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以来自铜矿区(CS)和非矿区(UCS)两个海州香薷种群为对象,通过室内水培实验,分析了两种群幼苗在铜及营养缺失胁迫下植物生长、铜富集及矿质营养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铜、低营养胁迫及其相互作用对非矿区种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矿区种群的影响则远比非矿区种群小,且较低铜浓度(25μmol/L Cu)明显促进了矿区种群的生长;从耐性指数结果看,矿区种群铜耐性指数和营养胁迫耐性指数均高于非矿区种群.这表明矿区种群不仅进化为铜耐受种群,同时也进化成营养胁迫耐受种群.低营养胁迫明显促进了植物对铜的吸收和运转,如在低营养胁迫和25 μmol/L Cu复合处理下,矿区种群根铜含量约为单一铜处理的25倍,非矿区种群是单一铜处理5倍多.低营养胁迫和过量铜显著减少了非矿区种群矿质营养元素如P,Mg,K和Mn的吸收积累,而矿区种群则仍然能保持相对稳定;在铜和营养缺失复合作用下,两个种群矿质营养除Ca和部分Fe外,均显著减少,但矿区种群减少程度明显比非矿区种群小.这些结果表明,矿区种群在胁迫条件下具有保持营养相对稳定和平衡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其能在高铜污染和营养缺乏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和定居.  相似文献   
92.
线蛉科是脉翅目中的一个灭绝科,仅发现于中国中侏罗统和蒙古晚侏罗统地层中。线蛉科昆虫脉序独特,为其分类地位的确定以及整个脉翅目翅脉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此外,线蛉科昆虫前后翅上均具有条带状的斑纹,初步推测这种斑纹在其生存繁衍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可能是导致其灭绝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目前线蛉科已发表3属9种,本文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编制了线蛉科化石种检索表,对当时的古环境特征进行了简单推测,初步探讨了翅斑在其生存和灭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旨在构建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TJ株Nsp2基因的siRNA的表达载体,研究Nsp2基因的表达抑制对PRRSV复制的影响。设计并合成针对PRRSV TJ株Nsp2基因的3对优势小发卡RNA(shRNA),连接到pRNAT-U6.1/Neo,构建shRNA表达载体,将鉴定正确的载体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6 h后接毒,每日观察CPE;在接毒PRRSV TJ株后不同时间点取上清样品,测定样品TCID50;并以β-actin为内参,RT-PCR对PRRSV Nsp2 mRNA进行半定量。结果表明,选取的3条Nsp2基因的优势siRNA均能够抑制PRRSV TJ株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其中shRNA载体S-1和S-2抑制效果明显,与空载体相比较差异极显著。本研究构建的PRRSV Nsp2基因特异性shRNA载体能够有效抑制PRRSV的复制,可使病毒滴度TCID50最多降低103.38。  相似文献   
94.
为建立转基因玉米Bt176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根据已公布的转基因玉米Bt176外源插入基因CaMV35S启动子序列,外源基因3’端与玉米基因组DNA连接区序列,同时以玉米特异Zein内源基因序列为参照,利用Primer Premier5.0等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将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Bio-plex 200)检测荧光信号。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高特异性及灵敏度,各条探针之间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可达0.01%。初步建立了检测转基因玉米Bt176的液相芯片技术,为其他转基因作物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95.
植物类型Ⅲ聚酮化合物合酶(PKS)催化合成多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基本分子骨架,参与植物体许多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行使,一直是研究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基于结构进行分子改造的重要模式分子家族。目前在蛋白质数据库(PDB)中有超过80个不同种属来源的类型Ⅲ PKS的三维结构被报道,其中包括了研究最为透彻的查尔酮合酶在内的7种酶的晶体结构,这些结构的发表对于阐明该类酶复杂多变的底物专一性、链延伸和不同的环化反应机制奠定了结构基础。三维空间结构解析以及基于定点突变的结构功能分析是进行酶工程、基因工程的基础。以下系统综述了植物类型Ⅲ PKS超家族晶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
湖南武陵源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武陵源共有种子植物171科、742属、1468种(含栽培种,下同)。其中裸子植物8科、24属、39种;被子植物163科、718属、1429种。在科属种不同的水平上对武陵源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武陵源种子植物区系属的成分中,北温带分布类型占明显优势,共有389属,热带分布类型次之,共289属,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也是非常重要的区系成分之一,共139属。可见,武陵源植物区系不仅兼容了丰富的热带和温带成分,而且还显示出其在华中植物区系中的重要位置。另外武陵源植物区系还有许多珍稀、古老、孑遗、原始植物成分。  相似文献   
97.
紫草素的分离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从辽宁硬紫草中提取总紫草色素,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分别采用有机溶剂溶解碱液萃取法,直接碱水解法,以及Cu^2 络合法制备紫草素。通过三种紫草素制备方法的比较,确定先经Cu^2 络合纯化处理后再经水解法制备紫草素,收率较高,是实验室中简单、快速、高收率的由天然紫草分离制备紫草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
杆状病毒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快速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现已发现杆状病毒可进入某些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这提示可将杆状病毒作为一种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新型基因转移载体。对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改造及对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转移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分别含有正向和反向CMV启动子表达盒的两种重组杆状病毒。可观察到CMV启动子在Sf9细胞中可启动报告基因的表达,但表达效率较低。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后Sf9细胞的培养上清直接与HepG2细胞作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基因转移效率及荧光表达强度,发现这两种病毒在相同的感染复数下对HepG2细胞具有相似的基因转移及表达效率。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进一步研究了直接使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4d后Sf9细胞的培养上清对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基因转移的方法。通过对HepG2细胞的实验结果显示,将带毒Sf9细胞培养上清(1.2×107PFU/mL)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基1倍稀释后,37℃下孵育靶细胞12h(moi=50),可达到较高的基因转移及表达效率,同时不会对细胞造成明显损伤。将重组杆状病毒与脂质体和逆转录病毒这两种系统对HepG2及CV1细胞的基因转移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同样未经浓缩等特殊处理的条件下重组杆状病毒对这两种细胞的基因转移效率是最高的。因此可以认为,经过适当改造后的Bac-to-Bac重组杆状病毒系统可作为一种对哺乳动物细胞简便高效的基因转移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9.
溶菌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溶菌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种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关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人溶菌酶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由于来源有限,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细菌或酶母中生产人溶菌酶实现产业化,是解决其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有关溶菌酶抗菌功能以外的其它未知生物学作用,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0.
植物组织培养因子与培养基中pH值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时,灭菌前后培养基中pH值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pH的变化值(△pH)为-0.2~-0.5,下降幅度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而异;培养基中pH值随材料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递减,降幅可达1.5,下降幅度与转接材料种类和多少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