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目的:探讨应用腹水传代培养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系建立wistar大鼠胫骨癌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体重180-200g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Fake组)、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组(Model组)。Model组为将含1×10~8个/m L 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悬液20μL注入Wistar大鼠胫骨上段骨髓腔制备的骨癌症疼痛模型。Fake组经微量进样器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入骨髓腔;Control组则不进行手术接种,分别于手术后数天(post-cancer cell implantation day,PID)PID 0 d、7 d、14 d及21 d摄片检查手术侧胫骨,观察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变化,PID 0 d、7 d及14 d行胫骨HE染色。结果:PID 7 d摄片检查提示骨密度不均一,HE染色见大量肿瘤细胞浸润、骨小梁破坏,PID 14 d Model组均与Fake组、Control组行为学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腹水传代培养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系可以建立wistar大鼠胫骨癌痛模型。  相似文献   
62.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名健康被试参加36h睡眠剥夺试验,被试在36 h睡眠剥夺前后分别接受数字-符号联想测验,同时记录其事件相关电位,分析其在睡眠剥夺前后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1被试在睡眠剥夺前后的反应时相比[(748.16±193.27)与(775.79±205.48)ms],显著增加(t=3.86,P0.05),正确率相比[(74.56±0.11)与(67.12±0.07)],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被试在睡眠剥夺36 h后,P3、P4、C3和C4四点潜伏期没有显著性变化[P3:(296.44±16.61)与(300.22±16.16)ms,t=1.43,P=0.19;P4:(303.33±38.48)与(308.78±38.65)ms,t=2.35,P=0.05;C3:(309.56±34.09)与(308.44±28.49)ms,t=0.45,P=0.66;C4:(317.33±64.83)与(303.33±39.42)ms,t=1.31,P=0.23],四点波幅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3:(2.74±1.21)与(1.32±0.92)μv,t=2.54,P=0.04;P4:(2.34±1.27)与(0.94±0.49)μv,t=3.44,P=0.01;C3:(2.60±1.49)与(0.94±0.78)μv,t=2.65,P=0.03;C4:(2.60±0.81)与(1.11±1.03)μv,t=2.61,P=0.03]。结论:睡眠剥夺影响人的正常认知活动,损害了大脑对冲突信息的判断,睡眠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玉蝉花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人工授粉和室内种子萌发实验等,对天目山玉蝉花(Iris ensata)种群繁殖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玉蝉花自然种群呈聚集型分布,种群更新主要依赖贡献率为0.756的无性繁殖。人工同瓣和异瓣自花授粉座果率分别为10%和20%,结实数分别为0和4±1(n=2)粒/果;同株和异株异花授粉座果率分别为80%和100%,结实数分别为59±7(n=8)和64±9(n=10)粒/果,自交主要来自同株异花授粉,而同株花异熟、雌雄异位和异向等可有效降低自交。自然套袋不结实,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花粉/胚珠比1277±270(n=10),辅证玉蝉花为兼性异花授粉、异花授粉植物。有效授粉昆虫为蜜蜂(Apismellifica),访花频率为0.019次.花-1.h-1,单只蜜蜂回访同朵花的比率为3.5%。自然种群立地种子数估算值为368粒/m2,种子宿存,具非深度生理休眠,萌发需光,低温层积60d萌发率达94.9±0.7%。玉蝉花种群繁殖适应对策为k对策,具备自我维持机制,但现正受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64.
为构建具有凝集性、免疫反应性的双功能融合蛋白,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2E8ScFv(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链抗体基因)和mE2(猪瘟病毒E2蛋白主要抗原编码区基因)拼接成融合基因2E8mE2,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将重组表达质粒pET-DsbA-2E8mE2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lysS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结果表明:2E8mE2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65kDa,与预期的大小一致。分别采用亲和层析法和谷胱甘肽再氧化法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和复性,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2E8mE2融合蛋白复性效果良好,既能够与人红细胞结合,又能够与猪瘟病毒抗体反应,具有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65.
在构件水平上,对川产的3种药用淫羊藿属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的无性系构件特征、克隆构型及构件生物量配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野生状态下:该属3个种无性系构件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且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变异系数范围在29.29%~48.31%之间;箭叶淫羊藿更趋于“游击型”克隆构型,而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则更趋于“密集型”克隆构型;该属3个种都将高比例生物量配置到叶片或者根茎,其次为茎,再其次为根。柔毛淫羊藿具有更强的克隆繁殖能力,单位面积上各构件生物量均最大,应作为人工引种栽培的首选种。  相似文献   
66.
