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用在L-阿拉伯糖上培养的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Link)2.361无细胞提取液进行了L-阿拉伯糖代谢酶体系的研究。查明L-阿拉伯糖代谢的变化途径如下: L-阿拉伯糖+NADPH_2 戊醛糖还原酶L-阿拉伯糖醇+NADP L-阿拉伯糖醇+NAD L-阿拉伯糖醇脱氢酶L-木酮糖+NADH_2 L-木酮糖+NADPH_2 NADP-木糖醇脱氢酶木糖醇+NADP 木糖醇+NAD NAD-木糖醇脱氢酶D-木酮糖+NADH_2 D-木酮糖+ATP D-木酮糖激酶→D-木酮糖-5-磷酸+ADP L-阿拉伯糖醇脱氢酶仅存在于L-阿拉伯糖培养的菌体中,而不存在于木糖培养的菌体中。可见它与木糖醇脱氢酶不是同一个酶。这一点与文献报导的不同,在黄青霉中这两种酶活力被认为是同一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1)白地霉菌絲中含有大量的多元醇,經紙层析、紙电泳及提純結晶制备衍生物等方法鉴定为甘露醇。(2)白地霉无細胞提取液中有NADP-甘露醇脫氫酶存在,催化甘露醇被NADP氧化为果糖或相反地果糖被NADPH_2还原为甘露醇。(3)白地霉无細胞提取液中有磷酸酯酶,催化果糖磷酸酯水解为自由果糖及无机磷酸。(4)白地霉中測不出果糖-6-磷酸还原酶活力。(5)确定了甘露醇的形成途径为: D-果糖磷酸→Pi→D-果糖←NADPH_2 NADP→D-甘露醇(6)D-木糖培养的白地霉适应形成了NAD-艾杜糖醇脫氫酶,催化: 木糖醇←NAD NADH_2→D-木酮糖D-山梨醇←NAD NADH_2→D-果糖  相似文献   
63.
张永宏  左仰贤 《动物学报》1992,38(4):440-441
左仰贤(1988)曾报道一种寄生于水牛的肉孢子虫未定种(Sarcocystis sp.)包囊,其光学形态和梭形肉孢子虫(S.fusiformis)、莱氏肉孢子虫(S.levinei)、枯氏肉孢子虫(S.cruzi)、毛肉孢子虫(S.hirsuta)的包囊均不同。本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对这五种肉孢子虫包囊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材料和方法 将包囊分别用0.85%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2.5%戊二醛固定,(1)经脱水、干燥、喷金,用 Jsm 3.5 型扫描电镜观察;(2)用 0.1mol/L、pH7.2 磷酸盐缓冲液洗两次,1% 锇酸固定,经脱  相似文献   
64.
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钙离子与激素诱导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65.
采用半薄切片,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人参锈腐病菌的侵染状况,从人参病斑分离出的病原菌经鉴定属于柱孢菌属(CYlindrocarpon)。  相似文献   
66.
67.
梁国付  徐海翔  彭莉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20,40(12):3891-390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生物栖息地而对物种分布产生影响。以河南省巩义市为研究区域,选取分布在该区域的哺乳动物黄鼬(Mustela sibirica)、蒙古兔(Lepus tolai)和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为目标物种,首先依据其生物特性和生态需求,确定了这3个物种的扩散能力;其次,基于景观连接度原理,分析了1990—201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整体变化和各类型变化情况,及其对单一物种和多物种栖息地连接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整体变化使得栖息地连接度增加,变化范围为22.22%—45.46%;(2)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栖息地连接度的影响差异显著,连接度的升高和降低与栖息地斑块面积增加和减少密切相关;(3)基于多目标物种栖息地整体连接度空间分布图,确定了研究区目标物种保护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68.
2022年6和7月,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境内分别采集到蛇类2条和1条。经分子与形态学鉴定,德宏州2条蛇为白链蛇[Lycodon septentrionalis (Günther, 1875)];而西双版纳的1条蛇与国内原鉴定为细白环蛇(L. subcinctus Boie, 1827)的标本为同种,但与细白环蛇地模标本的分子遗传距离大,系统关系未解决,由于形态高度相似,暂定为细白环蛇(L. cf. subcinctus)。其中,白链蛇的发现恢复了该种在云南省近期才被移除的分布记录,而细白环蛇的发现则佐证了早期文献中长期被忽视的存疑记录。本文讨论了白链蛇在云南的分布历史和细白环蛇的分类问题,并指出未来应加强云南省边境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尽快摸清云南省两栖爬行动物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69.
张泽萍  胡欢  左国营 《广西植物》2019,39(4):499-510
为考察中草药抗菌物质基础筛选出活性提取物,该研究通过80%乙醇冷浸和95%乙醇回流提取制备23种中草药的提取物,采用琼脂扩散法测量抑菌圈直径,用微量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BC/MFC),并测定了提取物对临床4种常见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紫珠草、千斤拔、黄龙尾等9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MIC/MBC值除个别菌是12.5 mg·mL~(-1)外,其他都在0.09~3.12 mg·mL~(-1)之间;千斤拔、大红袍、过江龙等5种中草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抑菌活性,其MIC/MBC值在3.12~12.5 mg·mL~(-1)之间;紫珠草、千里光、石楠等13种中草药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MIC/MBC值在0.09~6.25 mg·mL~(-1)之间;八角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抑菌活性,其MIC/MFC值在0.78~12.5 mg·mL~(-1)之间。23种中草药的抗细菌活性较好,尤其是千斤拔、大红袍、过江龙、八角、黄药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但对真菌抑菌效果不明显,仅有八角对白色念珠菌有抑菌活性。此外,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中草药的提取率和活性均有影响,冷提稍优于热提。  相似文献   
70.
武汉月湖水生植被重建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生物操纵、浮水植物和植物浮岛原位净化、岸边人工湿地净化和科学种植等措施,2-3年内,在长江中游地区、面积为0.66km2、水质为劣Ⅴ类的重富营养湖泊武汉月湖重建了以菹草和伊乐藻为优势种的沉水植物先锋群落,2005年春季的沉水植物盖度达到45%,提高了透明度。利用水位低、透明度相对高的冬季种植伊乐藻、菹草等适合冬春季生长的沉水植物是建立沉水植物先锋群落的一个有效途径。重污染水体过低的透明度是重建沉水植被的主要限制因子,在低水位或较高透明度时期,水生植物可以耐受相对较高的污染负荷,并且在有条件降低水位时,会大大提高重建沉水植被的成功率。重建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水生植被必须截污,并把营养盐浓度削减到一定范围内。水生植被重建初期是最脆弱的时期,水位、污染负荷等生态因子的较大波动很容易破坏植物群落,在这一时期要尽量保持关键因子的稳定,注意控制浮萍的扩张,使形成的生态系统逐步走向成熟。清除鱼类对提高水的透明度有重要作用,但必须伴随着水生植被的恢复或重建才能维持长久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