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目的探讨贝飞达在治疗慢性肝病患者时,对血清HA、NL、IV-C及TNF-α的影响。方法血清HA、LN、IV-及TNF-α检测采用放免法。结果60例肝功能减退者,经3个月贝飞达治疗与对照组比较。HA、LN、IV-C及TNF-α值下降水平平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微生态调节剂贝飞达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抗纤维化治疗。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控制内毒素血症,可以降低血清HA、LN、IV-C及TNF-α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用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红景天苷的含量,比较了三种处理样品的方法。在所用实验条件下,2 min即可完成分析,在测定范围内,含量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样品的峰面积相对平均偏差(RSD)为0.72%,平均回收率98.6%,RSD为2.1%.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可用于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3.
同种细菌基因组差异及基因差异表达的鉴定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意义。某一菌株所具有的而另一菌株所缺乏的基因可能决定菌株重要的遗传特征。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是近年来新建立起来的一种快速鉴别差异表达基因的新方法,本文就该方法的原理及在原核细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太子参多糖(PHPs)对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不加任何样品的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组,以脂多糖(LPS)为阳性对照组,同时用多粘菌素B(PMB)来排除LPS对PHPs的污染。当PHPs作用巨噬细胞RAW264.7 24 h后,通过研究PHPs对巨噬细胞释放NO及细胞因子TNF-a生成的影响来评价太子参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太子参多糖具有较明显的促进巨噬细胞释放NO的作用,可显著增加TNF-α的释放。结论:太子参多糖对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5.
张丽娟  赵保国 《遗传》1988,10(4):47-48
a-淀粉酶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解剂普遍应用于食 品、酿造、轻纺和造纸等工业中,是目前生产及销售量 最大的酶制剂之一。用传统的诱变法筛选高产淀粉酶 菌株以提高淀粉酶活性是有限的,远不能满足生产之 需求。如何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构建新的淀粉酶产生 菌,提高淀粉酶活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毛筒腔菌属真菌形态特征独特,具有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从中国海南省一条淡水溪流中采集到一株卷旋型丝孢菌标本,并通过ITS,LSU,RPB2和T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了其分类定位。结果表明该物种为毛筒腔菌属新种——李玉毛筒腔菌。  相似文献   
17.
松嫩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蓝齐  臧淑英  张丽娟  孙丽  阎炳和 《生态学报》2017,37(21):7068-7081
基于1979—1985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5年实地采样数据,利用土壤类型法计算了近35年来松嫩平原及其各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碳库储量;并分析了松嫩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利用饱和值法对松嫩平原及其各县市农田土壤有机碳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估算其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1)2015年松嫩平原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61 kg/m~2,近35年来约有81.59%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呈下降趋势,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以富裕县东部、依安县中部、肇东县西部、扶余县西部等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幅度最大;(2)2015年松嫩平原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库总储量为233.63 Tg,比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减少了32.62 Tg;(3)2015年松嫩平原农田表层土壤总固碳潜力为-32.7 TgC,呈现出"碳源"趋势,农田土壤单位面积固碳潜力平均值为-1.793×10~(-3)Tg/km~2。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对菜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生物炭的施用及其与不同肥料混施对菜园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和菜园土优化培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以清远市连州县代表性菜园土(属肥熟旱耕人为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利用BIOLOG方法对10个施肥处理(对照CK(0%生物碳+无肥)、T1(0%生物碳+0.1%商品有机肥)、T2(0.1%生物碳+无肥)、T3(0.25%生物碳+无肥)、T4(0.5%生物碳+无肥)、T5(1%生物碳+无肥)、T6(100(N)+30(P_2O_5)+75(K_2O)mg/kg干土)、T7(0.1%生物碳+0.1%商品有机肥)、T8(0.1%生物碳+100(N)+0(P_2O_5)+75(K_2O)mg/kg干土)、T9(0.1%生物碳+100(N)+30(P_2O_5)+75(K_2O)mg/kg干土)、T10(0.1%生物碳+0.1%商品有机肥+100(N)+0(P_2O_5)+75(K_2O)mg/kg干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T1和T3处理比其它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P0.05),但生物炭施用量增加会降低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2)T1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物种均匀度(Mclntosh指数),而T3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Shannon和Mclntosh指数);(3)T1和T3处理对聚合物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氨基酸类和酚类碳源利用率最高;(4)添加化肥处理中磷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而氮肥和钾肥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5)主成分分析表明,T1、T2和T3处理的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结构相似;单施有机肥或适量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较混合施用更为显著;化学磷肥的添加及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配施适量生物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种类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HPLC法作为测定红景天苷的方法,调查红景天苷在红景天不同种、不同居群中的分布式样。实验中采集不同种、同种不同居群、同居群不同个体的红景天样品,进行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在不同红景天中分布差异较大,同种不同居群间多型性、居群内及个体间多态性显著。HPLC比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研究红景天苷在药用红景天居群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棉花临界需氮量动态定量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和河南安阳两个生态区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基于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干物质动态累积模型,建立了棉花花后动态临界氮吸收速率、临界氮需求量的定量化模型.结果表明,两生态区的临界最大氮吸收速率均出现在花后42 d,分别为5.3和4.4 kg·hm-2·d-1,临界快速氮累积期分别在花后的23~59 d和23~61 d,安阳的最大临界日需氮量明显大于南京.根据模型得到:安阳生态区适宜施氮量在240~360 kg·hm-2 之间,且360 kg·hm-2 条件下其氮累积接近临界需求,南京生态区240 kg·hm-2施氮量的氮累积与临界值相近.两区域基肥施用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26%和27%,且适宜的追肥时间应在花后22 d左右.由于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不同氮处理试验,有合理可靠的生理依据,为定量确定不同气候区域的动态施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