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本文继先前工作后,进一步应用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经塑料培皿粘附技术把单核细胞分离出来,经培养进一步纯化,随后动态观察培养0,2,4,6和8天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对新鲜分离同种异基因个体PBMNC中NK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体外分化6天和8天的巨噬细胞质/核比例和胞浆内空泡显著增加,细胞直径约为0天时的2倍。这些细胞和PBMNC之比为0.5:1时,引起了NK细胞活性的50%以上抑制(4小时~(51)Cr标记K 562肿瘤的同位素释放试验)。这种抑制效应不为过氧化氢酶(Catalase 4000单位/毫升)和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剂(Indom 1×10~(-5)M)所阻断。实验证明,同种异基因个体的NK细胞不能识别巨噬细胞表面抗原,从而排除了巨噬细胞和K562肿瘤抗原竞争的可能性。实验还表明,巨噬细胞对NK活性的抑制是不受HLA约束的。应用高频超声振荡破碎巨噬细胞膜方法和免疫调变技术进一步提示,人体巨噬细胞对NK活性的抑制与巨噬细胞体积无关,而与体外分化所赋有的固有特性和它们分泌的免疫调节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和脂多糖(LPS)激活淋巴细胞,以氢-胸腺嘧啶核苷(~3H-TdR)、碳一尿嘧啶核苷(~(14)C-UR)和碳-缬氨酸作掺入实验,以分别反映T、B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共测定了50例肿瘤病人,与正常人比较: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明显降低,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显著增高。经过一个疗程的~(60)Co照射后T细胞转化比照前又显著降低,B细胞转化比照前又显著增高,三种大分子合成都表现同样的规律,反映了辐射抑制T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相反地刺激了B淋巴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以上的辐射效应随照射剂量和照射野的增加而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发育生物学领域中,微环境对早期胚胎纽胞的分化,对造血系统干细胞的分化都能产生影响,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小鼠胚胎性癌细胞(EC细胞)是一种研究细胞恶变和细胞分化很好的材料,它可以在某些品系小鼠中自发地产生,也可由小鼠早期胚胎细胞或原始生殖嵴细胞经异位移植而获得,但移植的位置不同,生瘤率也不同。EC细胞一般分为无能和多能性两种:无能EC细胞如F9在体内接种后不能分化为各种体细胞,保持着癌细胞恶性生长的特点,而多能EC细胞接种到  相似文献   
14.
L7811鼠腹水肿瘤细胞^31P核磁共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1)P核磁共振技术(~(31)P-NMR)研究了L_(7811)鼠腹水肿瘤细胞和615系鼠胸腺细胞(正常对照细胞)。结果发现在肿瘤晚期阶段,L_(7811)腹水肿瘤细胞的含磷化合物未进入完全不活跃状态。此外,腹水肿瘤细胞的磷脂组成与含量亦有明显改变。因此,~(31)P-NMR谱可做为观察肿瘤细胞内能量生成和某些磷脂合成宏观动态过程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山东省首届青年植物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9月17—19日在济南召开。81名代表济济一堂,在植物生态、系统分类、形态解剖、生理、遗传以及植物资源等学科的开发利用和大、中学植物学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大会对收到的69篇论文,邀请省内专家  相似文献   
17.
用兔抗人血小板TGF-β_1 N末端1—29氨基酸残基人工合成多肽抗血清作探针以及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染色技术,分析了1—12天小鼠早期发育期间胚胎的TGF-β_1物质分布。结果表明,着床前胚胎包括卵裂细胞,桑椹胚和胚泡的ICM及滋养外胚层等细胞均显示TGF-β_1阳性免疫荧光染色。免疫酶染色还证明,沿囊胚腔顶部单层排列的原始内胚层细胞比邻近的ICM细胞有较深的染色反应。随着胚胎着床和进一步发育,7天龄胚胎中胚层早期形成阶段,紧靠中胚层一侧的外胚层胞质中含有浓集的棕色颗粒;各胚层的部分区域也存在着染色强度上差别。8—12天龄胚胎中,体节,心壁、间质细胞和肠道以及卵黄囊的脏壁中胚层均有显著的TGF-β_1免疫酶阳性物质。这些结果表明,着床前小鼠胚胎富含TGF-β_1物质,着床后的胚外组织,例如卵黄囊也为胚胎进一步发育提供了富含TGF-β_1物质的微环境;同时也提示,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期间的胚泡形成,ICM细胞分化出原始内胚层,卵柱期中胚层形成,以及以后的神经管、体节和肢芽形成阶段等一系列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过程中,TGF-β_1可能是参与重要作用的一种生长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2中枢镇痛作用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IL-2受体α亚基的单克隆抗体不能阻断IL-2的中枢镇痛作用,以及丧失与IL-2受体β亚基结合能力的IL-2突变体仍具有提高大鼠痛阈的能力,这表明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并不是通过IL-2受体所介导,亦表示IL-2的免疫和镇痛作用是通过不同的受体途径实现的。加之内源性阿片肽与IL-2分子有着共同的抗原决定基和结构相似性,提示IL-2可以与阿片受体直接结合产生中枢镇痛效应。从放射免疫法测定的IL-2侧脑室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脑内不同核团的内源性阿片肽含量,推测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可能还与弓状核、室旁核、蓝斑等核团的β-EP和LEK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人天然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在人胚胎肺纤维母细胞(HEF)和Hep-2细胞系上对常见呼吸道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抑制进行比较观察。病毒包括不同型别的腺病毒5株,单疱病毒Ⅰ型(HSV-I)1株,鼻病毒1株,仙台病毒1株,VSV1株。结果提示TNF-α和IFN-α均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TNF-α的抑毒作用能被TNF-α申抗和IFN-β单抗完全去除,被IFN-α单抗部分去除TNF-α的抗病毒效应。TNF--α中和试验的结果提示:TNF抗病毒活性仍为IFN-β诱生所介导。  相似文献   
20.
种子附属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桃叶卫矛、东北细辛、东北延胡索、狼毒的种子附属物的结构。以新的分类方法,澄清了假种皮、拟假种皮、种阜、种翅等这些文献上比较混乱的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