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树轮敏感度是指示树轮对气候变化敏感程度的重要统计参数,研究大尺度树木敏感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树木生长和气候的相互关系.本文使用来自国际树轮库(ITRDB)的573条树轮宽度记录,研究亚洲树轮敏感度的分布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在干旱地区和温度较低的区域,树木的平均敏感度更高,降水对敏感度的影响强于温度.平均敏感度随海拔的上升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变化.这种波动与降水随着海拔表现的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相吻合,说明海拔变化导致的降水改变可能是导致平均敏感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树种生理性状的差异导致其敏感度差异较大,祁连圆柏、西藏白皮松等阳生树种由于耐旱性而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而阴生树种如云杉属和冷杉属则敏感度较低;老龄树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2.
2016年6月-2017年5月,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法研究了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兔狲Otocolobus manul的活动节律,以样线法和红外相机调查得到的兔狲分布点为数据源,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了兔狲的适宜栖息地分布。结果显示:(1)兔狲分布在海拔3 780~4 956 m的灌丛、草甸和流石滩生境,其中87.2%的分布点位于海拔4 500 m以上;(2)日活动差异指数为0.071 2,昼行性指数为0.34,兔狲的活动高峰为05∶00-07∶00和20∶00-22∶00;(3)增强型植被指数2年最大值均值、海拔、平均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是影响兔狲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兔狲偏好在海拔4 000 m以上、温差较大的高山流石滩生境活动,保护区兔狲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87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56%。本研究充实了兔狲的生物学、生态学资料,也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3.
青蒿毛状根合成青蒿素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影响青蒿(ArtemisiaannuaL.)毛状根生长及青蒿素合成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最适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5.8~6.0,摇瓶转速130~150r/min,摇瓶装液量体积分数为25%,光照周期为16h/d,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经过25d培养获得青蒿素产量为223.3mg/L。  相似文献   
64.
槭属(Acer L.)属槭树科(Aceraceae),200种,分布于亚、欧、北美和非洲北缘。本文研究了槭属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起源与扩散。认为:(1)槭树科与无患于科关系密切,槭属是槭树科2属中较进化的类群。(2)在原始而典型的槭属植物的基础上,槭属沿花的各部减少,有的器官甚至向完全退化的方向演化,但也有少数向增加数目的方向特化。(3)讨论了槭属4亚属23组的演化趋势,并绘制出其系统演化图。(4)槭属起源于侏罗纪的中国四川东部、湖北、湖南及其邻近地区,并向西、东北和南方扩散而进入西亚、欧洲、非洲北缘、北美洲和马来半岛至印尼。  相似文献   
65.
毛喉鞘蕊花的微量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唇形科毛喉鞘蕊花全草的氯仿提取物分离到2个新的微量成分,鞘蕊花戊素和已素。基于光谱分析,鞘蕊花戊素和已 素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1α,7β-二乙酰氧基-8,13-环氧-6β羟基勒丹-14烯-11-酮(1)和7β-乙酰氧基-8,13环氧-6β,α-二羟基勒丹-14烯-11-酮(2)。  相似文献   
66.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大额牛(Bos frontalis)的产前离群与产后带犊归群、分娩等产犊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野外观察17头临产母牛中,76.47%(13头)的个体在产前(11.23±7.14)d离开社群独行觅食,寻找分娩场所;分娩地点多选择在靠近溪河、地势较高、食物丰富、光照好、地面相对平坦的草地、林边或林中。母牛野外产犊后带犊归群的时间为产后(5.57±2.64)d。(2)在设围栏的人工草地上放牧条件下对6头母牛分娩行为观察表明,产前24~12 h母牛的警觉巡视行为明显增多;产前12~5h表现为烦燥不安和频繁爬跨;产前3~1 h领地行为明显,对分娩地点4~6 m2内长势较高的牧草等进行清理,为新生犊牛行动清除障碍;分娩时间为6:00~18:00时,其中在6:00~7:00时分娩的占66.67%(4/6);母牛从卧地进入分娩至犊牛产出期间起卧(7.00±6.00)次,从卧地到犊牛完全产出需(25.00±5.00)min,胎衣排出的时间为产后(5.64±1.80)h;犊牛(n=6,♂1+♀5)初生体重为(16.46±2.56)kg,母牛无难产现象;母牛对犊牛能及时舔饰,定时授乳和用心守护。犊牛从产出至第一次站稳需(52.70±29.69)min,第一次站稳到吮吸初乳需(38.7±29.14)min,第一次吃初乳到向周边活动需(61.33±1.53)min。  相似文献   
67.
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中克隆获得一个气味结合蛋白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553 bp,开放阅读框411 bp,3'和5'端非编码序列分别为13 bp和129 bp.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编码136个氨基酸,推测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5.4 kDa,等电点为8.76.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丽蝇蛹集金小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与现已报道的其它昆虫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的相似性均低于30%,拥有6个保守半胱氨酸位点等气味结合蛋白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丽蝇蛹集金小蜂气味结合蛋白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气味结合蛋白2,3,4,5,6,7,8和12聚为同一族,与意大利蜜蜂气味结合蛋白5,6和8的进化程度最近.RT-PCR分析表明,丽蝇蛹集金小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不仅在雌、雄成虫触角中高度表达,而且在头部和足中有微弱表达.  相似文献   
68.
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兰科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该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具有如下特点:(1)物种多样性丰富,居群数量大,共有兰科植物44属113种(含5变种);(2)分布广泛,生境复杂多样;(3)地理成分兼备热带和亚热带性质,生活类型齐全;(4)垂直分布格局呈现一定规律性。文章最后提出了该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9.
寡糖类化合物对细胞因子的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寡糖类化合物对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对研究和开发寡糖类免疫调节药物具有重受意义.  相似文献   
70.
和七一  余晓东  柳建平 《四川动物》2007,26(2):255-257,I0002
虎斑颈槽蛇中国大陆亚种(Rhabdophis tigrinus lateralis)具有已知蛇类中罕见的颈背腺及其毒液。肉眼观察发现腺体呈珠球状,8~13对腺体呈平行排列,腺体间隔分布;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腺体上无开口,无合成毒液的细胞器;实验表明毒液有神经毒性,对小白鼠的半致死量(LD50)为97.99mg/kg,SDS-PAGE电泳呈现4条蛋白条带。虎斑颈槽蛇中国大陆亚种颈背腺毒液很可能作为一种特殊辅助防御系统,增强DuvemoY腺毒液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