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1900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置一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400m2。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森林群落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相邻样带还是基准样带,Cody指数以及物种周转速率βC与海拔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森林群落各层的共有种数随物种周转速率βC的增加而减少(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揭示,Cody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各层之间物种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与相异性系数(community dissimilarity)、Bray-Curtis指数和Morisita-Horn指数、以及物种周转速率Sβ和物种周转速率t相比,Cody指数和物种周转速率βC能较好地反映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β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1例,行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B组(31例,行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前房深度(AC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BCVA及IOP和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IOP控制至正常范围。且术后1周,A组视力恢复及眼压控制均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ACD及ECD均较术前明显变化,ACD加深,ECD减少(P0.05),且A组ACD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能有效降低眼压,在早期即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3.
烟气脱硝尾液厌氧氨氧化处理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津  于德爽  赵丹  汪晓晨 《生物工程学报》2014,30(12):1865-1875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硝尾液并研究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优势菌群为椭圆形的球菌且具有下凹的火山口状,直径约为0.7μm。通过污泥总DNA提取、PCR扩增、阳性克隆验证和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得到反应器内菌群16S r RNA基因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和克隆文库。结果表明,在细菌通用引物27F-1 492R PCR扩增的体系中,得到85个克隆子,分为21个OTU,各菌群所占的比例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1.18%;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7.65%;绿菌门Chlorobi:8.24%;绿弯菌门Chlorofexi:5.88%;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3.53%;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2.35%;浮酶状菌门Planctomycetes:1.18%。而在厌氧氨氧化菌特异引物pla46rc-630r;AMX368-AMX820 PCR扩增的体系中有45个克隆子,分为3个OTU,其中Candidatus brocadia sp.占有95.6%,未知菌种4.4%。  相似文献   
64.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从木蹄层孔菌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单体的理化性质、NMR和MS技术鉴定单体的结构为3-十六碳酸酯-7,22-二烯麦角甾醇(1),十八烷酸(2),棕榈酸(3),7,22-二烯麦角甾-3-酮(4),麦角甾-7,22-二烯-3-醇(5),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6),3,3-二甲氧基-7,22-二烯麦角烷(7),28-乙酰白桦脂醇(8),白桦脂醇(9),β-羟基十八烷酸(10),9,10-二羟基十八烷酸(11),瑞香素(12)。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单体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NCI-H 460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NCI-H 460细胞株的抑制活性最高,化合物9对SGC-7901的抑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5.
PA、PB1和PB2以及NS1蛋白作为甲型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虽然不直接参与病毒颗粒的组装,但是在病毒的复制周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由PA、PB1和PB2组成的RNA聚合酶主要参与病毒m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而NS1蛋白则通过抑制宿主细胞的干扰素应激系统来拮抗宿主的抗病毒反应.通过研究甲型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对了解流感病毒复制及开发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利用IPI和GenBank,收集了与凋亡相关的5 333条基因序列,用一定的标准,整合筛选得到1 384个凋亡相关的基因.通过亚细胞定位、组织表达差异显著性分析、自然正义/反义RNA对预测、基因簇在pathway上的定位、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一些基因只在一个组织里显著差异表达,一些基因存在自然正义/反义RNA对现象,一些基因簇同时位于多条pathway等重要信息.同时,制作了一张凋亡相关基因的寡核苷酸芯片,并且对于一对NAIF1表达质粒转染前后的HeLa样品,通过该芯片的筛选,得到24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NAIF1过表达诱导的细胞凋亡,伴随了PAX2、PDCD8、PDCD10、DFFA、CASP7等基因表达的显著变化,同时还发现,U58668,该mRNA没有任何基因或蛋白质的注释信息,当camptothecin诱导U937细胞系凋亡时上调,在这里的NAIF1过表达诱导的HeLa细胞系中也上调(上述数据结果见http://gpcrome.cbi.pku.edu.cn:2005/chip).  相似文献   
67.
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启动子在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有助于了解信号传递途径和基因表达调控模式,为植物转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基本结构、类型、克隆方法及功能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工程的诱导型启动子及启动子功能分析,展望了今后植物启动子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8.
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粤北南方红豆杉珍稀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和群落分析表明:(1)种类组成以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生亚科,安息香科,山矾科,杜英科等为主,又以热带属占优势(57.9%),但优势种,建群种以温带属为主(42.1%,个体总重要值之和为50.9%)。(2)种群生活型谱以高位芽占绝对优势(83.2%),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似。(3)群落乔木三亚层结构明显,优势种,建群种的年龄结构以南方红豆杉,枫香,红栲,拟赤杨,甜楮栲,黄山木兰为衰退种群,深山含笑,荷木,亮叶杨桐,青皮木等为增长种群;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极不均匀,频度小的物种占多数(A级占87.2%),频度级大小为A>B>C>D>E,与Raunkiaer频度规律有差异。(4)该群落以南方红豆杉,红栲,枫香的重要值最高,分别为21.38,17.31,16.03,群落平均密度0.44,平均株距1.42,较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密度小,而林距稍大。  相似文献   
69.
我第一次感受生态旅游,是1996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巴布的“国际鹤类基金会”。那是一片开阔的荒地。全世界15种鹤聚集一起,除了保护其中的濒危种外,让人们认识这些鹤,及鹤的栖息地,是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 那天,一个中年妇女,举着录音机,磁带里放着的是模仿鹤的声音,讲着鹤的家  相似文献   
70.
(1,3)-β-葡聚糖是蘑菇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多糖的核心结构。通过鲎的G因子法测定了从19种药用和食用蘑菇中提取的27个多糖样品中(1,3)-β-葡聚糖的含量,我们发现(1,3)-β-葡聚糖普遍存在于这些蘑菇多糖提取物中。但是,(1,3)-β-葡聚糖的含量随蘑菇的种类和多糖提取的部位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平均值大约占多糖的34.8%。从香菇、裂褶菌、云芝、草菇、灰树花、鸡腿菇和姬菇中提取的9种多糖中(1,3)-β-葡聚糖含量远高于其余的多糖。适当的纯化可以提高蘑菇多糖中(1,3)-β-葡聚糖的含量。我们的研究表明鲎G因子法可以用来快速有效地测定蘑菇多糖提取物中的(1,3)-β-葡聚糖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