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细菌为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优势类群,在健康对虾肠道中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是指示对虾健康的关键类群,探究对虾肠道红杆菌科细菌定向富集和分离方法,可为对虾养殖益生菌菌剂的研发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碳源添加对凡纳滨对虾肠道中红杆菌科细菌的富集作用,筛选对红杆菌科细菌有显著富集作用的碳源;利用纯培养技术从红杆菌科细菌富集的样品中定向分离红杆菌科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添加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碳酸氢钠对红杆菌科细菌有显著富集作用,主要富集到Cribrihabitans、Tritonibacter、Rhodovulum、Ruegeria、Sagittula和Thalassobius属相关菌株;对红杆菌科细菌相对丰度最高的样品进行稀释涂布培养,共分离纯化出303株细菌,分属于2门12科,其中红杆菌科细菌为主导类群共119株,主要包括Tritonibacter (90株)、Phaeobacter (25株)、Sulfitobacter (1株)、Ruegeria (1...  相似文献   
92.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扣蟹附肢自切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培育池塘中幼蟹的自切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幼蟹的自切率较高,达29.2%,但无性别差异;根据体重将幼蟹分成4种规格(大:6~8 g;中:4~6 g;小:2~4 g;极小:0~2 g),就不同规格扣蟹而言,中等规格扣蟹的自切率相对较高,但4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大多数个体自切一条(50%~60%)或2条附肢(25%~35%),自切3个或3个附肢以上的比例较低,自切5条附肢比例仅为2%。3)附肢自切通常发生在幼蟹身体的其中一侧,身体两侧同时自切的概率较低(12%~15%)。4)各肢型受到自切的概率不同,后3对附肢的自切率显著高于第1第2对附肢(P<0.05),自切螯足的概率最低。5)整体上,扣蟹雌雄个体的自切规律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3.
以甘肃省玛曲县高寒沙化草甸为对象,应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其不同沙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结构及其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演替的进行,物种组成数呈单峰式曲线变化规律,在轻度沙化阶段物种数最多(43种),禾草类和豆科类物种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呈逐渐减少规律,优势度逐渐减弱;在极度沙化阶段(除垂穗披碱草外)几乎完全消失,莎草类和杂类草一些物种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则均呈逐渐增大规律,优势度逐渐增加,并在重度或极度沙化阶段成为优势种、次优势种或重要伴生种;随沙化演替进程,蒲公英、狼毒和乳白香青等物种则表现出波动性,最后消失,物种组成和数量的变化导致沙化演替进程中高寒草甸草场质量逐渐降低.(2)相邻沙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较高,而相距较远的沙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较小,沙化演替系列两个极端阶段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最小.(3)垂穗披碱草在整个沙化演替过程中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逐渐减小,但其值都较大.(4)生态位总宽度占前5位的物种依次是:垂穗披碱草、莓叶委陵菜、矮嵩草、高山唐松草和苔草,其值分别为1.653、1.438、1.387、1.295和1.204.(5)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系数的平均值随沙化程度加深呈单峰式曲线变化规律,轻度沙化阶段种群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为0.824.  相似文献   
94.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它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为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治疗心力衰竭,迫切需要建立该病的动物模型。本综述复习了近年来文献,介绍目前较为成熟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应用,同时比较之间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维吾尔药(维药)神香草对哮喘大鼠模型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若干组分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神香草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采用致敏和雾化的方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皮质酮(CORT)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水平。结果:哮喘反复发作时,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紊乱,哮喘大鼠下丘脑CRHmRNA表达和血浆ACTH无明显变化,实验各组血清CORT水平升高(P〈0.05),神香草高剂量组血清CORT含量高于低剂量组(P〈0.05)。细胞因子IFN-γ无明显变化,IL-6、IL-4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哮喘反复发作的大鼠存在NEI网络的紊乱;神香草可以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功能,改善细胞因子的平衡。这些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
微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短小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家族,由18-25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RNA。研究表明microRNA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是实体瘤侵袭转移的关键步骤,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已有研究表明,microRNAs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通过对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调控,影响肿瘤生成。  相似文献   
97.
目的:基于钙黄绿素-铜(Ⅱ)荧光体系测定乙酰半胱氨酸。方法:在pH=8.0的Na2HPO.412H2O-KH2PO4缓冲液中,以492 nm为激发波长,520 nm为发射波长测定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荧光强度。结果:在pH=8.0的Na2HPO.412H2O-KH2PO4缓冲液中,二价铜离子与钙黄绿素配位引起荧光猝灭。由于乙酰半胱氨酸中巯基上的硫离子与Cu2+的亲和力很强,可从钙黄绿素-铜(Ⅱ)的络合物中夺取铜离子而使钙黄绿素游离出来,从而使体系的荧光得以恢复,并且荧光恢复的程度与加入乙酰半胱氨酸的量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结论:建立了一种测定乙酰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 10-6~1.4 10-5 mol/L,检出限为4.010-6 mol/L。  相似文献   
98.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应用PCR-RFLP方法通过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以及陶赛特×中国美利奴羊和萨福克×中国美利奴羊杂交后代共615只个体的FecB基因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对产羔数、体尺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不同品种(系)绵羊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和++),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研究,发现BB和B+基因型群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和2.3,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2,P<0.01).在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的体重分别为18.6±3.70 kg和18.0±3.31 kg,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5.6±2.22kg,P<0.05);此外,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比++基因型群体胸围、胸宽较大(P<0.05);但这些差异在120日龄时消失.另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地区群体的第一胎产羔数存在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表明,BMPR-IB基因为影响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并首次证明该基因对后代羔羊出生后生长发育具有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端粒酶抑制剂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其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可能机制,为端粒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荧光染料SYBR—Green I建立一种新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FQ—TRAP法。利用FQ—TRAP法检测端粒酶抑制剂作用后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端粒酶抑制剂作用后,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都有变化,其中以ASODN,EGCG,AZT抑制效果较明显。结论:端粒酶FQ—TRAP法是一种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都较好,可快速、简便及定量检测人端粒酶活性的方法,端粒酶抑制剂作用后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为端粒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形成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动态变化及595nm Vbeam激光照射的影响。方法:利用兔耳腹侧面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按不同时间段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瘢痕形成不同时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对比研究在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595nm Vbeam激光照射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上皮化后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反应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至上皮化后4周达高峰。从上皮化后1周开始即可见到595nm Vbeam激光照射后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两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595nm Vbeam激光照射可明显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对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