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81.
从绩效视角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动态特征和耦合关系有助于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差异机理,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和重心耦合等方法,从业绩和效率视角探究了2005-2017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动态格局及其耦合关系。研究发现:(1)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和效率的整体空间非均衡性差异明显,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呈"单峰"演变分布特征,而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呈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2)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和效率的时空格局动态变迁路径差异显著,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稳定性较强,具有协同与竞争并存的特征;而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的波动性较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强,形成竞争主导型格局。(3)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存在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而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类型转移相对活跃,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较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弱。(4)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和效率的重心趋于集聚,空间耦合关系不断增强。高绩高效型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青海、内蒙古和宁夏为稳定低绩高效型,而其他中西部省域多属低绩低效型。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诱导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3月择期行腹部手术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入剂量为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稀释液15 m L)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入15 m L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时刻的BP、HR、RPP,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NE和E的浓度。结果:(1)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患者的心率、血压、RPP在T1-T5各时刻是先有所下降后又上升的(P0.05),其中对照组RPP在T3时明显上升(P0.01),然而实验组内在各时刻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T0时刻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血浆NE和E的含量水平在T3、T4时刻明显上升(P0.05),而实验组则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用于缓解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诱导插管时心血管反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和索利那新治疗TURP术后OAB的临床疗效及预防性用药的必要性。方法:采取随机区组单盲的临床试验设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用药组和观察用药组。预防性用药组分别别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索利那新片单药处理及两种药物联合处理,观察用药组在出现症状后按照预防性用药组的相同方法给药。结果:观察用药组中,双氯芬酸钠栓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50%,索利那新为81.8%,联合用药为90.5%,显著高于双氯芬酸钠栓(P0.05),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用药组中,索利那新、双氯芬酸钠栓及联合用药分别可使TURP术后OAB的发生率降低45.0%、50.9%、53.8%.,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和索利那新治疗TURP术后OAB均安全有效,联合用药效果更佳,且预防性用药可以显著降低TURP术后OAB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84.
记述采自辽宁的3种佐蛛,其中有1新种——琴形佐蛛Zora lyriformis sp.nov。,另两种为便于今后与欧洲标本深入比较,亦作简要描记。  相似文献   
985.
中国狼蛛科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分支分析法,采用支序分析软件Phylip程序,以盗蛛科和褛网蛛科为外群,从形态、生态等方面选取了18个特征对中国狼蛛11个属(脉狼蛛属未在其列)进行支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马蛛亚科(包括马蛛属和水狼蛛属)最为原始,潮浪蛛亚科次之;熊蛛属和獾蛛属构成的分支更次,狼蛛亚科和豹蛛亚科构成姊妹群最为进化。所以潮浪蛛属、熊蛛属和獾蛛属应分别从狼蛛亚科中独立出来,皆自成亚科,分别名潮浪蛛亚科和獾蛛亚科。  相似文献   
986.
葡萄浆果着色分子机理的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浆果的颜色主要是由花色苷的量决定的,花色苷的生物合成受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控制。葡萄浆果着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同种葡萄乃至同品种群不同品种的着色机制特性不同。近些年来,Myb调控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机理的发现使人们对花色苷生物合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87.
宋晓谕  刘玉卿  邓晓红  徐中民 《生态学报》2012,32(24):7722-7729
空间选择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择合理的区域进行生态补偿有利于提高生态补偿项目的效率.以黑河流域上游肃南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对研究区实施生态补偿后的水源涵养增加量进行模拟,同时考虑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成本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丧失风险,采用福利成本法对研究区生态补偿空间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河上游肃南段内不同子流域的生态补偿效率系数最高值为0.0394,最低值0.0131,相差明显;根据效率系数,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各子流域划分为优先补偿区、次级优先补偿区和潜在补偿区,分批进行补偿;采用空间选择后生态补偿效率较不采用时可提高54.5%.  相似文献   
988.
为了研究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ytosine deaminase gene,CD基因)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体内治疗效果,采用基因转导系统将慢病毒包装的CD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使其长时间、高效表达,然后移植到使用颅内立体定向接种法制作的40只SD大鼠胶质瘤模型中.按接种细胞类型将实验SD大鼠分为5组, 每组8只:① C6胶质瘤; ②C6+MSCs细胞(1∶1);③ C6+MSCs细胞(1∶2);④ C6+MSC-codA/eGFP细胞(1∶1);⑤ C6+MSC-codA/eGFP细胞(1∶2).瘤龄7天后腹腔注射500 mg/(kg·d) 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C),共14天.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监测肿瘤的体积并进行了大鼠存活期观察、常规病理分析、RT-PCR检测、HE 染色.结果显示,第①组瘤龄14天时病灶呈圆形,中心见坏死区,肿瘤平均246 mm3,均存活期15.3天,第②组平均生存期16.0天,第③组平均生存期16.6天,第④⑤组自然存活期均大于30天,14天时病灶平均体积分别为55 mm3、40 mm3,28天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7.24%、83.28%.MRI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与病理结果高度相关;MRI动态观察可证实携带CD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5-FC治疗系统治疗C6颅内胶质瘤有效;RT-PCR检测结果证实肿瘤组织内有胞嘧啶脱氨酶表达.  相似文献   
989.
根据呼伦湖流域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蒸发量资料以及1961—2008年径流量资料,利用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法,分析了近50年呼伦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呼伦湖流域近50年来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受夏季降水量影响最为明显,经历了1961—1964年的上升,1964—1983年的下降,1983—2003年的上升和2003—2010年下降4个阶段;年蒸发量在1973年以前相对平稳,1973—1998年呈下降趋势,1999—2005年呈显著上升趋势,2005年为突变点,出现从高到低突变。夏、秋季节蒸发量趋势在时间段上与夏季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径流量基本表现为1961—1965年偏丰,1965—1987年偏枯,其中1975—1980年间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P<0.05),1987—2002年偏丰,2002—2008年偏枯;在气温普遍升高的前提下,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其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蒸发量的变化,呼伦湖流域暖干化趋势显著。以径流自身的变化特征为时段划分基础,对比径流、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过程,经相关统计分析检验,发现夏、秋季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是引起呼伦湖流域径流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0.
东亚地区夏季干旱、强台风事件与松树枯萎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树枯萎病的发生和流行给东亚的日本、中国和韩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 本文应用实地观测和气象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东亚地区松树枯萎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以及与灾害气象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日本、中国和韩国,持续的夏季干旱少雨和强台风等极端气象事件能够诱发松树枯萎.在极端干热的环境中,松树常出现能量代谢失调, 以至于受胁迫的松树整株枯萎;而在低温多雨的年份,松树枯萎少,甚至没有发生枯死现象.在松材线虫及其媒介昆虫侵染之前,松树的活力业已下降.松树枯萎病似乎应该局限在台风频发和持续干热的地区.在自然环境优越、少有台风和干热事件出现且没有不当扩大松树栽培范围的地区,松树枯萎病大面积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