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大瑶山的银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新礼  钟业聪  李法炎  谭海明   《广西植物》1992,12(3):254-268
银杉自1955年首次在广西花坪林区发现之后,时隔30多年,而于1986年在大瑶山土县,即北纬24°9′—24°24′发现了银杉的新分布,从而把我国银杉的分布区向南推移了约1°30′,成为目前已知银杉地理分布的最南界。大瑶山的银杉不但植株高大,树干圆满通直,而且在水平、垂直分布、生境条件和所处林带等方面均与各地的分布点有明显的不同。 大瑶山银杉的上层林木以松科为主,中下层以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占优势。按照Raunkia生活型分类系统的分类结果,常绿成分和革质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98.1%和90.4%)。革质叶和细型叶常绿针叶大高位芽植物是群落的主要成分;单叶、革质、小型叶和中型叶的常绿阔叶中高位芽和小商位芽植物在中下层发育最好。根据样地内幼苗幼树少,和缺乏中下层林木的事实表明,它在群落中的稳定已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样地外和其他林地上,虽可见到少量中下层林木和幼苗幼树,但从群落的发展趋势来看,这里的银杉混交林最终要由常绿阔叶林所更替。 本文亦根据树干解析论述了银杉的生长情况。 1981—1982年大瑶山综考后,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和国营金秀林场,在进行杯区树种资源调查时,在县城东北方约15公里,地名为土县一带天然林中,首先发现了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从1986年开始  相似文献   
2.
中国羚牛分类、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吴家炎 《动物学研究》1986,7(2):167-175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这种大型偶蹄类仅产于亚洲,它的个体大小可与云南野牛(Bos gaurus)及青藏高原的牦牛(Bos grunniens)相比,但体型又酷似羊类,特别是它具有隆起的吻鼻、低矮的臀部、成兽下颌的长须以及短小的尾巴,给人以似牛非牛、似羊非羊的印象。 羚牛体型粗壮,成兽体重约200—300公斤,体长在1.8—2.1米,四肢健壮有力,肩高一般在1.3—1.4米之间。肩高大于臀高。雌雄皆具角,一般雄角较粗大。角形特别,先由头顶略靠内侧向上长出,然后以90°方向向外侧弯曲,在角的1/2处又向后方弯转,  相似文献   
3.
秦岭黑熊食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有五个亚种、主产于陕、甘、川一带的是黑熊四川亚种(S.t.mupinensis),其成体体长在1.5米左右,体重在100—150公斤之间,全身毛色亮黑色,老龄个体鼻部、耳尖沾棕,胸部的“V”形月牙斑,起于颈侧而交于前胸。  相似文献   
4.
双滴虫类是迄今所知的现存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类群。以蓝氏贾第虫作为双滴虫类的代表,对其细胞核进行了电镜观察。除了未见有核仁外,还发现其核被膜的横切面上存在有缺口。在缺口的边缘处,核内膜与校外膜是相互连接着的,表明并非切片时所造成的假象。核被膜缺口处常有一核纤层样的薄层分隔核质与细胞质。用高锰酸钾固定细胞以求只保存膜结构时,核被膜缺口仍然可见,上述的薄层即未见到。核被膜缺口的发现证实了李靖炎(1979)的核被膜起源假说所作出的推断。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双千田”组合模式及效益分析郑钦玉,朱自均,胡声荣,袁可(西南农业大学,重庆630716)雷炎,李登国,程世宇,温永学,刘官堂(四川省巴县农业局)CombinationModelsof"TonGrainYieldingField"inChongqingAreaandTkeirBenefitAnalysis¥.ZhengQinyu;ZhuZhijun;HuShengrong;YuanKe(SouthwestAgriculturalUniversity,Chongqing630716),LeiYan,LiDengguo,ChengShiyu,WenYongxue,LiuGuantang(BaxianBureauofAgriculture,SichuanProvince).ChineseJoumalofEcolegy,1993,12(2):34—36.Inthelightoftheeffectsandproblemsofdevelopingwinter-croppingpaddyfieldsinChongqingareaandinordertosearchaftertheoptimummodelofref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安康地区兽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安康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中游两岸,北部跨秦岭中段南坡,南部处大巴山北麓,与鄂西北、川东北毗邻,整个地理位置在北纬31°48′—33°57′、东经108°10′—110°20′之间(图1)。 由于该区地处陕、川、鄂三省交界的边缘,至今对该区兽类区系及资源状况了解甚少,在国内尚为空白之点。