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三种不同组合:小麦(Triticum aestivum)(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小麦( )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小麦( )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的属间不对称杂种进行分子鉴定,不同杂种植株的基因组经随机引物扩增后,均出现双亲的多态特异产物,证实它们含有双亲的基因组。将引物OPJ-12扩增的高冰草多态特异产物(分子量为0.77bp的DNA片段)分离纯化并标记作探针,用Southern杂交证明了小麦( )高冰草杂种经OPJ-12扩增的0.77kbp特异片段与高冰草这一片段具有同源性。本文结果证明,RAPD技术可作为小麦属间不对称体细胞杂种的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分子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2.
稻米直链淀粉是在由蜡质基因Wx编码的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的催化下合成的。最近,在Wx基因的区段内发现了一段多态性微卫星序列(CT)n。对74个非糯籼稻和粳稻材料的(CT)n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在74个品种(系)中共发现7种(CT)n片段(Wx等位基因),即(CT)8,(CF)10,(CT)11,(CT)16,(CT)17,(CT)18,(Ch)19。在籼粳亚种间,不同(CT)n的分布存在差异较大:在籼稻中,以(CT)11和(CT)18为主,占92.6%,另有(CT)10和(CT)8各2份,(CT)17型1份;在粳稻中,以(CT)16、(CT)17为主,共占20份材料中的90.0%。在上述74个品种(系)中,以(CT)n表示的Wx基因型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决定系数R2达0.912,也即Wx基因型差异可解释这些材料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的91.2%。还发现6份籼稻材料Wx座位上为杂合的(CT)18/(CT)11,其中2份为推广早籼优质品种浙9248和舟优903,并对其在遗传和育种研究中的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3.
我国古籍中有关麋的一些记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麋(Elaphurus davidianus)自19世纪末以来,在其故土--中国已经绝迹。本世 纪50年代,英国曾将这种珍稀动物送还北京动物园,最近又送回22只,其中20只散放在 它最后的栖息地--北京南郊的南海子。因此麋在中国古代的生存情况又引起人们的注 意。虽然Mollendorff(1877)曾对古文献中一些有关麋的记载作过报道,但比较粗略。 主要对麋的名字作了考证,还有许多问题未涉及。最近谢成侠(1985)又报道了麋的一 些历史情况;黄宝玮(1983)曾对甲骨文中之麋加以研究。但尚有不足。本文拟对麋作 进一步的历史动物学介绍。  相似文献   
114.
水稻淀粉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本文综述了水稻淀粉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内容是参与淀粉合成的酶鉴定及其基因表达调控,也介绍了对这些酶的遗传操作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5.
大熊猫犬瘟热病毒融合蛋白基因3‘端的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死亡大熊猫的肝脏中直接提取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后,用犬瘟热病毒的两对引物,分两段扩增出融合蛋白基因3'端的片段。经序列分析表明:此片段的长度为693bp;此毒株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与某疫苗弱毒株、Onderstepoort弱毒株、海豹瘟热病毒2型毒株和海豹瘟热病毒1型的同源性分别为97.5%和96.2%、88.6%和94.5%、92.9%和95.6%、63.2%和76.5%;大熊猫毒株与其它毒  相似文献   
116.
Bt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及其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Bt基因是苏云金芽抱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晶体蛋白基因的简称。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阳性菌。Bt于1901年由Ishiwata首先在受病害的蚕蛾中发现,但是当时没有保存下来。1909年,Berliner从德国苏云金省的的地中海粉螟上又重新分离到Bt,并正式定名为苏云金芽抱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从本世纪20年代起,Bt就得到大规模生产并被用来防治欧洲玉米螟,但直到1950年,人们才了解Bt杀虫活性完全由它在芽抱形成时产生的晶体蛋白所决定,由于这些蛋白具杀虫活性,故被称为“杀虫晶体蛋白(ins。ticidalC…  相似文献   
117.
近些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时常发生洪水与泥石流灾害,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都带来严重损失。作为炎黄子孙,海峡两岸的水土保持专家们均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减轻水土流失危害,一直是两岸专家学者所关心的课题。鉴于此,1995年8月和1997年8月在大陆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研讨会,两次会议均获得成功,并有力推动了两岸水土保持研究工作的开展。于是两岸专家决定将“研讨会”继续开展下去,并将第三届安排在台湾举行。经过两岸专家———尤其是台湾方面的专家———近2年的精心筹备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第三…  相似文献   
118.
119.
小麦与高冰草属间体细胞杂交获可育杂种植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42)“济南177”与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长穗偃麦草Agropyronelongatum,2n=70)原生质体在PEG诱导下融合,获杂种再生植株。取杂种子房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经染色体和同工酶鉴定,它们仍保留杂种性质。其中两株移栽成活并结实,杂种性质也经表型、染色体、同工酶和RAPD分析得到证明。在F0和F1代植株根尖细胞中,均发现高频率地存在着染色体断片;从F2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发现,杂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主要分布在18Ⅱ~22Ⅱ,染色体断片发生配对及分离,表明它们是小染色体(minichromosomes)。F1及F2代植株比亲本小麦(“济南177”)秆茎粗硬、生长健壮,穗大粒大,已经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F2代穗系  相似文献   
120.
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观与生态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1];或者说是指在资源和环境所能承载的前提下,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向前发展,即做到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纵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背景。1 可持续发展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处在开化状态和社会向前发展的集中体现[2]。人类结束生物进化进入文明演替至今,已经历了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3个阶段,如今又开始了后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