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52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目的: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庆大霉素(GM)和顺铂(DDP)引起的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肾皮质经研磨、过网、胰蛋白酶消化,进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经Cytokeratin 18抗体进行鉴定后,用GM、DDP建立损伤模型,观察aFGF对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①经形态学观察、GM或DDP组与对照组比较,CAT、SOD、GSH-Px、Na~ -K~ -ATP酶活性下降,而NAG活性和NO、MDA升高(P<0.01或P<0.05),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和GM、DDP损伤的建模成功。②aFGF GM或DDP组与GM组或DDP组比较,大多数生化和酶学指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aFGF GM或DDP组与对照组比较,CAT、NAG、GSH-Px、Na~ -K~ -ATP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但SOD活性下降、NO、MDA升高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FGF对GM、DDP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2.
许多研究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成正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高的水稻叶片能延缓衰老。理论上推算,水稻叶片如果推迟1天衰老,可使水稻增产2%左右,而实际实验结果表明可增产1%左右。叶片早衰往往也是造成有些水稻品种结实率偏低、空秕率较高及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叶片衰老是水稻发育过程中的生命现象,它是水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叶片衰老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叶色褪绿变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3.
摘要 目的:探讨陈氏心衰方及β-受体阻滞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疗效及对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4-2022.5所收治的7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衰方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β-受体阻滞药治疗,心衰方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陈氏心衰方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疗效及对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影响。结果:心衰方组的治疗有效率(97.1 %)显著高于对照组(82.9 %)(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显著改善,而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方组LVEDD和LVESD显著降低,LVEF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6 min步行试验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结果明显长于治疗前,且心衰方组治疗后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NP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心衰方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氏心衰方及β-受体阻滞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一应用β-受体阻滞药,更适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治疗,临床上积极及推广应用功能联合用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探究不孕症患者的子宫自然杀伤细胞、浆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症患者做为本研究的不孕症组和80例正常生育的健康女性做为本研究的健康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人口学基本资料、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s)、浆细胞(PC)水平、血清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免疫细胞水平。通过Person法分析不孕症患者的子宫自然杀伤细胞、浆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BMI指数、流产史、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组患者uNKs、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C、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strogen)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VEGF阳性表达水平、CD4+、CD8+和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孕症患者的uNKs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1.555,P<0.001);PC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3.778,P<0.001)。结论:不孕症患者的uNKs、PC参与不孕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剜除术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n=150)。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73例)和B组(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77例),对比两组术中、内分泌激素、术后恢复指标、妊娠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短于A组(P<0.05)。A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黄体生成素(LH) 、卵泡刺激素(FSH) 、雌二醇(E2) 水平组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E2水平呈降低后升高趋势,LH、FSH水平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B组术后3个月LH、FSH水平高于A组,E2水平低于A组(P<0.05)。与A组相比,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B组的妊娠率高于A组,子宫肌瘤复发率低于A组(P<0.05)。两组流产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子宫肌瘤剜除术相比,结合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虽然其对卵巢功能有轻微、短暂性影响,但可逐步恢复,且有利于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6.
摘要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小鼠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挖掘炙甘草汤治疗IPF的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吡菲尼酮组和炙甘草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气管滴注博莱霉素(5 mg/kg)方法复制IPF小鼠模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吡菲尼酮组和炙甘草汤组小鼠分别灌胃吡菲尼酮(50 mg/kg)和炙甘草汤(25.4 g/kg),各组均连续给药4周后取材,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计算各组肺系数;观察肺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检测α-SMA、COL1A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炙甘草汤组小鼠死亡数减少,肺系数显著降低(P<0.01),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面积大量减少,肺泡结构逐渐修复,HYP、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P<0.05)和GSH-Px活性(P<0.01)显著增强;α-SMA、COL1A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炙甘草汤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减少细胞质基质沉积,从而减缓IPF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97.
