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用经0.1T和0.25T磁场处理山豆根药液灌小白鼠胃,分别测定它们对小白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0.25T磁场处理山豆根药液对小白鼠肠推进活动有明显促进作用,而0.1T磁场处理山豆根药液对小白鼠肠推进活动不明显,实验表明达到一定强度磁场才影响山豆根药液的药效。  相似文献   
112.
概述了染色体的发现和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放射杂交体法,重叠群拼接和染色体步移及基因定位克隆的常用方法以及基因定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不同照射时间的恒定磁场作用对小鼠空间记忆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水迷宫学习模型测定并对比4小时恒定磁场照射组、3小时恒定磁场照射组、2小时恒定磁场照射组和无磁场照射的正常对照组动物的空间记忆能力。结果水迷宫学习训练的实验表明第一个训练日中,4小时磁场处理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物到达水下平台所需时间延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小时磁场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物到达水下平台所需时间缩短,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个训练日中,2小时或3小时磁场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物到达水下平台所需时间延长,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四、五连续3个训练日中,3组磁场处理组动物到达水下平台所需的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时间的磁场处理对小鼠空间记忆的形成有促进或损伤作用,究竟是促进还是损伤有可能取决于一个作用“窗口”问题。  相似文献   
114.
【目的】为深入研究红斑丹毒丝菌的免疫保护性抗原及其致病机制,采用免疫蛋白组学技术鉴定红斑丹毒丝菌的免疫原性蛋白。【方法】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红斑丹毒丝菌C43065株的NaOH提取抗原,用兔抗NaOH提取抗原抗血清经Western blot检测免疫原性蛋白,通过MALDI-TOF质谱技术鉴定蛋白种类,并对部分免疫原性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通过MALDI-TOF质谱技术从C43065株NaOH提取抗原中鉴定出9个免疫原性蛋白,分别为Spa A、伴侣蛋白GroEL、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50S核糖体蛋白L1、30S核糖体蛋白S4。其中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已被证实与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脑膜炎奈瑟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相关。C43065株伴侣蛋白GroEL、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编码基因大小分别为1614、1296、1260、1005和867 bp,与已公布的红斑丹毒丝菌Fujisawa株相应基因的相似度高达98%。【结论】本文所鉴定的9个免疫原性蛋白,为进一步开展红斑丹毒丝菌保护性抗原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5.
RT-PCR和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青岛文昌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1 285 bp,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468 bp,编码155个氨基酸,有7个可与铜锌离子结合的位点,预测分子量大约为15 718.32 Da,理论等电点为5.60,编码的蛋白质不存在亚细胞定位的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属于胞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文昌鱼的胞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位于脊椎动物大分支和无脊椎动物大分支的中间,并且更偏向于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16.
117.
摘要 目的:分析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与早期宫颈癌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60例接受子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外周血Treg细胞、CD8+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外周血Treg细胞、CD8+T细胞水平较术前降低,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较术前升高(P<0.05);在6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12例;淋巴结转移组术前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CD8+T细胞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Treg细胞、CD3+T细胞、CD4+/CD8+比值均是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reg细胞、CD3+T细胞联合CD4+/CD8+比值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10。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水平与早期宫颈癌的病情演变有关,其中外周血Treg细胞、CD3+T细胞联合CD4+/CD8+比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18.
摘要:【目的】从胡杨茎秆液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菌株ML-64,对其进行微生物学特性的分析。【方法】通过细菌培养和染色的方法进行了形态和培养特征的检测,使用多相分类学方法测定菌株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脂肪酸组分、醌组分、极性脂类型、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G+C)mol%含量的测定和DNA-DNA杂交分析。【结果】菌株ML-64为革兰氏阳性菌,杆状,产生芽孢。菌落为圆形,淡黄色,表面光滑。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10-45℃(最适37℃),pH范围为7.0-9.0(最适pH7.0),NaCl浓度范围为0-6%(W/V) (最适0-2%)。菌株ML-64 的类脂酯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脲酶活性和VP-实验为阳性。在API 50CH酶活性检测实验中菌株不能发酵任何糖类。可利用的碳源有: L-丝氨酸,丙酮酸甲酯,α-酮-丁酸,乙酰乙酸。对多粘菌素B(30 μg)、新生霉素(30 μg)、青霉素G(10 U)不敏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ML-64T与ysinibacillus chungkukjangi 2RL3-2T,Lysinibacillus sinduriensis BLB-1T有密切亲缘关系。相似率分别为100%和99.1%。菌株ML-64与Lysinibacillus chungkukjangi 2RL3-2T和Lysinibacillus massiliensis CIP108446T之间的杂交率分别为82%和50.9%。基因组DNA(G+C)mol%含量为36.8%。菌株ML-64优势脂肪酸类型为iso-C15:0(55.05%)和anteiso-C15:0(20.70%),醌组分类型是MK-7。【结论】基于表型特征、遗传型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定为Lysinibacillus chungkukjangi的新变种,获得序列注册号为KC609752。胡杨内生菌ML-64的基因组结构已与最近源菌株L.chungkukjangi产生了较大的分化,选择性地适应了胡杨内生环境。  相似文献   
119.
华北高于庄组硅化微体化石组合的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北中元古代高于庄组 ( 1 4- 1 5亿年 )的硅质叠层石中保存了完好的多种微生物化石。从这些叠层石的微细构造分析 ,成岩早期硅质矿物的交代作用为微体化石的原位保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除部分居住者和浮游的分子外 ,两种丝状蓝藻 ( Siphonophycus inornatum和Eoschizothric composita)和两种球状蓝藻 ( Coccostratusdispergens和 Eoentophysalisbelcherensis)是这些藻席的主要建造者。以球状蓝藻 Eoentophysalis为主的藻席可能发育于潮下高能环境中 ;而以多种丝状蓝藻为主的藻席可能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为中—高潮间带的局部静止小水体  相似文献   
120.
离子交换树脂法与酚仿法对质粒DNA提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对质粒DNA提取效果的比较,证实了阴离子交换树脂法能够获得高纯度的质粒DNA,满足分子生物学的试验要求,操作简便、快速,不污染实验室的环境,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高纯度质粒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