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21.
目的:通过对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stellcells,UCMSCs)与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MG细胞(U87 Malignant glioma cells)体外共培养,模拟肿瘤生长的内环境,以及其对U87MG细胞增值作用的影响及肿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培养方法。方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用MTT法测定uMSCS上清液对U87MG的影响,用瑞士染色法检测U87MG形态学变化。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UMSCS对U87MG有抑制作用。96小时培养后1:8、1:4、1:2及未稀释的UMSCs上清液对u87MG的抑制率分别为17%,24%,37.2%及46.4%,u87MG细胞形态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由多角形变为梭形,突起消失,细胞间骨架结构断裂。结论:通过对共培养前后U87MG与UMSCs共培养后形态学变化、生长曲线变化及对生长周期的影响作用的观察分析,得出UMSCs及其上清液对U87MG有抑制作用,而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22.
昆虫介体行为与植物病毒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植物病毒都是依赖昆虫介体进行传播,其中超过80%的传毒介体昆虫都是属于半翅目同翅亚目。昆虫介体识别寄主植物和取食的过程与病毒的传播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同翅亚目昆虫、蓟马等介体昆虫取食行为与植物病毒的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于介绍昆虫不同取食阶段的行为对植物病毒传播的影响,病毒侵染对介体取食和识别寄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3.
天敌昆虫控害机制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敌昆虫是自然生态系统内抑制害虫种群的重要因子,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农业害虫是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策略,也是未来害虫管理发展的方向.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害虫治理要从“被动应急控制”转变为内部助增的“主动促进自然调控”的新理念,创新多种天敌昆虫协同控制多种害虫的“网式协同调控”新途径,建立一个自我维持并可有效降低害虫种群水平的农业生态系统.未来的研究应针对“天敌昆虫调控害虫的内在机制”与“天敌昆虫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持续发挥作用的生态学基础”等关键科学问题,从基因、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不同层次,重点开展:1)天敌昆虫寄生和捕食害虫的行为与适应机制;2)天敌昆虫大量繁育的营养与生殖生理基础;3)寄生性天敌昆虫与寄主互作的免疫机制;4)天敌昆虫协同控害的生态学机制;5)天敌昆虫可持续利用的生物防治新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24.
来自太阳光谱中的UV-B辐射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信号,可以被植物感受并诱导植物调整自身生长和发育状态以适应环境。人们对植物中光敏色素、隐花色素和蓝光受体向光素的研究已非常深入,但对植物响应UV-B的机制仅在最近才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这些研究发现,植物中存在着UV-B受体UVR8(UV Resistance Locus 8)。目前认为,UVR8二聚体感应UV-B后瞬间解聚为单体,并与E3泛素连接酶COP1(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 1)相互作用,从而激活UV-B响应基因的表达。该文从UVR8的发现、UVR8的结构和感受UV-B机制、UVR8二聚体重新形成以及UV-B信号传导与可见光信号传导途径间的差异等方面综述了关于UV-B受体UVR8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25.
目的:构建人特异性受体Notch1短发夹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Notch1表达的影响,以便进一步研究Notch1的生物学功能.方法:设计合成Notch1序列干扰序列,插入到pGenesil-1.1上构建重组质粒,取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通过同源重组,构建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栽体pGsadeno-Notch1-shRNA.经PacI线性化后脂质体介导转染到HEK 293细胞,包装后得到腺病毒颗粒.产生的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千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特异性shRN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Notch1蛋白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效果.结果:经酶切及DNA测序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3d后,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可显著下调细胞内Notch1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对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70.31%和86.9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人Notch1受体sh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Notch1在肿瘤学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6.
目的:了解血液科病房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茵的分布情况及其对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病房送检细菌和真菌培养标本分离出的357株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和各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显示出很高的耐药性,但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较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达到90%以上。屎肠球菌耐药较严重,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仅71.4%,而对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4.3%,而丁胺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茵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率均为100%。大多数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结论:对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应及时留取标本寻找病原学证据,并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以便有效的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27.
