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遮光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明确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对弱光的耐受性,对2个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号'和‘冀张薯8号')进行了4个生育时期(苗期、苗期至现蕾期、现蕾期至开花初期、开花初期至收获期)和3个遮光度(不遮光对照、20%遮光率和50%遮光率)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与不遮光处理相比,20%遮光率下,2个品种马铃薯苗期SPAD值显著降低,苗期至现蕾期、现蕾期至开花初期SPAD值无显著变化,开花初期遮光15 d可使SPAD值呈一定程度增加;50%遮光率下,2个品种马铃薯SPAD值变化趋势与前者相同,除开花初期增幅加大外,其他生育时期变化幅度接近。各时期遮光对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gs)影响不大,除50%遮光率下‘冀张薯8号'叶片gs在开花初期较对照显著降低43.9%外,其他处理的gs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遮光后叶片胞间CO2浓度(Ci)呈增加趋势,苗期、苗期至现蕾期50%遮光可使Ci显著增加,其余各时期的Ci无显著变化。4个时期遮光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均降低,2个品种马铃薯叶片Pn在50%遮光处理下的降幅均大于20%遮光处理,‘冀张薯12号'除在苗期遮光处理的叶片Pn降幅大于‘冀张薯8号'外,其余时期的降幅均小于‘冀张薯8号'。4个时期遮光使马铃薯产量均降低,且50%遮光处理降幅大于20%遮光处理。‘冀张薯12号'在苗期不耐弱光,其余时期的耐弱光能力优于‘冀张薯8号'。综合分析表明,耐弱光能力强的品种遮光处理后,叶片Pngs降幅小、Ci增幅小,产量降幅也小。  相似文献   
122.
轮状病毒是威胁大熊猫健康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为了对大熊猫轮状病毒进行快速、方便且准确地检测,研发适合于基层饲养单位和保护区的检测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合成大熊猫轮状病毒Vp7基因序列,构建了PUC-VP7的重组质粒,并将其作为阳性对照对大熊猫轮状病毒样本进行PCR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PCR扩增分析时,该质粒和病毒cDNA二者均在340 bp处出现了特异性条带。此外,对收集到的45份大熊猫粪便样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时,其中2份样品在340 bp处出现条带,该基因片段与大熊猫轮状病毒CH-1株的相似性为99.89%。本研究构建的PUC-VP7质粒不但可以作为大熊猫轮状病毒PCR检测中的阳性质控品,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该PCR病毒检测技术在基层饲养单位和保护区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3.
为了进一步了解砷矿区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砷还原微生物多样性,利用厌氧富集手段,针对砷矿区底泥样品进行厌氧砷还原功能微生物资源的分离及纯培养,并结合基因组学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富集分离获得菌株ZY1,通过16S rRNA基因相似性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ZY1属于梭菌属(Clostridium),菌株ZY1的最适pH范围为6.4~7.1,NaCl的耐受范围为0%~3%,菌株ZY1能够耐受100 mmol/L五价砷(As(Ⅴ)),三价砷(As(Ⅲ))的耐受浓度仅为1.98 mmol/L。菌株ZY1基因组大小为4.4 Mbp,包含31个Scaffolds, N50为318 327 bp, GC含量为30.6%,预测得到4 210个基因。基因组信息表明,菌株ZY1具有砷还原的相关基因簇,并具有较好的抗逆代谢通路。研究结果可为矿山酸性废水底泥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砷污染环境的修复及生态治理研究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4.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问题日趋严重。胰脂肪酶抑制剂是药物治疗肥胖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通过筛选一些植物来源的化合物来寻找具有胰脂肪酶抑制作用的天然活性物。方法:以4-甲基伞形酮油酸酯作为底物,用荧光检测的方法测定对胰脂肪酶(triacylglycerol lipase,EC 3.1.1.3)的抑制活性。结果:皂苷类化合物可有效地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其中薯蓣皂苷,毛地黄皂苷和皂树皂苷的活性较强,IC50值分别为3.5μM、2.7μM和3.0μg/mL。黄酮类化合物也有抑制脂肪酶活性的作用,在浓度为100μM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在35.7%到68.2%之间。相比之下,相同浓度的苷元类化合物和咖啡酸衍生物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低于50%,而氨基糖类化合物的抑制率则低于15%。结论:皂苷这类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抑制脂肪酶活力的作用,黄酮次之,并且这两类化合物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毒性小,安全性高,可以为进一步研发治疗肥胖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摘要 目的: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期间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收治的113例冠心病患者,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干预,对比两组血脂、日常生活能力、心功能、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峰值公斤摄氧量(VO2/kg peak )、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峰值功率(WR peak )、峰值代谢当量(MET peak )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可促进患者心功能、血脂状况改善,提高其心肺适能、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chb.f.)的IRA1多拷贝抑制子(multicopy suppressor of IRA1,MSI1)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根据其核苷酸序列设计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引物,进一步验证其在多个白及地方种中高度的保守性。运用Protparam、SOPMA、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白及MSI1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域;DNAMAN、MEGA软件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分析序列中的SSR位点并对多个白及品系进行PAGE检测和验证。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BSMSI1基因全长为3 700 bp,共编码了60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65 309.75 kg/moL,等电点为5.95,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而且发现不同地区的白及BSMSI1基因在遗传上具有多样性。本研究拓展了对 BSMSI1序列的认识,新开发标记能有效应用于MSI1基因的检测和育种鉴定,同时也可为其他物种的MSI1基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本文分析了一类具有Holling Ⅰ型功能性反应的捕食者种群与食饵种群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如下结论:当e≥1,cd+br-ec~2x_0<0时,且b充分小则至少存在一个极限环;如果更要求d+r-ecx_0<0,b充分小时至少存在两个极限环。  相似文献   
128.
