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血小板和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和循环微粒(MPs)在脓毒症高凝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集10例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及10例健康体检者的新鲜血;离心分离出红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及MPs;应用Alexa-Fluro 488-乳粘素/CD 41a/CD14、Alexa-Fluro 647-CD 235a/CD 31/CD 45标定红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白细胞及单核细胞来源的MPs;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和血小板的PS外翻、MPs的数量;血凝仪测定相应凝血时间。结果:相对于健康人,脓毒症患者PS外翻红细胞(3.53%vs0.53%,P0.05)和血小板(3.00%vs 0.45%,P0.05)、MPs总数(4830/μL vs 2861/μL,P0.05)及各亚型MPs均明显升高;红细胞(238.4s vs 346.8s,P0.05)、血小板(209.1s vs 335.9s,P0.05)及MPs(207.1s vs 318.2s,P0.05)的凝血时间缩短。MP数、PS+红细胞/血小板比例分别与各自凝血时间成负相关(MP:r=-0.592,P=0.006;红细胞:r=-0.565,P=0.009;血小板:r=-0.641,P=0.002)。结论:红细胞、血小板的PS暴露及循环MPs和脓毒症高凝状态的发生相关,可能对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和抗凝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黄曲霉菌的遗传转化是研究黄曲霉菌致病相关功能基因的前提和基础,而原生质体是研究和建立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重要工具。本文分别以黄曲霉孢子和菌丝为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黄曲霉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结果表明,黄曲霉孢子在酶液浓度为纤维素酶∶蜗牛酶∶溶壁酶=1.5%∶1.5%∶1.5%,30℃酶解3 h,原生质体制备率高达97.3%,再生率达89.2%;黄曲霉菌丝在菌龄为42 h,酶液浓度为纤维素酶∶蜗牛酶∶溶壁酶=1.5%∶1.5%∶1.5%,30℃酶解1 h,可获得最高原生质体产量为2.0×10^6个/m L,再生培养基中以1 mol/L蔗糖作为渗透压稳定剂时,原生质体再生率达5.5%。故本实验条件下,黄曲霉孢子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优于菌丝。  相似文献   
63.
PS-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肝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比较了正常肝、肝硬化和肝癌组织 m RNA的表达 ,1 4个有差异的条带通过 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其中 9个为阳性 .令人感兴趣的是一个~ 5 0 0 bp的 c DNA片段 ,它在正常肝和肝硬化中低表达 ,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 .通过测序 ,发现该片段与 PS- 2 ( presenilin- 2 )基因有 94 %的同源性 .PS- 2基因的突变与早发性阿尔茨海默氏症有关 ,但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未明 .也许 PS- 2基因的上调涉及到肝癌发生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64.
65.
邓馨  胡文玉 《植物学报》2000,17(2):174-178
本文从五个草莓品种中筛选了再生频率高的品种M14,并进一步提高其再生频率至100%,单叶盘再生芽数至10.0个;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芽多起源于愈伤组织,少数由叶细胞脱分化后直接形成; 该再生体系用于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介导的基因转化,并以14.5%频率得到抗卡那霉素的抗性芽,初步鉴定是转化芽。上述结果表明高频率稳定的草莓品种M14 叶片再生芽及遗传转化系统已经形成,并可以用于转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66.
滇东南木兰科木莲属植物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税玉民  陈文红 《植物研究》2003,23(2):129-130
描述了云南东南部木莲属(木兰科) 一新种,即红河木莲。  相似文献   
67.
制作全眼球切片标本的传统方法是用火棉胶包埋,虽能使眼球切片保持完整,而不易制作较薄的切片,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用石蜡包埋制作全眼球切片的方法已有过报道。由于眼球的结构与致密度差异大,各部位软硬悬殊,要做出比较完美的切片标本是不大容易。为了进一步缩短制片时间,减少脱水程序,防止切片易碎,制作出好切易展的切片,对石蜡包埋制作全眼球切片作了一些改进,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8.
以6年生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在春季香梨萌芽前施用15N尿素,研究香梨施用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香梨吸收的15N在各器官的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盛花期15N优先分配在根中,其Ndff(从肥料中吸收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最高,新稍次之;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器官(叶和新稍)运转,根部15N的分配率不断下降;果实成熟期果实成为新的分配中心,其Ndff最高,果实累积的15N量占香梨树体总的15N吸收量的19.8%.香梨树体对土施15N-尿素肥料的当季利用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不断提高,到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18.5%).  相似文献   
69.
朱新玉  刘洁  贺振  吴东辉 《生态学报》2018,38(20):7242-7253
为阐明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轮作种植模式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的影响,2015年5月至9月间,利用陷阱法对连续13年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定位试验站三种耕作方式(免耕、垄作、秋翻)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动物1002只,隶属于3纲11目29科37个类群,凹唇蚁、玉米毛蚁和直角通缘步甲为优势类群。免耕(NT,no tillage)有利于增加蜘蛛类群密度,垄作(RT,ridge tillage)和秋翻(MP,mould board plough)显著增加了玉米毛蚁密度。耕作方式仅对群落密度有显著影响显著影响(P0.05),而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特征(P0.05; P0.001)。长期玉米大豆轮作种植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功能群在不同耕作方式中所占比例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NT、RT)更有利于捕食性和植食性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常规耕作(MP)则是杂食性动物占据优势,明显呈现对不稳定环境的适应。大豆不同生育期,各功能群的个体数与类群数的动态变化不尽一致,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轮作对维持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内部物种间的关系及其营养结构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种植模式相结合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70.
构建了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的转化系统,探索了多寄主质粒pSUP 106在不同CaCl2浓度、不同热激时间和荧光假单胞菌受体在不同生长期的转化频率,建立了一个简便可行的荧光假单胞菌转化方法。结果表明,在荧光假单胞菌Pfx-18生长到0D600≈0.55时,用25mmol/L,CaCl2处理细胞,热激2min,转化频率最高,可达10&5/ng DNA。同时讨论了Mn^2+和Mg^2+对转化频率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