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LPS、TNFα刺激PBL诱导TRAIL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的实验显示从 EST来源的 TRAIL在体外能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我们选择人PBL作为人 TRAIL基因的来源 ,抽提细胞在 LPS和 rh- TNFα刺激 2、1 0、1 8h的总 RNA,通过RT- PCR观察 TRAIL基因转录 m RNA的水平 ,然后用 PCR扩增 TRAIL基因 ,并用免疫印迹法分析 TRAIL m RNA翻译蛋白的水平。结果发现 :在 LPS和 rh- TNFα的刺激下可以从 1 0 6 ~ 1 0 7个人 PBL中扩增出 TRAIL基因。提示 LPS和 rh- TNFα刺激细胞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诱导表达 TRAIL有关。本实验得到了 TRAIL基因 ,为重组表达 TRAIL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9年7月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块100 m×100 m的近自然毛竹林固定标准地,采用相邻网格法进行每竹调查,利用全站仪测量毛竹的三维坐标(X,Y,Z),结合2010—2012年的3次毛竹复查数据,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年龄隔离度3个结构指数,分析毛竹林空间结构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天目山近自然毛竹林大小年现象明显,平均胸径逐年增加;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表现为2009、2012年毛竹林呈随机分布,2010、2011年毛竹林呈聚集分布;各年份毛竹林角尺度均服从左偏近似正态分布,且各年份的角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份毛竹林的平均大小比数均接近0.5,林分处于中庸状态;各年份毛竹林大小比数分布频率出现均衡分布特征,林分较稳定,且各年份间的大小比数无显著性差异;各年份毛竹林的年龄多样性及年龄隔离程度均较高;年龄隔离度逐年增加,毛竹小年向大年过渡期毛竹林年龄隔离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年向小年的过渡期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3.
马坝人     
正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1.5公里处有一座山,它是由南北并列一高一矮两座玲珑秀丽的石灰岩孤峰组成的,北面叫狮头峰,南面叫狮尾峰,由北遥望如卧狮酣睡,由南远眺则如雄狮起舞,因而得名狮子山(见题图)。岩内洞穴纵横,洞中套洞,穴中有穴,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等。这里便是闻名中外的"马坝人"遗址所在地。1958年,当地农民阿才在北  相似文献   
84.
低温下钙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POD同工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耐冷性存在明显差异的栽培黄瓜‘长春密刺’和‘北京截头’为材料,研究了冷胁迫下C a2 、钙离子螯合剂(EGTA)和钙调素拮抗剂(CPZ)对低温胁迫黄瓜幼苗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及POD同工酶的影响.对保护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C aC l2、EGTA和CPZ处理均能引起3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但变化幅度因材料而异.胁迫处理中C a2 能提高2种材料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减少其在低温逆境中的下降幅度,而EGTA和CPZ处理降低了2种材料的抗氧化酶活性,加大了低温逆境中的下降幅度.POD同工酶研究发现,C aC l2延缓冷胁迫中同工酶条带的丢失,EGTA和CPZ处理则使同工酶条带丢失提前,但材料不同对酶条带丢失时间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5.
作为中国生物医药业发源地之一长春.同时也是中国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科研、人才和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环境,具备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条件。是国家首批认定的国家级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长春生物医药企业并题词鼓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评估组对长春基地的总体评价是:“有坚实的研发基础、雄厚的人才储备、蓬勃发展的产业、众多的产品、丰富的原料资源,长春已经形成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86.
山顶洞101号头骨化石是东亚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化石之一,是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的重要研究材料。本文依据数据集中现生人的面部软组织平均分布,提出了计算机三维颅面复原方法,实现了101号头骨生前面貌的预测复原。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使用CT完成了101号男性头骨和下颌骨仿制模型的三维重建。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现生人的面部软组织分布作为101号头骨的面部软组织分布,实现了颅面虚拟复原,并采用手工绘画技巧再现了复原面貌的形态特征。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部软组织分布和面貌统计形状模型的形态分析方法,实现了颅面复原结果的评估。山顶洞101号头骨的复原面貌具有头部较长、额头前倾、眉弓粗壮等特征,与101号头骨的几何形态基本一致。该技术再现了更新世晚期人类的脑颅及面部的形态特征,为古人类颅面复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7.
