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构建产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SEB)的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毒素(α-hemolysin, α-HL)缺失菌株。首先构建用于α-HL基因敲除的同源重组质粒pMHL-α,经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修饰后再通过原生质体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SM-01。含重组质粒pMHL-α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M-01在42℃诱导条件下培养多代,最终筛选出α-溶血毒素基因缺失菌株。经序列分析和血平板溶血实验结果证明最终获得产SEB金黄色葡萄球菌α-HL缺失菌株。为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遗传操作及构建产超抗原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工程菌株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72.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cDNA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necrosisfactor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是新近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亦称凋亡素2配体(Apo2ligand,Apo2L)[1,2].由于TNF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并发挥细胞毒作用,因而为世人所瞩目[3,4].研究表明,TRAIL与TNF和Fas/Apo1配体一样,为典型的Ⅱ型跨膜蛋白,C端细胞外区域形成同源三聚体的亚结构,而N端15~40氨基酸为疏水区域并形成跨膜结…  相似文献   
73.
74.
用红外指纹光谱的聚类分析法对女贞属的植物来源进行生药学鉴定。此法利用红外指纹图谱确定贵州多个产地的苦丁茶的原植物来源是女贞属植物粗壮女贞。本方法具有方便、可靠,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苦丁茶的生药学鉴别。  相似文献   
75.
黄瓜果实中ARF和Aux/IAA基因对外源激素的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单性结实黄瓜自交系‘6429’为试验材料,对当天开花的果实进行CPPU、Spd、NAA、2,4-D和IAA等5种生长物质处理,以清水为对照,选取9个ARF基因(Csa019264、Csa019265、Csa009209、Csa009210、Csa021954、Csa012237、Csa012805、Csa015176、Csa010564)和5个Aux/IAA基因(Csa003118、Csa012115、Csa016715、Csa006680、Csa018571)设计特异引物,取开花当天与花后第2、4天的果实及其茎、叶作RT-PCR分析。结果显示,9个ARF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示出了很大的差异,Csa012805在所有激素处理后的果实中都有较高水平的表达而清水处理中未检测到;5个Aux/IAA基因中的4个在6种处理后的果实及茎叶中都有表达,推测是组成型表达基因,Csa016715在激素处理后的果实中比清水处理的未发育果实中的表达水平高。推测Csa012805和Csa016715这2个基因对黄瓜果实膨大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流行及进化情况并开发针对流行谱系的亚单位疫苗,对2001-2021年间分离于我国的PRRSV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选用优势流行谱系代表毒株,优化其GP5和M蛋白的基因序列,与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免疫球蛋白的Fc区串联后,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4-IFNα-GP5-Fc和pCDNA3.4-IFNα-M-Fc,并使用HEK293T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IFNα-GP5-Fc和IFNα-M-Fc。将2种重组蛋白与ISA206VG佐剂混匀,免疫断奶仔猪,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及中和试验评价体液免疫水平,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评价细胞免疫水平。试验结果表明,NADC30-like谱系为近年我国主要流行的谱系,IFNα-GP5-Fc和IFNα-M-Fc组合免疫仔猪能诱导...  相似文献   
77.
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变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以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站自然林、杉木连栽林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DNA-sequencing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细菌优势种群为α-、β-、γ-proteobacteria和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ioides (CFB)类群;真菌优势种群为子囊菌(Ascomycetes)和担子菌(Basidiomycetes)亚门的种属.杉木人工林替代自然林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且随连栽代数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杉木人工林土壤中与Pedobacter cryoconitis亲缘关系密切的细菌种群消失,出现与Xanthomonas sp.和Rhodanobacter sp.亲缘关系密切的细菌种群.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细菌相反,杉木人工林替代自然林后并不断连栽时,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自然林土壤中优势真菌种群在杉木三代林中消失.杉木与火力楠或桤木混交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与自然林类似.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仅与土壤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杉木林土壤质量变化对土壤细菌和真菌优势种群有较大影响,细菌Burkholderia sp.、Pedobactersp.、Xanthomonas sp.和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Mycosphaerella cannabis可能是引起土壤质量变化的关键种群.  相似文献   
78.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2,SEC2)作为一种超级抗原蛋白,极微量即可有效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这一特性可应用于对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为了增强SEC2的超抗原活性,应用over-lap PCR方法将SEC2中的102~106位GKVTG氨基酸残基分别突变为WWH、WWT和WWP,获得3种突变体ST-1、ST-2和ST-3.三种突变体刺激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与野生型SEC2相比均有显著提高.ST-1和ST-3的致热活性与野生型SEC2相当,而ST-2的致热活性明显高于野生型SEC2.此外,三种突变体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分泌IL-2、IFN-γ和TNF-α的水平也显著提高,这可能是导致突变体具有较高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的原因.进一步实验发现,三种突变体刺激下,小鼠脾淋巴细胞mVβ8.2基因的转录水平较野生型SEC2显著增加,暗示突变体对TCR mVβ8.2分子亲和力的提高,可能是其超抗原活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TAT-aFGF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表达Tat与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FGF)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pET3c–Tat-aFGF14-154和pET3c-Tat-aFGF27-154,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37℃,l mmol/L的IPTG诱导4 hrs后,获得分子量约为18 kDa的融合蛋白,表达量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42%和24%。利用阳离子交换(CM-Sepharose FF)、肝素亲和层析(Heparin-Sepharose CL-6B)以及分子筛(Sephadex G-25)联用的方法可获得纯度大于95%的目的蛋白,得率分别为93和78 mg/L。Tat-aFGF14-154及其对照蛋白aFGF14-154对Balb/c 3T3细胞有明显促细胞增殖的作用,最佳作用浓度分别为1280 ng/ml和160 ng/ml。而Tat-aFGF27-154 及其对照蛋白aFGF27-154则几乎没有促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Tat-aFGF14-154及Tat-aFGF27-154均能穿过PC12、Balbc/3T3、HaCaT和海马神经元细胞的细胞膜,并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此外,四种重组蛋白均能降低Aβ25-35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毒性,在剂量为1000 ng/ml时,Tat-aFGF14-154、Tat-aFGF27-154、aFGF14-154及aFGF27-154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66%、81.87%、85.71%和78.02%,而Aβ25-35模型组的存活率仅为56.87%。  相似文献   
80.
超声波诱变选育乳链菌肽(Nisin)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乳酸乳球菌中选育Nisin高产菌株。方法:利用超声波对乳酸乳球菌进行诱变,并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其效价。结果:获得一突变菌株S-1,该菌株的生物效价为343.53IU/mL,比原始菌株提高31.52%。结论:突变株S-1遗传性能稳定,为进一步菌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