三种柑橘类果皮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测定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了3种柑橘类果皮甲醇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液都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叶绿素a合成与光合系统Ⅱ(PSⅡ)活性,并且抑制效果随着作用浓度增加而增强。3种提取液抑制作用强弱的顺序为:蜜橘〉西柚〉脐橙。当蜜橘皮提取液浓度大于1.10g/L时,抑藻效果显著(P〈0.05),培养9d后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6.4%,且在实验期间抑制作用没有减弱。当脐橙皮与西柚皮提取液的浓度大于3.31g/L时,抑藻效果显著(P〈0.05),但培养5d后抑制作用开始减弱。据此推测,3种柑橘类果皮提取液中存在一类或几类物质,能够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合成,降低PSⅡ活性,从而降低其光合作用效率,导致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且这类物质能自然降解,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藻效果也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67.
廖大榕 《蛇志》2007,19(1):11-11,35
瘀血证乃离经之血未出体外,或脉道之血因气滞、热邪、寒邪或痰湿等因素造成血行不畅、瘀滞不通而产生多种疾病的总称。《内经》虽无“瘀血”之称,但有“恶血”和“留血”之说,实属后世所指之“瘀血”,并在治疗上提出“血实宜决之”的治疗原则。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治疗瘀血证的“活血化瘀”法的具体方药,就是根据《内经》的治疗原则而制定的。清代王清任对此证的治疗又有所推进。近年来,对此法的运用有了更加广泛的研究及进展,已获得了更大的治疗效果。现就瘀血征的机制、诊断及辨证施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8.
在深圳市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的不同群落生境中,设立9块样地81个小样方,用森草净(即70%嘧碘降水溶性粉剂)杀灭样地中的薇甘菊施量为0.0001~0.02 g•m-2,结果表明:各浓度的森草净杀灭效果均较好,杀灭率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坡地和溪谷生境中,森草净用药量分别为0.05~0.1 g•m-2、>0.2 g•m-2能较彻底地杀灭薇甘菊。应用HPLC法检测样地土壤中嘧磺隆残留量,溪谷土壤中嘧磺隆半衰期C=C0•e-0.083TT1/2=8.4,施药后37 d消解95.9%,坡地高浓度级半衰期C=C0•e-0.046TT1/2=15.1 d,施药后37 d消解85.0%,坡地低浓度级半衰期C=C0•e-0.090T, T1/2=7.7 d,施药后15 d消解742%。不同浓度森草净处理样地,施药后7、15、37 d均可检测到嘧磺隆,并且含量越来越小,但施药后68 d的土样,均未检测到嘧磺隆的存在。  相似文献   
69.
组织通透方法采用高折射率化学试剂对生物组织进行渗透,改变组织的光学均匀性,可以有效地改善光学成像的穿透深度,受到生物医学光学研究领域的重视。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测量通透过程中不同测量深度下组织的散射特征的变化。通过采用系统信号对数的梯度值近似地表征光学散射系数,研究了通透过程中组织的散射特征随渗透时间和测量深度的动态关系。实验证明了组织通透可以有效地增加光子的穿透深度,并改善成像质量。研究发现:不同测量深度处组织的散射系数及其变化幅度、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与组织的微观结构、其通透效果,化学试剂在组织中的渗透行为等有密切关系,有助于组织通透过程的理解,并为组织通透机制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筛选辣椒(Capsicum annuum L.)根腐病防病促生细菌并明确其防病促生效应。【方法】采集健康辣椒根围土壤样品,以辣椒根腐病病原真菌茄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细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溶无机磷、溶有机磷、固氮菌和解钾菌等促生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固氮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解钾量。对特性良好组合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并制作菌剂,最后采用盆栽法测定菌剂防病促生效果。【结果】共筛选得到323株特性良好的功能菌株,拮抗菌78株,溶有机磷菌87株,溶无机磷菌107株,固氮菌128株,解钾菌123株,部分菌株同时具有多个功能特性。互作组合得到6个特性良好的菌株组合,包括8株功能菌株,鉴定发现XP271和XP181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P125为特基拉芽胞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XP236为耐盐芽胞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XP79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