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研究以广西大学芒果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的39份芒果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观测其果实的13个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供试芒果种质的果实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可滴定酸、单果重和可溶性糖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8.49%、45.01%和32.95%,遗传变异较大,这3项性状在未来芒果实生选种中应重点考虑。主成分分析和R型因子聚类分析发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是导致供试芒果种质遗传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芒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中应重点研究这7项性状。Q型聚类结果显示,39份芒果种质可划分为Ⅰ和Ⅱ两组,绝大部分实生种质资源与主要栽培品种聚类到第Ⅰ组,第Ⅰ组又可划分为Ⅰ-1和Ⅰ-2两个亚组,亚组Ⅰ-2的果实大于亚组Ⅰ-1的但小于第Ⅱ组的种质。本研究结果为芒果资源评价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在当前西方中心主义的语境下,主流和非主流的话语和被呈现的实践,主要来自西方,难得有处于外围的实践经验得到充分呈现、阐释和尊重。《赛罗庞塔-林区农民的自豪》一文呈现了外围社区的实践,给了我们更多的阅读自由和思想自由。正如资本和压制的全球化在蔓延一样,劳动和抵抗的全球化也在蔓延。在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3.
以A.niger来源的果胶酶为材料,经过CM-SephadexC-50及SephadexG-100两步骤分离纯化得到电泳均一的endo-PG1及endo-PG2,其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5kD及37kD,含糖量为11.22%及8.3%,最大紫外吸收峰分别在274nm及269nm处,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Gly含量较高,Met含量较低,不含Cys,并且酸性氨基酸含量高于碱性氨基酸,圆二色谱结果表明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β折叠,其中endo-PG1含α螺旋45.1%,β折叠24.9%;endo-PG2含α螺旋39.6%,β折叠36.5%。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高寒湿地、草甸的退化及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利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了甘肃玛曲地区5类(湿地、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退化草甸、人工恢复草甸) 14个退化与恢复样地的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从湿地到沙化草地的逐渐退化过程中,草甸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在湿地干化过程中,微生物活性逐渐升高,沼泽草甸土壤微生物活性最高;随着草甸不断退化,微生物活性逐渐降低,沙化草地最低;而人工补播恢复使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所增加,表明退化对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造成显著影响,人工恢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聚合物类(吐温40、吐温80、环状糊精、肝糖)、氨基酸类及碳水化合物类是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碳氮比、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容重、氮磷比、p H及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因此,可用土壤碳代谢功能多样性变化评价高寒湿地及草甸的退化和恢复及其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长期模拟增温试验装置,研究了退化和未退化的矮嵩草草甸上植物化学成分(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土壤环境因子(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模拟增温明显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和3个功能群植物的化学成分含量(P0.05);在退化的矮嵩草草甸上长期模拟增温,两者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P0.05),增温增加了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土壤养分含量,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含水量均低于其各自对照,增温降低了优良牧草(禾草和莎草)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增加了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降低了牧草消化率;长期模拟增温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化学成分的贡献大小依次是:速效氮有机质含水量速效钾。典型对应分析表明,长期模拟增温进一步巩固了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禾草类和莎草类优势牧草的地位,杂类草逐渐衰退;而在退化矮嵩草草甸样地上长期模拟增温,群落优势种的优势度下降,加剧了草地退化。  相似文献   
106.