【目的】将厌氧的膜生物反应器(MBR)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耦合的厌氧电辅助膜生物反应器(E-MBR)应用于实际工业焦化废水处理。【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反应器进水的培养条件为PO_4~(3–)14.3 mg/L、Fe~(2+)0.2 mg/L、Fe~(3+)0.1 mg/L、Co~(2+)0.1 mg/L和Mn~(2+)0.2 mg/L。在此条件下考察了该反应器对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及厌氧污泥的污泥特性、产电性能、胞外聚合物(EPS)、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未优化的培养条件相比,工业焦化废水COD的去除率提高了23%;污泥浓度(MLSS)、比重、沉降速度增加,污泥体积指数(SVI)降低,表明污泥颗粒化及沉降性能提高;污泥中溶解性EPS (SMP)、松散态EPS (LB-EPS)及紧密结合态EPS (TB-EPS)这3种组分中的蛋白质与多糖的比例(P/C)分别降低0.12、0.25和0.16,表明污泥更易于被降解;厌氧污泥的产电性能增强;高通量分子测序结果表明,反应器中污泥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优势菌群突出;经扫描电镜(SEM)对比结果表明,反应器阴极膜的污染情况也得到了一定的减缓。【结论】优化进水培养条件可以达到使反应器污水处理效率提高、清理周期缩短和运行更稳定等效果,对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节能环保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构建格特隐球菌HOG1基因缺陷株和HOG1基因重建株.方法 从格特隐球菌基因组扩增HOG1基因,通过部分基因缺失方法,获得缺陷基因dHOG1.将获得的HOG1基因及其缺陷基因dHOG1分别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APzα-A,构建pGAPzα-HOG1及pGAPzcα-dHOG1质粒.将pGAPzα-dHOG1质粒转染隐球菌原始株,通过筛选获得HOG1基因缺陷菌株;同样方法将pGAPzα-HOG1质粒转染格特隐球菌HOGI基因敲除菌株,获得HOGI基因重建株.结果 RTPCR结果示:格特隐球菌HOG1基因缺陷株不转录表达完整的HOG1基因,而HOG1基因重建株可以转录表达完整的HOG1基因片段.结论 成功获得格特隐球菌HOG1缺陷株和HOG1基因重建株,为后续格特隐球菌毒力和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1958年9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新兴农场(当时为劳改农场)一个分队的服刑人员在农场附近寻找肥泥,有人提出挖掘当地人称为通天洞中的堆积土作肥料.服刑人员高举火把,把通天洞照得通亮,他们一连挖了几天,几乎把洞里的沉积土挖下三米深,挑出来放在地里作肥料.他们挖着挖着,在离洞口18米处偶然发现一个完整的人头骨化石(缺下颌骨).农场场长李殿得知后非常重视,即下令将化石装箱妥善保护,并向有关科研部门做了报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的李有恒老师等人正好在广西做调查,闻讯后立即前往查看,紧接着对通天洞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又发现了,人的四个胸椎、五个腰椎、骶骨、右髋骨和左右股骨各一段.同时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豪猪、东方剑齿象、熊、大熊猫、中国犀、巨貘、鹿、牛,等等.  相似文献   
90.
本文考察了芫菁体内结合斑蝥素和人工合成的斑蝥素盐类衍生物斑蝥素酸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WST-1法检测两者在体外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两者对SGC-7901细胞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86和8.65μmol/L。此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结合斑蝥素能引起SGC-7901细胞G0~G1期阻滞;斑蝥素酸镁则引起SGC-7901细胞S期阻滞,两者均能通过干预SGC-7901细胞的周期来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