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0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7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昆虫P-450基因特点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康巧华  陈年春 《昆虫知识》1996,33(5):313-315
细胞色素P-450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药物代谢和致癌机理的研究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人们对P-450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目前被克隆测序的P-450cDNA已多达300种以上,而且不断有其在体外表达的报道。这主要基于把人、鼠、兔、猴、狗等高等动物作为研究对象[1,2]。虽然,人们很早就认识到P-450在昆虫体内代谢外源性物质和产生抗药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对昆虫P-450基因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只对少数几种昆虫的P-450研究深入到基因水平。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昆虫P-450基因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3.
多胚水稻ApⅢ(双13)的胚胎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多胚水稻(Oryza sativa L.)ApⅢ的大量成熟颖果、人工萌发的幼苗和开花后3~5 d 的幼嫩颖果进行的整体解剖和显微制片观察表明:ApⅢ的5000粒成熟颖果中,89.0% 含单胚单苗,8.9% 和1.2%分别含双胚双苗和三胚三苗;700多粒幼嫩颖果中,90.0% ~95.0% 含单胚,5.0% ~7.0% 含双胚。因制片的数目有限,未见到含三胚的;在含单胚和多胚颖果中,胚均位于同一胚囊的珠孔端,未见到胚囊以外存在不定胚。根据上述结果,似可以认为ApⅢ单粒颖果的双胚和三胚是由同一胚囊内的卵细胞和1或2个助细胞受精或不受精发育而来的  相似文献   
44.
固定化虫荧光素酶光纤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化虫荧光素酶光纤传感器蔡谨,王顺光,杨歧生,吉鑫松(浙江大学化工系生化教研室,杭州310027;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关键词虫荧光素酶,ATP,固定化酶,光纤生物传感器ATP是生物体内极为重要的能量物质。如何准确快速地定量A...  相似文献   
45.
本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了一个缩短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基因,并克隆在质粒pAET3d中,在T7启动子指导下,在大肠杆菌BL2LysE中获得了和一个6组氨酸短肽标签的融合表达。重组的融合M-CSF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2%,表达产物一部分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另一部分则以可溶性蛋白存在。经过金属螯合新和层析一步纯化,所得的融合(His)6-M-CSF在还原型SDS-PAGE上基  相似文献   
46.
水曲柳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华  魏春茹 《植物研究》1995,15(4):536-538
水曲柳(FraxinusmandshuicaRupr.)子房为二心皮;二室,中轴胎座,每室内具二个倒生胚珠,薄珠心,单珠被。单个孢原细胞分化于珠心顶端表皮之下,直接发育成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形,通常为合点端第一大孢子具功能,胆囊发育为蓼型。  相似文献   
47.
中国大痣小蜂属食植群记述(膜翅目:长尾小蜂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导中国大痣小蜂属Megastigmus食植群Phytophagous group 12种,其中包括5新种:黄杉大痣小蜂Megastigmus pseudotsugaphilus sp.nov.(寄生华东黄杉Pseudotsugagassenii),拟海棠大痣小蜂Megastigmus pseudomali sp.n.(寄主不明),基室大痣小蜂Megastigmus cellus sp.nov  相似文献   
48.
青蒿素的研究进展:——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49.
刘桂萍  孙春龄 《生物学通报》1994,29(3):14-14,21
神经调制与神经激素通讯刘桂萍,孙春龄(吉林省白城师专生物学系137000)大约5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神经元之间以突触相互联系,发生在突触处的信息传递是由一组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完成的化学传递过程。后来,人们不仅认识到化学传递过程伴有生物电效应,而...  相似文献   
50.
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麦迪霉素产生菌基因文库中与放线紫红索酮基还原酶基因actⅢ有同源性的4·0kb DNA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pWHM3中,构成重组质粒pCB4。将质粒pCB4转入酮基还原酶基因缺陷菌株——加利利链霉菌ATCC3167l中,得到转化子。转化子发酵产物经TLC和HPLC分析证明是阿克拉菌酮,与加利利链霉菌原株ATCC31133的产物相同,说明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互补了加利利链霉菌ATCC31671中缺陷的酮基还原酶基因,使其恢复了产生阿克拉菌酮的能力。4.Okb DNA片段插入方向相反的重组质粒pCBR4在加利利链霉菌ATCC31671中发酵产物经TLC分析证明也是阿克拉菌酮,这说明4.0kbDNA片段中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具有自身的启动子。对4.0kb DNA片段进行了限制酶酶切分析,建立了其酶切图谱。以actⅢ基因为探针,经分子杂交以及亚克隆和DNA转化实验,将麦迪霉索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定位于BssH Ⅱ—BamH Ⅰ 1.3kb DNA片段上。对1.3kb 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1.3kbDNA片段中含有一个独立的ORF,起始密码ATG,终止密码TAG,含783bp;在起始密码上游有GGAGG5个核苷酸SD序列;此ORF编码260个氨基酸,与actⅢ基因编码的261个氨基酸相似性为77.4%,相同性为66.7%,对麦迪霉素产生苗酮基还原酶基因的可能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