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获得MUC1 Y全长cDNA及其胞外段蛋白 ,以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及肿瘤生物学治疗的研究 .利用RT PCR从HeLa细胞中扩增MUC1 Y全长cDNA ;PCR扩增其胞外段 ,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 2T ,转化DH5a菌 ,诱导表达 ;亲和层析纯化 ;凝血酶酶切、GST活性及N端蛋白测序鉴定 ;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 .所得MUC1 YcDNA的开放读框为 759bp ,登录于GenBank(AF12 552 5) .其信号肽编码序列缺失 9bp ,第 3 3 1位发生G A转换 ,造成缬氨酸突变为蛋氨酸 .表达获得约 4 0kD融合蛋白GST Yex ,占菌体总蛋白 2 5%~ 3 0 % ,其中 70 %~ 80 %为可溶性 ,经亲和层析一步纯化 ,纯度 >90 % ,GST比活性为 0 2 1U μg .凝血酶酶切后的N端蛋白序列测定表明与已知序列完全一致 ,抗血清ELISA效价为 1∶2 50 0 0 0 .结果表明 ,克隆到发生碱基缺失和突变的MUC1 Y全长cDNA ,获得MUC1 Y胞外段蛋白及其多抗 ,可进一步用于相关研究 .  相似文献   
102.
石蜡切片是形态学实验教学微观部分的主要手段,传统的石蜡切片是在每块载玻片上仅有一个组织切片。为了更好地实现形态学实验课程的融合,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我们创新实验课内容,采用混合切片对照法,即在同一载玻片上放置同种组织器官的正常和异常组织混合切片标本块,其中一张为正常组织切片作为对照,其它一张或若干张标本则为同一器官相对应的异常组织切片。混合切片标本在实验教学的优势是,同一张载玻片上观察多个标本,既可节省实验操作时间和操作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熟练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3.
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 24,IL-2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1个IL-10家族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为了研究开发高活性、低分子量的IL-24,并探讨其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本研究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并制备了缺失N端103个氨基酸残基的IL-24(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并观察了其对A549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首先,采用PCR技术扩增IL-24第104位至第206位氨基酸区域的编码序列,制备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用Ad-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感染肺癌A549细胞. MTT分析结果表明,Ad-hIL-24Δ103感染显著抑制了A549细胞的生长.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Ad-hIL 24Δ103感染导致细胞凋亡.Western 印迹分析结果表明,Ad-hIL-24Δ103感染导致了PKR和eIF-2α蛋白的表达上调与磷酸化激活,提示PKR和eIF-2α参与了hIL-24Δ103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过程的调节.关键词 人白介素24;腺病毒;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4.
高等植物碳循环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植物根据其CO2同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由于C4植物特殊的光合作用方式,其光合能力明显高于C3植物。然而,大多数农作物都是C3植物。为了改善C3植物的光合能力,人们试图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来改造C3作物,以提高主要农作物如水稻(Oryza s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大豆(Glycine max)等的光合生产力,并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该文主要综述了通过转基因方法改善碳循环能力的一些进展,并对一些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5.
边疆  宋福行  张立新 《微生物学报》2008,48(8):1132-1137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历来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过去曾被称为"生物沙漠"的海洋,由于从中分离到大量新的微生物、基因及生物活性化合物,被重新认识逆转而成为一种"生物多样化的热带雨林".构建一个高质量微生物库及其天然产物库是保证药物和其他筛选成功的前提和关键.但如何高效建立高质量微生物天然产物库仍面临很多瓶颈问题.我们拟从:(1)扩大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去重复化;(2)扩大基因资源多样性及去重复化;(3)扩大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及去重复化;(4)寻找崭新次级代谢产物的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针对多靶位药物的高通量互动筛选方面提出应对的研究策略.利用上述化学微生物学策略分离生物活性化合物不仅在生物技术和制药学应用中显现重要性,也增加了我们对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应用生物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6.
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的鉴定及其在苜蓿模型上的毒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新  宋江华  谢关林 《微生物学报》2008,48(11):1445-1450
[目的]证实来自我国农业和医院环境中部分洋葱伯克氏菌的基因型并通过苜蓿植物模型探测不同基因型对人体的可能毒力.[方法]采用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的PCR特异性扩增技术对来源于根围、土壤和医院中的57株洋葱伯克氏菌进行了基因型的鉴定,并利用苜蓿植物模型对这些基因型菌株进行了毒力探测.[结果]获得4种不同的基因型,包括基因型Ⅰ、ⅢA、ⅢB、Ⅴ和Ⅸ.来源于医院的基因型Ⅰ和ⅢA菌株以及根围的基因型ⅢB菌株均对苜蓿幼苗有较强的毒力,其对苜蓿幼苗的平均发病率分别达到69%、68%和55%,与农田环境中基因型Ⅴ和Ⅸ对苜蓿幼苗的发病率相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农田环境中洋葱伯克菌的基因型在苜蓿模型上的毒力差异大,根围的基因型ⅢB菌株对苜蓿幼苗具有强毒力,其毒力程度接近于医院致病基因型ⅢA菌.  相似文献   
107.
空间诱变对谷子农艺性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对8个谷子品种(系)的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种植观察发现,空间诱变对于一些基因型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拔节后植株生长势强。诱变处理可明显增加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而且正向变异较多,株高降低,穗长和单株产量增加。诱变处理植株生育期多倾向晚熟,但仍有一定频率的早熟变异出现。诱变处理群体平均千粒重与对照相近,但出现一批千粒重超过3.4g的大粒变异类型。经过选择获得一批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抗病、抗旱的大粒谷子新种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诱发谷子产生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基因型对空I'.-1诱变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8.
运用开放式气体交换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和沙拐枣(Calligonummongolicum)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特征。结果表明:梭梭和沙拐枣在湿润状况下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梭梭低于沙拐枣,日平均分别为19.60±0.12μmol·m-2·s-1和24.06±0.50μmol·m-2·s-1;E也是梭梭低于沙拐枣,日平均分别为5.53±0.08mmol·m-2·s-1和8.21±0.26mmol·m-2·s-1;WUE则不同,日平均梭梭高于沙拐枣,分别为3.28±0.05mmolCO2·mol-1H2O和2.84±0.06mmolCO2·mol-1H2O。WUE年均值也是梭梭高于沙拐枣,二者最高值都出现在9月,次高值出现在7月,WUE的高低变化与年降水量的高低分布一致。在湿润和干燥两种状况下,梭梭和沙拐枣Pn对光强的响应表明,水分条件好时Pn明显增大,光能利用率提高。从湿润状况时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CO2补偿点,以及干燥状况时也具有低CO2补偿点,确定梭梭和沙拐枣具有C4光合途径。  相似文献   
109.
110.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新兴的交叉学科,仅仅十年的发展就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外源元件与底盘适配性研究不够深入,细胞工厂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增加了排放和环境污染,生产效率远远不能满足设计需求。适配性研究的滞后影响了合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和产业化应用,本文试图从调控元件与底盘适配性的环节探讨突破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