本项目对1896例腊尔山区6~16岁苗族学生(男919例,女977例)进行了人体测量,测量了10项头面部形态指标,并根据公式计算13项头面部指数值。结果表明,苗族学生头面部各指标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同年龄段头面部各指标均值男生一般高于女生,且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头长宽的、形态面的、形态上面的、容貌面的、颧额宽的、容貌上面的和容貌上面高的指数以及女性的形态面的、形态上面的、容貌面的、颧下颌宽度的、容貌上面高的指数随年龄增长总体趋势是先增加后递减;男性头面高的以及女性的头长高的、头宽高的和头面宽的指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男女性之间的头长高的、头宽高的和额顶宽的指数比较显示,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苗族学生头型以中头型、高头型、阔头型多见,面型以阔面型、阔上面型为主;相对于其他族群,腊尔山苗族男生面型短而宽,头型偏长,女生面型偏短,头型稍偏长而窄。腊尔山苗族学生头面部特征与融水苗族、土家族等族群较为接近,与哈萨克族、新乡汉族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98.
制定耐药判定标准的意义在于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解释,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最佳的给药方案对动物进行治疗,是控制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成立了制定耐药判定标准的机构,其中最具影响力和权威的是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以及欧盟药敏试验标准委员会两大机构。中国耐药性监测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借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所设立的耐药判定标准。2017年,在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和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国成立了华人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近年来,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带领下,各研究机构人员在耐药判定标准及耐药性监测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控制中国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耐药判定标准的定义和意义,为微生物研究者提供基本的理解;然后分别综述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与欧盟药敏试验标准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并比较两者在兽用抗菌药物耐药判定标准制定上的差异;最后对中国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和耐药判定标准制定方面的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总体来说,中国在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控制方面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已经制定的许多耐药判定标准对控制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仍有许多兽用抗菌药物缺乏相应的耐药判定标准,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在未来找到更加快速、简便和准确的方法,不断填补、更新兽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99.
通过转录物组测序获得在贵妃鸡基础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对肌内脂肪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候选基因,为CLA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55日龄健康的贵妃鸡为试验动物,在基础日粮中添加CLA 0%、1%和2%,预饲期1周,正饲期6周。屠宰采集胸肌组织进行转录物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和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与胸肌脂类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共获得1 0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03个,下调基因362个。GO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的细胞过程、单一生物过程、生物调节和代谢过程。KEGG信号通路富集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黏着斑、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和类固醇生物合成等信号通路中,发现11个主要与肌内脂肪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是FADS1、FADS2、ELOVL5、ACOX2、SLC27A1、FABP5、LPL、LOC107050163、ENSGALG00000030996、ENSGALG00000005043和ENSGALG00000048882。并随机选取6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其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筛选到CLA影响贵妃鸡胸肌脂类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11个主要参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进行分析,为揭示CLA调控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入侵蓝藻拟柱孢藻的生长生理特性。【方法】从汕头澄海人工对虾养殖池分离纯化藻株,通过形态及其16SrRNA基因鉴定,之后在CT与BG11两种蓝藻通用培养基的基础上优化最佳培养条件,最后分析了不同浓度的3种重金属离子即Cu~(2+)(0–0.8 mg/L)、Cd~(2+)(0–4 mg/L)和Pb~(2+)(0–80 mg/L)对藻株生长的影响。【结果】澄海虾池来源的分离纯化藻株形态呈卷曲螺旋型,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多株其他来源的拟柱孢藻相似度均达98%以上。实验室培养,藻株最佳生长状态的培养条件是在BG11培养基的基础上调整氮浓度及氮磷比分别为N 62 mg/L,N︰P=9︰1,在此条件下,藻丝生物量可达(0.632±0.170)×107/L,藻丝比平均生长速率最高为(0.063±0.001)/d。本分离藻株活体对重金属Cu~(2+)、Cd~(2+)和Pb~(2+)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耐受浓度范围分别为0–0.2、0–0.5和1–40 mg/L,其中,Cu~(2+)和Cd~(2+)对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且此抑制作用随着金属离子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更加显著,Cu~(2+)和Cd~(2+)对藻体的半数抑制浓度(96 h EC50)分别为0.125和0.551 mg/L;而浓度范围为0–80 mg/L的Pb~(2+)对藻体的生长则表现为低剂量(≤40 mg/L)呈促进,高剂量(≥80 mg/L)则抑制。【结论】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形态呈螺旋型的拟柱孢藻,命名为螺旋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helix),本藻株活体能够在一定浓度的Cu~(2+)、Cd~(2+)和Pb~(2+)中生长,为螺旋拟柱孢藻活藻生物吸附重金属离子而改善虾池水体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