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来源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原代大鼠肝细胞在体外降脂药物评价中药效反应,指导两种肝细胞在体外降脂药物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方法:用游离脂肪酸(油酸/棕榈酸,2:1)诱导HepG2细胞、原代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并用100μmol·L-1苯扎贝特干预,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活性氧(ROS)含量,细胞内脂滴数目、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FFA刺激使HepG2细胞和原代大鼠肝细胞脂质沉积(TG、脂滴)和氧化应激(ROS、MDA、SOD)水平上升。苯扎贝特对HepG2细胞1 mmol·L-1FFA造模组和原代大鼠肝细胞0.5 mmol·L-1FFA造模组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显著;而HepG2细胞0.5 mmol·L-1FFA造模组和原代大鼠肝细胞1 mmol·L-1FFA造模组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水平在苯扎贝特干预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在相同FFA造模浓度,原代大鼠肝细胞病理特征变化更为明显;苯扎贝特对两种肝细胞在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因而HepG2细胞和原代大鼠肝细胞在体外降脂药物评价中药效反应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62.
63.
从《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讨论案例设计原则出发,结合讨论案例课堂实例,系统阐述了该课程讨论课教学课前要求、教学组织和课后教师总结与反思等问题。结果表明,食品工程原理的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最终使学生达到具有解决食品加工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4.
李思  程伟  张富美  尚晓静  侯瑞 《菌物学报》2021,40(6):1511-1524
利用组织分离从未成熟有机蓝莓的表皮中分离出菌株G14,根据其菌落形态、ITS序列对比及系统发育树的分析,鉴定菌株G14为一株烟管孔菌Bjerkandera adusta。菌株G14可以分泌漆酶(laccase,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3种木质素降解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活性较高的MnP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同时检测B.adustaG14所产MnP粗酶液对5种染料的脱色能力。结果表明,B.adustaG14在培养6d时MnP活性最大,最优条件为:蔗糖10g/L、pH 7、0.5mmol/L Mn2+、0.1mmol/L Zn2+,该条件下MnP活性达17.74U/L,比优化前提高了1.42倍,B.adustaG14 MnP粗酶液对5种染料均可以脱色,对刚果红和铬黑T染料的脱色效果最好,6d后脱色率达76%和68%。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遗传生化基因位点。方法选用小鼠和大鼠的遗传生化基因位点,采用蛋白质和同工酶醋酸纤维电泳的方法,对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进行生化基因位点检测。结果建立了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25个生化基因位点,分析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遗传生化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为进一步研究金黄地鼠白化突变系的遗传机理奠定基础。结论金黄地鼠生化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白化地鼠与金黄地鼠生化基因位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测定并分析30株临床分离红酵母的体外药敏结果,另外回顾分析249株文献报道红酵母的药敏资料.方法 从临床菌种保藏库纯化鉴定红酵母,使用ATB fungus3方法测定红酵母药敏数据,并检索MEDLINE 20年来红酵母药敏相关文献.结果 体外药敏实验,几乎全部的红酵母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均耐药,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对红酵母敏感性较好.与文献回顾结果一致.结论 常用唑类抗真菌药对红酵母敏感性差,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对红酵母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供临床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67.
小盐芥营养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盐渍环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盐生植物小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小盐芥根的初生结构中表皮细胞为1层,且细胞大而高度液泡化,根毛数量较少;皮层仅由外皮层和内皮层2层细胞构成,细胞大,排列紧密;根次生维管组织发达。茎的初生结构中外剀维管束8~10束,大小不等,呈一轮排列;髓和髓射线发达;茎次生结构中维管组织也很发达。根和茎的这些结构特点提高了植物体吸收、运输水分的能力,而且根的特殊结构和输导系统将盐分限制在根内,适应于盐渍环境所造成的渗透胁迫和干旱胁迫。小盐芥叶片较小,上、下表皮细胞各1层,细胞大而高度液泡化,叶肉中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但叶绿体体积大、数目多,细胞间隙较大,通气性能好,光合效率高。这些特点对其适应干旱盐渍环境有重要意义。小盐芥上述结构特征与典型真盐生植物、旱生植物相去其远,其营养器官内也无盐腺、囊泡等泌盐结构。由此推论,小盐芥更倾向于似盐生植物(拒盐植物)。  相似文献   
68.
桂花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品种的形态特征,结合AFLP分子标记,对部分桂花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桂花品种之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FLP分子标记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条带的57.46%。根据桂花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利用数值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并用UPGMA法对AFLP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桂林地区的桂花品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花色可以作为重要的分类标准,同时对桂花品种的分类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9.
为探讨野外条件下光强及光质对高山红景天 (Rhodiola sachalinensis)生物量和红景天甙含量的影响 ,于 2 0 0 1年 5月 8日至 9月 16日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的高山红景天种植圃地 ,利用纱布及红色、蓝色和绿色的滤光膜遮光处理 ,对生长 3a和 4 a的高山红景天进行了光强、光质控制实验。与温室实验类似 ,遮荫显著抑制高山红景天根的生长 ,并使红景天甙的含量略有提高。红膜处理使光强大约降低一半 ,但仅从光质的角度而言 ,红膜处理对根的生长影响不大 ,却显著增加了根中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 ,不过效果不如温室实验明显。绿膜处理未表现出对红景天甙积累的促进作用 ,这与温室实验结果不同。红膜处理不同天数的结果表明 ,处理时间对红景天甙含量提高的程度影响很小。这意味着在野外种植的情况下 ,可以在临近收获的最后一段时间用红膜对高山红景天进行处理 ,这样既可避免红膜处理对高山红景天根生长的抑制 (由于减弱了光照 ) ,又可显著提高根的红景天甙含量 ,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红景天甙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雄全异株流苏树的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艳霞  孔令茜  陈鹏臻  苗欣  尚富德 《生态学报》2017,37(24):8467-8476
雄全异株是自然界罕见的繁育系统。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对雄全异株植物流苏树传粉生物学特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苏树的雄花与两性花的雄蕊发育过程基本一致,均能产生功能花粉粒。两性花的两个心皮原基愈合分化形成雌蕊,雄花的两个心皮原基愈合后形成一个空室并停止发育至整体退化。雌蕊先熟,柱头可授期长,花粉在花药开裂后具有活力,室温下,活力维持在10%以上约2周。流苏树靠风和昆虫(主要是蓟马和食蚜蝇)传粉。控制授粉30 d后,自然对照结实率为34.36%;两性花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自交亲和,但自发自交的结实率仅10.70%;人工授粉下杂交结实率显著高于自交(同株异花);有性生殖受到传粉者限制;是混合交配系统。证实流苏树是木犀科又一功能性的雄全异株,其依靠雄株增加异交花粉的数量和质量,避免自交衰退;同时两性花的自交亲和保障生殖成功。流苏树雄花的雌蕊退化,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木犀科的雄全异株是两性株向雌雄异株进化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