该区兽类种属较多,为陕西省毛皮产量较高的地区;加之,近年来对鄂西北神农架、川东北一带动植物调查的注意,因此报告该区兽类区系及资源状况对了解上述区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白及蔗糖合成酶基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该研究以白及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同源克隆白及蔗糖合成酶的关键基因SuSy,对SuSy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uSy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1)白及SuSy基因长度为2 215 bp,编码737个氨基酸,与铁皮石斛、文心兰和蝴蝶兰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92%和95%。(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uSy蛋白质序列具有较高的亲水性,与拟南芥SuSy蛋白质氨基酸三级结构一致性为75.2%;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白及SuSy蛋白与铁皮石斛处于同一个分支上。(3) qRT-PCR结果表明,SuSy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块茎中的表达量最低;成熟叶片的表达量高于未成熟叶片的表达量;数据差异性分析显示,SuSy基因在根、块茎中表达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在一年生叶和二年生叶中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幼苗叶和一、二年生叶中表达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由此推测,SuSy基因可能受生长发育的诱导,是调控白及生长发育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快速高效的观察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显微结构,利用光镜和改进的蔗糖保护--液氮速冻冰冻切片法,观察铁皮石斛根、茎、叶的显微结构。该技术方法是将铁皮石斛器官经过蔗糖磷酸缓冲液保护液处理后抽真空,再经过液氮速冻、包埋、切片、展片观察、染色以及拍照等步骤,制作出铁皮石斛根、茎和叶较完整的显微结构切片。研究结果表明,适合铁皮石斛根的最适条件为:蔗糖质量体积分数为8%、冷凝温度-25℃、切片厚度20μm;茎的最适条件为:蔗糖质量体积分数为16%、冷凝温度-20℃、切片厚度15μm;叶的最适条件为:蔗糖质量体积分数为4%、冷凝温度-20℃、切片厚度10μm。该研究在兰科植物显微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研究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柚木野螟Eutectona machaeralis 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是危害柚木Tectona grandis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目前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主要观察了柚木野螟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虫龄进行了划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柚木野螟属于全变态昆虫,各个时期形态和体色均不同。卵初产时为近透明球体,后变浅黄色;幼虫体色变化为乳白色→淡绿色→黄褐色;蛹体色变化为黄绿色→茶褐色→黑褐色;雄成虫腹部细长,末端尖,静止时从背面可见腹部末端,而雌成虫腹面粗短,末端钝,静止时从背面很少看到腹部末端。观察可知,在光暗周期L∶D=14∶10、室温26℃±1℃、相对湿度75%-80%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柚木野螟交尾后产卵前期为3.2 d,产卵期为4.4 d,孵化期为4 d;幼虫期为10-13 d。通过测量柚木野螟各龄幼虫头壳宽度并计算得到Crosby指数,可知幼虫不同阶段头壳宽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得到的Crosby指数小于10%,所以可依据头壳宽度将柚木野螟幼虫划分为5个龄期,1龄幼虫2-3 d,2龄幼虫2 d,3龄幼虫2 d,4龄幼虫2 d,5龄幼虫3 d;预蛹期1-2 d,蛹期6 d,一个世代大约24.5 d。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能量可能是支配神经元活动的统一原则,编码能力与能量成本的比率最大化被认为是突触连接在选择性压力下改变的关键原则之一,这意味着突触范围内能量的变化与突触可塑性有关。为此,建立一个基于能量的突触可塑性模型。当突触后膜瞬时功率高于功率阈值时突触权重增加,反之突触权重下降。该模型可再现脉冲频率依赖可塑性以及脉冲时间依赖可塑性这两种主要的突触可塑性实验结果,并且和其他公认的突触可塑性模型相比具有优越性。结果表明,能量是影响突触可塑性的关键因素,对进一步理解突触连接的选择性和神经网络动力学特征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