矮嵩草草甸氮素利用率对养分添加与冬季增雪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设4个实验处理[冬季增雪(W)、施N肥、施P肥和对照],通过15N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研究短期内增施氮磷肥及水分对青藏高原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水平上,植物地上部分15N绝对浓度最高;土壤中氮素残留量较高,说明短期内氮素未被充分吸收利用,且活体植物氮素的吸收利用大于凋落物;氮素利用率为P处理N处理W处理CK。说明养分与水分是限定矮嵩草草甸的氮素利用率的因子,其中养分是最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 OTC)模拟增温和苯菌灵抑制丛枝菌根研究上述两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生长速率、蛹化时间和蛹重。结果表明,增温和丛枝菌根抑制及其交互作用均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速率产生了显著影响。相比对照组而言,增温使该指标升高了34%。丛枝菌根抑制未对上述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增温和丛枝菌根抑制的交互作用使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速率较对照组升高了16%,而较增温组降低了13%。增温处理下雌、雄幼虫的蛹化时间分别为204、218 d,而不增温处理下分别为212、223 d。增温使得雌、雄幼虫的蛹化时间较不增温处理分别提前了2%和4%。增温和不增温处理下的雌、雄虫蛹化时间差分别为15、12 d。增温将上述时间差扩大了25%。此外,增温及其与丛枝菌根抑制的交互作用对门源草原毛虫雌虫蛹重的影响显著,而对于雄虫的蛹重来说,仅增温处理的影响显著。增温和增温丛枝菌根抑制处理,使得雌蛹重较对照组增大了22%和8%。增温使雄蛹重增大了18%。首次研究了增温和丛枝菌根对植食性昆虫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价值及其辐射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湿地价值量并分析价值的空间分布情况,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区域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青海西宁湟水湿地公园为研究区,构建一套适合高原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采用功能价值法和断裂点模型法,分析公园的湿地价值及其辐射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 2020年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的15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6.18亿元,四大服务价值量按照价值高低排序依次为文化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供给服务;(2) 5个评价区中,湟水主河道的价值最高,其次为北川湿地和海湖湿地,最后是火烧沟公园和宁湖湿地;(3) 5大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辐射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宁湖湿地>北川湿地>湟水主河道>海湖湿地>火烧沟公园;对湿地服务辐射范围叠加处理后,形成1个核心区和5个次核心区域;(4)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溢出情况,湟水主河道的生态系统服务向周边湿地公园溢出,其他四个湿地区之间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相互溢出和叠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9.
土壤线虫是良好的指示生物, 是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驱动力, 其生态功能影响着生态系统正常生态效应的发挥。该研究以海北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暗褐薹草(Carex atrofusca)沼泽化草甸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4种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线虫为研究对象, 研究不同植物群落类型下的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分布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营养类群组成, 分析植物类群结构与土壤线虫群落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 (1)在4种植物群落土壤样本中共分离线虫3 800条, 分属于2纲5目15科30属, 线虫平均个体密度为每100 g干土580条, 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 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不同植物群落间的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存在一定差异, 矮生嵩草草甸0-40 cm土壤线虫总数(1 811条·392.5 cm-3)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群落类型, 暗褐薹草沼泽化草甸的土壤线虫总数最少(324条·392.5 cm-3)。4种植物群落下土壤线虫的优势属和营养类群组成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在矮生嵩草草甸与暗褐薹草沼泽化草甸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2)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线虫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为金露梅灌丛最高, 暗褐薹草沼泽化草甸最低, 其两种植物群落间H′差异显著, 而优势度指数(λ)相反, 为暗褐薹草沼泽化草甸最高, 金露梅灌丛最低。表明金露梅灌丛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最高, 暗褐薹草沼泽化草甸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最低, 土壤线虫群落趋于单一化。4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途径均以细菌通道为主。西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的瓦斯乐斯卡指数(WI)显著高于矮生嵩草草甸, 表明从高寒沼泽化草甸过渡到高寒灌丛、高寒草甸, 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沼泽化草甸有利于食微生物线虫的生长。暗褐薹草沼泽化草甸的植物寄生线虫指数(PPI)、成熟度指数(MI)均表现为最低, 表明其生态系统的成熟度较低, 这与暗褐薹草沼泽化草甸土壤含水量较高有关。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富集指数(EI)、结构指数(SI)均为暗褐薹草沼泽化草甸最高, 由此可以看出暗褐薹草沼泽化草甸的食物网相对连通性较高, 食物链较长, 食物网的阻力相对较小。(3)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4种植物群落最大贡献属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 食细菌性线虫数量与西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金露梅灌丛的植物多样性与线虫的H′J′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与λ则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WI与矮生嵩草草甸的植物多样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PI与矮生嵩草草甸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 植物群落深刻地影响着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0.
应用cDNA文库快速构建法克隆高粱肌动蛋白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生长一周的高粱嫩叶为材料,按照cDNA库快速构建法,用λgt10为载体成功地获得了含有2×10^06人重组噬菌体的cDNA库。以水稻RAcl cDNA为探针,经噬菌体原位杂交筛选出两个阳性克隆片段,并对其中一个进行了Southern杂交鉴定。然后将重组体中含有的cDNA片段亚克隆至pBluescript SK-载体上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