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接近性效应是一种决策失利后的情绪体验受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的接近程度影响的现象.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技术, 运用抽奖赌博任务实验范式考察了这一效应. 行为评定结果表明, 被试在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很接近时更可能体验到后悔情绪, 且体验强度较高, 在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相差较远时更可能体验到失望情绪, 且体验强度较低. 脑电结果显示, 接近性主效应在P300上表现显著, 同时, 与接近性的中、远水平条件相比, 近水平条件诱发一个新异晚正成分(LPC). 决策失利后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接近程度不仅影响决策后情绪的性质, 而且调节情绪的强度.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从我国夏季高温、强辐射的新疆塔里木地区采集样品,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纯化及分类鉴定。用丙酮萃取法抽提39个分离菌株的培养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主要组分;利用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研究抽提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多数分离菌株丙酮提取物的主要组分为类胡萝卜素物质。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抑制实验结果表明:29个菌株的丙酮提取物对λ噬菌体的紫外诱导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81%。不同菌株之间的比较试验显示不同属细菌的丙酮提取物对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的抑制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以Methylobacterium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颜色菌株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也出现较大差异;Koanria中不同颜色菌株的抑制效果也有类似结果。本文为类胡萝卜素可能是该类细菌具有抗辐射能力的内因之一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也证实了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是一种很好的探讨细菌抗辐射机理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43.
为原核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受体CD163,本研究根据CD163基因序列(EU016226),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Scanprosite预测了CD163结构特征并进行分段。利用DNAstar软件设计合成3对特异引物,从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 PAM)中克隆CD163三个片段,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IPTG诱导下,进行CD163重组蛋白的截短表达,经Western杂交检测证实表达的三段截短蛋白均具有良好的与抗原反应活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CD163受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4.
张敏  骆凯歌  李红  张雷  王莉 《植物研究》2014,34(2):194-199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银杏、日本冷杉等5种裸子植物的花粉外壁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裸子植物花粉外壁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及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但不同科属间的花粉外壁主要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银杏科的银杏花粉外壁以蛋白质含量最为丰富;松科的雪松花粉外壁以脂类物质较为丰富;杉科的日本冷杉、杉木和日本柳杉花粉外壁成分以多糖类物质为主,但种间花粉外壁成分仍存在差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5种裸子植物花粉,显示银杏、柳杉和杉木花粉粒体积较小,不具气囊,银杏花粉粒外壁表面具较均一条纹状纹饰,日本柳杉和杉木花粉粒外壁具颗粒状突起。雪松和日本冷杉花粉粒具气囊,体积较大,花粉外壁分别是粗糙具小穴状纹理以及表面光滑具微穿孔。  相似文献   
45.
铅是一种嗜神经和嗜胎盘的毒性重金属,本综述主要是关于铅的胎盘毒性。孕期铅暴露可以导致胎盘重量减轻,滋养层增生,血管堵塞,细胞间隙增宽,血管周围大量的纤维蛋白沉积,以及粗面内质网扩张,膜上核糖体数量减少。当孕期铅暴露在一定范围内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升高,以保证胎盘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加重时,NO及NOS反而降低,导致胎儿-胎盘循环阻力增高,胎盘灌注量下降;孕期铅暴露时,丙二醛(MDA)升高,说明存在胎盘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平衡失调;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降低,而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增强,胎盘MMP-9/TIMP-1的表达失衡,导致滋养细胞浸润能力减弱,胎盘着床过浅,血管重铸障碍,从而影响胎盘发育及胎儿生长;染铅胎盘NF-kB的表达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NF-kB的激活又可以反式激活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的表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细小动脉胶原纤维增加,血管痉挛性收缩;TM表达异常,说明孕期铅暴露可致胎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总之,孕期铅暴露可引起胎盘病理及一系列的分子化学改变,从而影响胎盘功能和胎儿发育,可引起子代早产、出生体重低、智力障碍等。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L型嗜肺巴氏杆菌在诊断学及流行病学上的意义。方法 青霉素液体法诱导,并对嗜肺巴氏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观察。结果 嗜肺巴氏杆菌L型具有典型的“煎蛋状”(L型)和“丝状”(F 型)菌落,扫描电镜观察,L型菌体呈球状、杆状、长丝状;革兰染色呈阴性、缠绕的长丝体,并具有圆球体及巨型体,细胞壁染色显示细胞壁缺失;对紫外线、新洁尔灭抵抗力较原菌增强5~10倍;自然干燥环境中,原菌2 d死亡,而L型可存活12 d;能透过0.45μm滤膜;回复的最初几代,其菌体形态较原菌大数倍。结论 L型嗜肺巴氏杆菌在形态学方面有较大变化,对理化因素及外界环境抵抗力增强,有可能透过胎盘屏障垂直传播。本研究提示L型嗜肺巴氏杆菌在该菌诊断学及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离子注入水稻愈伤组织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GUS报告基因表达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我们发现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水稻愈伤组织可显著提高根癌农杆菌介转基因效率,这为克服单子叶植物对根癌农杆菌不敏感性、提高遗传转化效率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8.
根据已有的资料显示LBP与LPS的结合位点位于其氨基末端的第 91~ 1 0 0个氨基酸残基。在体外构建含有人LBP与LPS结合活性部分的穿梭质粒pBacmidtLBP ,并且带上 6×his的标签 ,用此穿梭质粒转染sf2 1昆虫细胞 ,获得重组病毒。然后用重组病毒液感染对数生长期的sf2 1昆虫细胞 ,72h后收获含有这种截断型人源化氨基末端LBP-(NH-LBP)的培养上清。用金属亲和树脂纯化后 ,采用SDS-PAGE电泳以及Western-Blot鉴定所得到的纯化物。成功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30 0 0 0的NH-LBP。为进一步研究LBP在介导LPS活化靶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当前国际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红 《生物学通报》2000,35(9):35-36
20世纪中叶以后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使现代社会生活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的发展 ,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 ,对全体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大大提高 ,使科学教育成为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许多国家把科学课列为学生必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在科学课程中 ,生物学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例如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从幼儿园至高中的 12个年级 ,都安排有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英国《科学课大纲》对全国学校课程中的科学课程确定了 4个目标 ,第2个目标就是“生命与生命过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高中生物课 ,授课时数为 2 4 0学时 …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贵州地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临床分布和药敏特点,检测近平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CDC28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贵州地区2所三级甲等医院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利用BACTECTM FX仪、Phoenix-100仪对菌种进行鉴定,通过基因测序对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各分型菌株进行鉴定;采用ATB FUNGUS 3试剂盒检测菌株体外药物敏感情况;检测血源性近平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它们的CDC2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163株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其中近平滑念珠菌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73.0%、6.1%和20.9%;尿液和血液是分离菌株最多的标本(均为50株);血液途径感染的菌株中,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54.0%、10.0%和36.0%;三种基因型菌株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无明显耐药性;17株临床菌株中,16株(94.1%)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其中2株、4株和10株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一般、弱,CDC28在2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以及3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一般的菌株中表达上调。结论 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以Ⅰ型感染为主,三种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