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麻疯树毒素的分离及其某些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磷酸盐缓冲液萃取,硫酸铵盐析及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后,从麻疯树种子分离出三个蛋白组分。其表观分子量分别约为34000、27000和9500道尔顿;等电点分别为8.1、8.8和8.8.它们在紫外区呈现典型的蛋白吸收光谱。组分Ⅰ毒性最大,小鼠腹腔注射半致死量(LD50)为6.39mg。  相似文献   
12.
在绵羊睾丸间质细胞体外无血清长期培养的条件下,研究了催乳素对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催乳素可增强细胞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的反应。催乳素的这种作用呈双相调节。睾酮分泌量显著高于hCG和催乳素单独作用时的总和。在hCG存在下,不同的底物转化为睾酮的量不同。其中雄烯二酮和孕酮转化为睾酮的方式存在着双相性。脱氢表雄酮转为睾酮的量少,不存在双相性,而与其剂量成正比。催乳素在hCG存在下可调节底物转化为睾酮。低剂量的催乳素(1ng/ml)可使一定剂量的孕酮(10~30ng/ml)转化为睾酮的量明显增加,而高剂量的催乳素(>10ng/ml)却明显地抑制孕酮转化为睾酮。催乳素可明显地抑制雄烯二酮转化为睾酮,与剂量无关。可见催乳素对于孕酮和雄烯二酮这两个关键底物转化为睾酮的调节是不同的。催乳素增强hCG刺激睾酮分泌的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其促进孕酮转化为睾酮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14.
应用三系配套途径产生遗传上全雄莫桑比克罗非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性别三系配套可获得100%莫桑比克罗非雄鱼XY鱼,并指出生产上的应用技术关键就是实现原系XX♀、雄性纯合系YY和雄性纯合转化系YY♀之间的三系配套。对遗传上全雄鱼与生理上雄鱼人工控制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莫桑比克罗非鱼性别生理遗传控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利用雌、雄鱼之间生长的差异性提高鱼产量,以莫桑比克罗非鱼作材料,对鱼类性别进行了人工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雌性激素(BE_(50))和雄性激素(ML_(30))能有效地控制当代鱼类生理上性别的相互转化;同时以生理遗传学的原理,通过遗传上♀×♀、♂×♂的特殊配种和“三系”配套的途径进一步控制了鱼类遗传上的性别,并证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性别遗传确定为XX♀-XY♂型。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症(AD)即老年痴呆症,是以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发病素、多种通路和分子机制的相互参与,例如信号异常、炎症和免疫系统、脂质转运、细胞内吞作用、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和应激反应、tau 病理学、神经元和突触的损失、能量代谢等.目前没有一种 AD 治疗方法能从根本上停止其病理的退行性改变,但仍有多种治疗策略.我们从生物标志物、遗传、神经影像、药物治疗、β淀粉样蛋白免疫治疗方面,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赵勇  李羽  伍静  张彩勤  白冰  毛峰峰  师长宏  张海 《生物磁学》2013,(24):4601-4604
目的:通过克隆LC3.I基因,体外原核表达LC3-I蛋白后制备抗LC3单克隆抗体,作为自噬研究中的标记分子检测自噬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方法:RT.PCR方法从RAW264.7细胞基因组中克隆LC3基因,亚克隆至pQE80L原核表达载体后转化E.cobDH5a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及Westemblot鉴定表达蛋白。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分泌抗LC3.I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制备mAb,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辛酸一硫酸铵沉淀法及亲和层析法纯化mAb。结果:成功克隆了LC3一I基因,并对其在E.coilDH5a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量Mr为20×10^3有特异条带,Westernblot验证表达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LC3-ImAb的杂交瘤细胞株,诱导产生的腹水获得的抗体效价在10^5-10^7之间,结论:在E.coli中对LC3-I进行表达,并制备特异性较强抗LC3-I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自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标记分子,可对自噬形成和发展进行有效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真菌漆酶(laccase)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在真菌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W1为受体菌株,在Leactin基因启动子调控下过表达Lelcc1基因;对其中7个单拷贝插入的转化子进行qRT-PCR分析,7个Lelcc1基因表达量较出发菌株W1均上调了1.5-8倍。进一步分析了这7个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挑取了3个稳定的转化子进行表型分析,主要包括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代料栽培过程中菌棒转色程度、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转化子和受体菌株W1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但代料栽培过程中转化子较W1转色更快,菌棒表面颜色更深;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在细胞壁厚度、细胞膜形态等方面,其中两个超量表达转化子与W1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香菇Lelcc1基因可能参与了转色过程中色素合成或积累,也可能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屎肠球菌的万古霉素替考拉宁A型抗性蛋白/D-丙氨酸-D-丙氨酸连接酶(Vancomycin Teicoplanin A-type resistance protein D-alanine-D-alanine ligase,vanA)调控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凋亡的机制。方法 在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中使用屎肠球菌感染,Annxin-V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使用屎肠球菌的VanA蛋白刺激,检测FHC细胞凋亡情况、ROS水平以及ROS标志蛋白MDA、GSH和SOD的表达水平。ROS抑制Acetylcysteine处理VanA刺激的FHC细胞后,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屎肠球菌与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共培养后,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的凋亡水平明显升高(t=2.876,P=0.045 2),并且VanA蛋白能促进FHC凋亡水平(t=5.579,P=0.005 1),同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9、BAK的表达量上升,BCL-2的表达量下降。屎肠球菌的VanA蛋白刺激后,发现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的ROS水平上升(t=10.190,P=0.000 5),ROS标志蛋白MDA(t=4.315,P=0.012 5)和SOD(t=5.751,P=0.004 5)的表达水平上升,GSH(t=5.225,P=0.006 4)的表达水平下降,但是,ROS抑制剂Acetylcysteine能够抑制这种现象。结论 屎肠球菌的VanA通过提高细胞内ROS水平来促进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凋亡。  相似文献   
20.
当前, 全球昆虫数量和多样性均处于下降趋势, 而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干扰及气候变化。本文基于森林、草地、农业、水生和土壤生态系统, 以植食性、访花、捕食性、寄生性、食果以及食腐昆虫为重点功能昆虫群, 综述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昆虫多样性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 并分析了发展趋势。近年来, 昆虫多样性的研究维度不断拓展, 形态多样性研究不断深入, 系统发生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研究也显著加强。此外, 昆虫多样性研究的空间尺度也逐步扩大, 大尺度区域性研究甚至全球范围的调查持续增长。昆虫进化历史也被引入多样性格局研究中, 并随着系统发生信息学方法的普及而被整合到生态系统建成和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研究中。未来需要加强关键昆虫类群整合分类学研究、功能性状多样性、林冠昆虫多样性、互作网络结构等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