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该试验以盆栽尾巨桉和降香黄檀幼苗为材料,设置BM处理(尾巨桉接种巨大芽孢杆菌,降香黄檀不接种)、RJ处理(降香黄檀接种大豆根瘤菌,尾巨桉不接种)以及对照组(CK,尾巨桉和降香黄檀均不接菌),探究接种2种促生细菌对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作幼苗的光合生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明确在混交体系中接种促生菌对促进植物生长的优势。结果显示:(1)BM处理显著降低尾巨桉的叶绿素含量(P<0.05),BM和RJ处理均提高了尾巨桉和降香黄檀的苗高、地径以及叶片的氮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但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2)RJ处理显著提高了尾巨桉及降香黄檀叶片和全株生物量,BM处理仅显著提高降香黄檀根、茎、叶、全株的生物量和尾巨桉叶的生物量(P<0.05)。(3)各接菌处理条件下2种植物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接种大豆根瘤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均促进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作幼苗的生理代谢,2种促生菌能通过增强光合作用来促进植株生物量的累积;从植株生物量变化来看,接种菌株的利他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小檗碱对新生隐球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棋盘法测定小檗碱与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协同作用,测定小檗碱对隐球菌重要毒力因子的表达,以及对巨噬细胞和隐球菌互作的影响,采用隐球菌感染大蜡螟模型测定小檗碱的体内杀菌活性。【结果】小檗碱是一种杀真菌化合物,在测试的菌株中,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范围为8-16μg/mL。亚致死剂量小檗碱能够抑制隐球菌荚膜大小、产黑色素能力和有性生殖能力,并能增强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锌指转录因子Nrg1介导了上述重要的过程。在隐球菌感染动物模型中,小檗碱能够延长感染大蜡螟的存活时间。【结论】小檗碱在体内外具有优异的抗隐球菌活性,有望作为抗隐球菌药物开发的起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3.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弃耕地草本植被演替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不同年限的退耕弃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草本植被恢复阶段的群落学特征,用聚类分析和极点排序的方法对各群落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其自然演替规律,并对弃耕地植被恢复的一般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草本植被恢复演替过程可明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群落(退耕1年);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 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群落(退耕2年);艾蒿(Artemisia argyi) 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 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群落(退耕3~6年);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牛尾蒿(Arternisia subdigitata) 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群落(退耕7~12年^ )。退耕3年时群落已经趋于稳定,草本植被基本上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24.
 从大肠杆菌 C60 0株染色体基因组中筛选到一个原核增强子样序列 3A,其正、反向增强活性分别能提高 β-半乳糖苷酶活性 7.1 1和 2 .93倍 .采用体内转录 ,RNA斑点印迹杂交的方法 ,证明3A序列对于基因表达的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 3A功能区的研究表明 ,3A增强活性主要位于距其正向克隆 5′端 (增强活性较强的方向称为正向 ,反之为反向 ) 30 0~ 540 bp,长约 2 4 0 bp的区段内 ,并证明 3A片段增强活性至少由两个增强活性位点组成  相似文献   
125.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以我校细胞生物学教学为例,探讨挖掘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方法,并举例介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及利用线上线下课堂融合,拓展育人空间,总结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经验、不足以及后期工作的方向,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6.
广东内伶仃岛植被分类系统和典型群落的样地标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东内伶仃岛的自然植被可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8个群系,人工植被有台湾相思林5个群系,另有果园林4类,作物园4类。论文在全面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各主要群落型进行样地标志,为将来的动态演替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7.
薇甘菊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薇甘菊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杂草,60年代末就已传入我国的海南,而传入广东大陆沿岸及邻近岛屿如香港、内伶仃岛等并造成较大生态危害是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论文从薇甘菊的危害性、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8.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处,面积约10万km2。本文从科、属、种水平对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自产种子植物201科、1005属、411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9属、36种,双子叶植物166科781属、3447种,单子叶植物29科、205属、636种,含单种和少种的科和属及木本植物比较丰富;(2)本区含世界广布科40科,热带分布科91科,温带分布科70科。含种数较多的科为广布科和热带分布科,而主要特征科则是一些主产东亚(包括中国特有)的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3)本区的属含我国15种分布区类型中的14种,其中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三类成分比较集中。中国特有属64属(占6.83%),其中不少可能就起源于本区(或)及其周围。温带分布属多于热带分布属;(4)种的地理成分有15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东亚和中国特有,它们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温带性质。中国特有种共计2682种,其中126种为本区所特有,675种为华中区特有,其他1881种则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并大体上可分为10个亚型。种的地理成分决定了本区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即在旧的热带区系的基础上蜕化演变而成的温带性亚热带植物区系或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本区东亚成分众多,不仅是其分布中心的一部分,而且正处于东亚成分扩散和迁移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上,因此可视为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通过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寿命 ,并对其成神经潜能进行研究 ,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hTERT)基因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导入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 ,RT PCR检测hTERTmRNA的表达 ,TRAP PCR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用bFGF诱导已重建端粒酶活性的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分化情况。结果 :转染hTERT的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表达端粒酶活性。转染后传 75代的细胞经bFGF诱导仍维持着自我更新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且无恶性转化倾向。结论 :重建端粒酶活性可延长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寿命并维持自我更新及成神经潜能 ,为建立组织工程标准细胞系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30.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萝卜营养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不同类型土壤的盆栽试验,来探讨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萝卜营养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适量施用条件下供试物活性钙对萝卜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在花岗岩红壤、赤红壤上较适宜的供试物施用量范围是5-10g·kg-1,砂页岩赤红壤为10-20g·kg-1.(2)适量施用供试物可消除萝卜缺钙导致的养分吸收生理障碍因素,增强萝卜对养分的吸收,因而促进萝卜生长,提高产量.(3)供试物施用未导致萝卜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不影响农产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