湖南瓦乡人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08例(男156例,女152例)世居在湖南省沅陵县的瓦乡人进行了70项体质人类学指标(观察项目25项,测量项目45项)的调查, 并计算了21项体质指数, 对部分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结果表明: 湖南瓦乡人毛发浓密, 黑而平直; 上睑皱褶出现率较高, 眼裂开度中等, 上斜型眼裂; 少蒙古褶; 鼻根较高, 鼻梁男多直形、女多凹形, 鼻基上翘, 鼻翼高度中等; 口裂宽度中度, 上唇皮肤部多正唇, 红唇较厚; 耳壳多椭圆或卵圆形, 耳垂形状多圆形。体质特征表现为身材矮短, 体型中间型; 窄肩型; 中腿型; 超狭面型; 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 中鼻型。与我国南方其他27个少数民族群体的头面部及身高10项测量值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湖南瓦乡人体质特征与云南独龙族及拉祜族最接近, 与广西傈僳族、广西侗族及湘西土家族次之。湖南瓦乡人属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 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129.
基于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两块不同海拔的1 hm2样地在2002年和2008年的两次调查数据和资料, 采用相对邻体密度指数Ωr, 来衡量物种的空间格局和聚集程度。具体分析了现存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和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两种古老孑遗植物在猫儿山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更新状况。对其更新状况和径级结构分析后得知, 水青冈在2002年和2008年径级结构基本一致, 呈现反J型(类似于“L”形状)分布。南方铁杉在2002年和2008年个体的径级都主要集中在20-36 cm范围内, 呈现类正态分布。两物种6年间均未有新增个体产生, 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更新困难。通过相对邻体密度点格局分析发现: 两物种在不同尺度上的分布格局不同, 水青冈在取样尺度小于11 m时, 表现为显著聚集分布, 而南方铁杉在取样尺度2-20 m之间表现为显著聚集分布。空间分布点图显示: 水青冈在样地中分布面积较广, 而南方铁杉的分布仅集中在猫儿山八角田样地的西南角。针对现状, 要解决两孑遗物种的存活和发展问题, 应该及时采取就地保护、人工辅助更新和迁地保护等综合措施增加种群多度和扩大种群分布面积。  相似文献   
130.
为了分析河南省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和传染来源,我们从一位HIV-1感染的有偿献血员体内分离HIV-1毒株。提取感染细胞的全基因组DNA,扩增病毒全基因组,Walking法测得全长序列。与HIV-1RL42和HIV-1HXB2株比较,分析基因特征。用Anthewin软件比较分析CNHN24株和RL42株env蛋白的二级结构。用Clustal软件对国内HIV-1分离株和国际参考株的全基因组、env基因和V3环基因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CNHN24株为HIV-1B′亚型,富含嘌呤,含量达到60.26%。与RL42株及HXB2株比较,pol基因和gag基因变异度较小,env基因及非结构基因变异度较大。与RL42株相比,env蛋白二级结构变异不大,但env保守区C4的氨基酸呈高度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NHN24株与RL42株遗传距离最近,HIV-1Lai株和HXB2株次之,与国内的HIV-1B/C及AE/BC重组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远;从V3序列的比较可以发现,CNHN24株与来自云南省的毒株HIV-1CR206及RL42遗传距离最近。认为HIV-1CNHN24株可能由云南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