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石首鱼类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石首鱼科(Sciaenidae)。它们是一群较暖水性鱼类,分布范围广泛。由于中国大陆架面积非常广大,为一浅海盆地,且多为泥沙底质,环境很适合石首鱼类的生长,故种类繁多,有13属37种,居世界首位。但多年来的狂捞滥捕加上外部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中国近海的许多石首鱼类野生资源枯竭,因此南部沿海许多地区开展了石首鱼类的人工养殖。大黄鱼、黄姑鱼、双棘黄姑鱼、美国红鱼都是我国沿海重要人工养殖石首鱼类。  相似文献   
612.
半干旱沙区退耕还林对碳储量和分配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农田和不同退耕还林年限(5、10、15年)的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开展了退耕还林对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分配格局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生物量碳储量不断积累,且其增加的碳库主要分配在树干。与农田(CK1)相比,退耕还林5年的杨树人工林(Poplarl)0~10、10~20、20~40和40~6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7.65%、36.66%、51.94%和21.4%;退耕还林10年的杨树人工林(Poplar2),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69.63%、62.46%、17.07%和66.94%。与农田(CK2)相比退耕还林15年的杨树人工林(Poplar3),0~10、20~40和40~6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31.96%、81.50%和58.05%,而10~20cm土层下降了13.38%。与对照农田相比,5年生杨树人工林0~6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了31%,而10年和15年生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47%和41%。退耕5年的杨树人工林总的碳储量比对照农田下降了10%,退耕10年和15年的杨树人工林与相应对照农田相比较,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分别提高大约2倍和5倍。说明,农田退耕还林后生态系统碳储量明显增加,增加的碳储量主要积累在地上生物量碳库中。退耕还林初期,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出下降趋势,随后逐渐恢复甚至高于农田土壤碳储量。  相似文献   
613.
茶尺蠖病毒杀虫剂应在每年茶尺蠖第1、2代和第5、6代的1~2龄幼虫期使用。在7.5×10~9~15.0×10~9PIB/hm~2的使用剂量下,幼虫期的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采用不同的喷雾器、不同的用水量及不同的喷施方式喷施,对防治效果无影响。但挑治和丛面喷施可大幅度节约防治成本费。  相似文献   
614.
细菌视紫红质的两种光电微分响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MATLAB软件对细菌视紫红质 (BR)膜光电器件的脉冲响应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得到器件的冲激响应函数。据此用SIMULINK模块构造出了反映BR光电器件特性的仿真系统。利用此系统对不同间断光入射BR光电器件时的输出响应信号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以前所描述的微分响应 (发生在毫秒到秒的时间量级 ,在光打开时产生一个正脉冲 ,在光关掉时产生一个负脉冲 )并非BR分子固有的特性 ,部分是由于测量电路引起的。BR分子本身特性引起的微分响应是发生在微秒时间量级 ,而且在光打开时产生一个负脉冲 ,在光关掉时产生一个正脉冲。对这两种微分响应产生的机制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15.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石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同时又是燃料与能源。随着工业的发展 ,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使得开采面积不断扩大 ,在开采、运输、贮藏、加工过程中 ,由于意外事故或管理不当 ,排放到农田、地下水、海洋 ,使环境遭受石油污染 ,直接危害人类生产与生活[10 ] 。石油主要成份有烷烃、苯、甲苯、二甲苯等多种复杂芳香烃 ,这些物质毒性大 ,有的有致癌、致突变等作用 ,因此被列为重要污染物[11] 。石油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是破坏土壤结构 ,影响土壤通透性。损害植物根部 ,阻碍根的呼吸与吸收 ,最终导致植物死亡。其次 ,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造成人体损伤。鉴于以…  相似文献   
616.
美姑脊蛇幼蛇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绍龙  戴波  郑志荣 《四川动物》2002,21(3):189-189
20 0 2年 5月在四川屏山县老君山采到一条幼蛇标本 ,经鉴定为美姑脊蛇 (AchalinusmeiguensisHuandZhao ,1 966)。美姑脊蛇是胡淑琴先生和赵尔宓先生于1 966年发表的新种 ,中国的特产蛇类 ,目前仅分布于四川西部的美姑、安县、洪雅、峨嵋、宝兴、汶川、卧龙、屏山等地。其幼蛇的形态特征与成年蛇差异较大 ,尚未见报道。现简述如下。幼蛇体全长 (1 2 9+3 5 )mm ,颈躯区分不明显。头背面吻部至额部蓝褐色 ,有金属光泽 ;顶部与颞部略浅 ,呈棕褐色 ;枕部有宽约 2mm的玉白色弧形横斑 ,每侧向前延伸至第 6枚上唇鳞…  相似文献   
617.
记述采自黑龙江小兴安岭寄生于木蠹象和小蠹虫的茧蜂科1新种——木蠹三盾茧蜂Triaspisnanchaensissp.nov.,模式标本的正模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副模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18.
在整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国家植物标本馆(PE)的国产合瓣花植物模式标本时,根据《国际藻类、菌类、植物命名法规》(墨尔本法规)规则9.5,发现在报春花科中的小点地梅、羽叶点地梅和狭萼报春,龙胆科中的福建龙胆、云雾龙胆、大花深红龙胆、管花秦艽、五台山龙胆和四数獐牙菜,马鞭草科中的三花莸,唇形科中的白苞筋骨草、甘青青兰、血盆草和宽苞峨眉鼠尾草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11和9.12,以及辅则9A.3的精神,对这14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619.
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包括口腔,咽部,鼻腔以及喉部的肿瘤,拥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杂的发病机制。而在所有头颈部肿瘤中,喉癌占所有恶性肿瘤中的3%以上,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此喉癌在所有HNC中应受到特殊的关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小的双链DNA病毒。已有大量研究表明HPV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而目前HPV感染对HNC,尤其是对于口咽部肿瘤的致癌作用和临床意义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但是HPV感染对喉癌的作用目前尚未阐明。因此我们回顾了近年来关于HPV感染与喉癌相关性及其潜在致癌性的研究。尽管目前对于HPV在喉癌中的检出率多中心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初步的研究已经表明HPV高危亚型的感染,如HPV16和HPV18等,与喉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V病毒DNA与肿瘤细胞存在基因整合,同时喉癌细胞中P16的表达增高。但针对HPV感染后导致的相关疾病的预防及可行的精准性治疗措施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0.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GP73)联合Dickkopf-1、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细胞癌组)、8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组),以及随机选取的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对象的血清GP73、Dickkopf-1、AFP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GP73、Dickkopf-1、AFP联合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细胞癌组血清GP73、Dickkopf-1、AFP水平高于肝炎组、对照组,且肝炎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Pugh分级中B~C级肝细胞癌患者GP73、Dickkopf-1、AFP水平高于A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患者的GP73、Dickkopf-1、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73+Dickkopf-1+AFP对肝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GP73、Dickkopf-1、AFP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73、Dickkopf-1、AFP在肝细胞癌中呈高表达水平,三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