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本文报导了从表面灭菌后的春小麦根和芒果根内分离出的固氮活性较高的两株菌81—0024和SW—B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两株菌在苹果酸盐无氮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数小时后,在表层下1—2毫米处形成白色菌膜,随后移至表层,产碱,固氮活性,81—0024菌株为350nmol/小时/管,SW—B菌株为512nmol/C_2H_4/小时/管。在蛋白胨平板中,菌落边缘整齐,光滑湿润,稍凸起,81—0024菌株呈乳白略带橙色。SW—B菌株淡粉红色:细胞一般呈孤形、S形和螺旋形、大小为1×3μm;单极毛运动,在MPSS斜面上出现周毛,细胞内含PHB颗粒;老培养物可出现类胞襄体(Cysts-lik body)氧化酶、接触酶和尿酸均为阳性,产生H_2S,还原硝酸盐,吲哚、MR和VP反应均为阴性;不产生水溶性荧光色素;不水解明胶;能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在无氮半固体上生长,可为果糖、核糖、半乳糖、柠檬酸循环中的中间产物及有关化合物为唯一碳源;在葡萄糖、核糖、果糖、蔗糖、甘露醇、甘油等培养基上产酸;DNA的G C约为70mol%;最适生长温度为37℃左右。两株菌的主要特征待合于Tarrand等对产酯固氮螺菌A.Iipoferum的描述,因此将它们的分类地位归于固氮螺菌属。  相似文献   
43.
氮磷营养因子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N、P营养浓度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藻的生长速率与N、P营养因子浓度的关系符合Monod公式.在NO3--N浓度达到7.5 mg·L-1时,赤潮异弯藻开始生长;浓度为3.75~75 mg·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NO3--N浓度成正比关系.N营养充足时,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n=0.3475·d-1,Ks-n=18.91 mg·L-1.PO4--P浓度为0~1.0 mg·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P浓度成正比关系;P营养充足时,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p=0.3024·d-1,Ks-p=0.4086 mg·L-1.N/P达到25后藻细胞浓度达到最大,表明N/P为25时最适合赤潮异弯藻生长.赤潮异弯藻最适合在N 37.5~225.0 mg·L-1、P 5.0~50.0 mg·L-1、N/P=25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标记菌株在水稻国丰1号幼根根表的吸附动态规律和不同类型土壤中存活情况,为禾本科植物凝集素介导作用、吸附的影响参数和联合固氮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亲本杂交法将发光基因luxAB导入水稻根际促生菌黄单胞菌(Xanthom onassp)P5310菌株中,标记菌株P5310-luxAB能稳定遗传,luxAB基因的导入不影响标记菌株生长特性。结果 P5310-luxAB菌株存在稳定型和松散型两种吸附,随标记菌株浓度变化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 ir等温吸附方程,水稻根表最大吸附量qm=3.33×109CFU/g,吸附系数α=2.86×10-8。凝集素处理的水稻根表对标记菌株的亲和力增强,吸附量也随之增大。标记菌株在灭菌土壤和不灭菌土壤中都能很好的存活。在前25 d,不灭菌土壤中菌落数要低于灭菌土壤,随着营养的消耗,细菌明显减少;但补充营养后,在灭菌土壤和不灭菌土壤中标记菌株数量都快速增加,证明标记菌株与不灭菌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占优势,很快与灭菌土壤中的菌数接近,证明菌株能在土壤中很好地存活与定植。结论以上研究结果为菌株P5310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小麦PGPR(植物根际促生菌)菌株的个体生态学及其在小麦根圈的定植动态。方法采用三亲本杂交法将发光酶基因luxAB转人具有固氮能力的小麦根际促生菌Azotobacter N2106菌株中,获得标记菌株N2106-L,将标记菌株接种到灭菌和非灭菌的黄褐土、红壤和黄潮土中研究其存活状况,采用根盒试验追踪标记菌株在小麦根圈的定植动态。结果标记菌株N2106-L具有发光活性和对km、str、tet三种抗生素的抗性,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N2106-L在灭菌土壤中的数量稍高于非灭菌土壤;在3种土壤中的数量依次为:黄褐土〉黄潮土〉红壤。N2106-L在小麦根表定植密度大于根际定植密度;在小麦根际,小麦播种10d时标记菌株在0-2cm深度根际土壤定植达到最大值(2.17±0.25)×10^6CFU/g土,20d时在2-4cm深度的根际土壤中达到最高定植水平(3.92±0.47)×10^5CFU/g土;在小麦根表,标记菌株在小麦播种10d时在所有深度的根段均达到最高定植水平,0-2cm根段定植密度为(3.60±0.60)×10^6CFU/g鲜根,12cm以下根段达到(2.78±0.56)×10^4CFU/g鲜根。结论标记菌株随着根的伸长不断向根尖方向扩散,且较为稳定地在小麦根圈定植,研究结果为小麦PGPR菌株的应用提供了可靠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6.
实验拟构建钝顶螺旋藻luxAB载体,为螺旋藻遗传转化操作系统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和支持。使用EcoRI和SmaI双酶切质粒pUCΩGUS,胶回收获得含有Ubil启动子基因及amp基因的载体大片段;根据质粒pRL1063a中luxAB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以质粒pRL1063a为模板(SalI酶切),PCR扩增luxAB基因片段;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载体大片段和luxAB基因片段进行体外连接重组并转化感受态细胞,构建成新型质粒载体pUCΩluxAB。  相似文献   
47.
细菌素发酵条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从乳酸乳球菌产生的细菌素--Nisin批准作为食品防腐剂以来,细菌素的研究已成为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活跃领域,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和鉴定,细菌素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发酵条件和应用以及工程菌株的构建等。人们已从不同生态环境中筛选到产细菌素的菌株,如新鲜牛奶、发酵奶制品、豆芽、泡菜、香肠和动物肠道等.细菌素的产量除了与菌株自身性质有关外,发酵条件对细菌素的产量有很大影响,如培养基成分、有机溶剂、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方式、起始pH、接种量和接种种龄等,其中以培养基成分、有机溶剂的添加和培养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8.
螺旋藻的纯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了螺旋藻生长过程中藻丝和杂菌的生长规律,发现中性细菌和碱性细菌的数量始终是藻丝的10^5~10^6倍。采用常规的稀释平板法、毛细管法和挑单藻法均无法可靠地获得无菌纯藻。设计用低速离心法洗涤下沉性藻丝,用过滤法洗涤上浮性藻丝,对藻丝进行预处理洗去大量杂菌;对迁移性和非迁移性藻株分别采用夹层法和平板法纯化藻株,使得单根藻丝在平板上形成藻落,获得无菌纯藻。  相似文献   
49.
枯草杆菌SOD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辐照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SOD高产菌株(编号为BsB8)。其生物量略高于出发菌株、SOD产量达3439.3U/g湿菌体,为实验出发菌的1.88倍。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起始pH为8.2,装液量为150ml/500ml,接种量为1.5%;添加Mn^2 的培养基可显著提高SOD酶活。  相似文献   
50.
生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波罗栎(Q.Dentata)上的齿裂菌属一新种,即异襄齿裂菌(Coccomycesdimorphus)。该种因子囊同时以两种状态存在而明显区别于齿裂菌属其它成员。主、副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