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162.
动物的行为类型主要有6种:取食行为动物获得营养的诸种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过程。生殖行为动物生产和培育下一代的行为。动物通过生殖行为将其基因转输给下一代,许多动物还将培育幼体至能独立生存。生殖行为和取食行为是动物行为中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3.
细胞和细胞膜内过氧化脂质的微量定量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近年来许多学者报道了机体衰老以及脏器退行性变化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着密切关系。了解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助于探讨某些病变以及某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目前测定细胞或细胞膜内过氧化脂的方法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但该法需要细胞量较多,  相似文献   
164.
肝癌高发区霉变粮食致突变性的研究——SCE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癌高发的扶绥县主粮中分离的常见污染真菌25株,分别接种于玉米-大米培养基培养,其培养物的甲醇-氯仿提取液经SCE试验,结果有10株为阳性。提示霉变粮食中存在着使人的体细胞突变的物质,这对肝癌的发生可能超重要作用。防止粮食霉变,不吃发霉的粮食可能会降低肝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5.
光照、温度及食物的变化对稻纵卷叶螟迁飞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进才 《昆虫学报》1985,(4):398-405
本文分析了各发生区域稻纵卷叶螟迁出期间的主要自然条件,并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模拟稻纵卷叶螟自然种群发生区域光照、温度及食物的季节性变动对迁飞的效应。春夏季北迁主要是由逐渐上升的高温所引起;秋季光照的逐渐缩短并伴随温度的逐渐降低是诱导南迁的主要因素。春夏季北迁的临界高温是日均温逐渐上升至28.2℃;秋季南迁的临界光照为日光照逐渐缩短至13小时30分,温度降为24℃。各自然发生区域迁出的临界值有所不同。幼虫期食物及成虫期补充营养对迁飞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6.
太谷核不育小麦营养体内的游离脯氨酸能迅速地运入并积累于花药中,花药有将谷氨酸转化成脯氨酸的能力。脯氨酸向花药内以主动运输为主,能被DNP所抑制,与旗叶的功能密切相关。在发育阶段Ⅰ(小孢子释放前后),脯氨酸已不能由营养体运入不育花药,运输的障碍在花丝或花药中,不育花药缺乏游离脯氨酸可能是主要原因。发育阶段Ⅰ的可育花药内,脯氨酸是合成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物质的原料。因而,脯氨酸的缺乏可能是加速不育花药小孢子败育和小孢子释放后急剧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7.
稻褐飞虱迁飞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褐飞虱已成为我国当前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初步查明,褐飞虱在我国过冬地区的分布大体以一月份12℃等温线为北限,由于各年冬季气温高低的不同,越冬北界摆动于北纬21—25°之间;冬季田间有无稻苗存活,是能否在当地过冬的生物指标。按越冬分市可划分为:1.终年繁殖区:北纬19°以南的海南岛南端;2.少量越冬区:海南岛中部至北回归线之间;3.不能越各区:常年在北回归线以北无越冬。 褐飞虱常年不能越冬的广大稻区内,每年春夏季发生的虫源,经近年来多方面研究,证明是自南向北远距离迁飞而来。 根据褐飞虱在我国的越冬分布,南、北各稻区发生的代数和季节性种群消长规律,试将我国东半部划分为六个发生区:即终年繁殖区、少量越冬区、南岭6、7代区、岭北5代区、沿江4代区、沿淮2—3代区。 近三年的研究,特别是1977年在我国各稻区设点进行迁飞跟踪观察表明,春、夏季向北迁飞有五个过程,秋季又有三次向南回迁。褐飞虱在我国东半部的迁飞途径大体是:4月中、下旬—5月上旬第一次“北迁”,是由19°N以南终年繁殖区迁到两广南部20—23°N之间;5月中、下旬—6月上旬第二次“北迁”,是由海南岛中部往北及中南半岛同纬度地区迁到我国两广南部和南岭地区;6月中、下旬—7月初第三次“北迁”,是由两广南部稻区主迁到南岭以北至长江南岸;7月上、中旬第四次“北迁”,是由南岭地区主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井波及淮河流域;7月下旬—8月初第五次“北迁”,是自岭北、沿江区南部迁到江淮间及淮北稻区。8月下旬—9月初沿淮、淮北中稻成熟,开始往南回迁,9月中旬出现由江淮间迁向长江以南的回迁峰;9月下旬—10月上旬,由长江中、下游回迁到南岭以北各地;10月中旬起—11月间,由江南、岭北回迁到华南以及更南地区。通过上述研究,初步提出我国东半部地区褐飞虱的发生区划与迁飞路线图。  相似文献   
168.
169.
冬虫夏草是真菌与昆虫形成的复合生物体,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提取冬虫夏草真菌子座和虫体全部基因组DNA的方法。该方法稳定高效,简便易行,提取纯度高,适用于冬虫夏草多重PCR、Realtime-PCR和DNA指纹图谱等分子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0.
核酸疫苗的特点、组成及在动物免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酸疫苗是一种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它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疫苗直接导入机体细胞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使被接种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保护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就核酸疫苗的特点、组成、免疫方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在动物免疫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