[目的] 分析2株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 CVCC232噬菌体PNJ1809-11、PNJ1809-13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作为环境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透射电镜下观察PNJ1809-11、PNJ1809-13的形态;通过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对pH和温度耐受性的测定分析PNJ1809-11、PNJ1809-13的生物学特性;比较2株噬菌体的体外杀菌效果和喷雾、雾化处理后的杀菌效果;检测噬菌体在模拟养殖环境下的耐受性,及喷雾处理的噬菌体制剂在模拟养殖环境下的杀菌效果和对宿主菌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分析宿主菌的抗性突变率。[结果] 电镜下观察PNJ1809-11、PNJ1809-13均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PNJ1809-11可裂解155株大肠杆菌,PNJ1809-13可裂解46株大肠杆菌;噬菌体PNJ1809-11、PNJ1809-13的最佳感染复数(MOI)均为10,最适pH均为7;与PNJ1809-13相比,PNJ1809-1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模拟的封闭装置中,将两株噬菌体分别经喷雾、雾化处理后,二者对宿主菌的杀灭效果均可达99%以上;对人工污染的粪便表面细菌的杀灭效果均达到99%以上。噬菌体PNJ1809-11、PNJ1809-13及两者的混合制剂(噬菌体鸡尾酒)对宿主菌CVCC232形成的生物被膜的裂解效率分别为78%、30%和83%。噬菌体PNJ1809-11在养殖温度、粪便pH以及阳光照射下,其耐受性均强于PNJ1809-13。宿主菌对PNJ1809-11、PNJ1809-13的抗性突变率分别为2.5×10–3和1.0×10–3。[结论] 综上,噬菌体PNJ1809-11的环境耐受力更强,噬菌体鸡尾酒对生物被膜的裂解效果更好,提示噬菌体PNJ1809-13或噬菌体鸡尾酒经喷雾处理后具有作为环境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8.
小泡运输介导的先天免疫在植物防卫中起重要作用。采用定量PCR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该研究揭示两种不同的小泡运输类型分别在花生黄曲霉抗性品种C20R和敏感品种TFR发育的种子中起主要作用。VAMP726和RMR是黄曲霉抗性品种C20R中主要的小泡运输组分,VSRs VTI1a,b是黄曲霉敏感品种TFR中主要的小泡运输组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这些小泡运输组分的转录动态在整体转录组水平分别与相应的花生黄曲霉抗性品种C20R和敏感品种TFR差异表达的一系列基因表达趋势一致。因此,我们认为两类不同组合的小泡运输分别在黄曲霉抗性品种C20R和敏感品种TFR果实发育中起着主要运输作用,与发育中转录组水平基因表达的差异一致。这种差异早在蛋白质合成结束和运输起始阶段就已经显示,导致果实代谢和发育方向的差异,造就黄曲霉抗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29.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简称复合体Ⅰ)是呼吸链电子传递的起始复合体,作为电子传递过程的限速酶,复合体Ⅰ的分子量远大于其余的四个呼吸链复合体。复合体Ⅰ相关的疾病发生除了与40余个复合体Ⅰ组成亚基的突变相关外,还同参与其组装的多个组装因子存在密切联系。该文对复合体I的结构以及参与调控复合体Ⅰ组装的各类组装因子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全面了解复合体Ⅰ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具体参考。  相似文献   
730.
正传说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把肌肉给了男人,将脂肪给了女人,这种"肌肉"和"脂肪"不同比例的差异,也许造成了男女之间的诸多不平等。肌肉是力量源泉,脂肪是耐力的象征。肌肉与脂肪的比例多少使得一个人看起来是否更健康,脂肪多的人肌肉比例会少一些,反之肌肉多的人脂肪比例也会多一些。一般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男人的肌肉比例为40%~60%,女人肌肉比例为30%~50%。肌肉在使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氧化的过程中,消耗掉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