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3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215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3篇
  1965年   15篇
  196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解脲脲原体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近年来其耐药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寻找一种全新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体外活性的影响。选取解脲脲原体两种生物群(Parvo生物群及T960生物群)代表菌株,包括标准株及临床株,与系列稀释的2.5~0.039 062 5 mmol/L光敏剂甲苯胺蓝孵育20 min或60 min,再以(633±10)nm红光照射,设置48、102、204和408 mJ/cm2共4组能量密度,48 h后判读结果。观察不同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甲苯胺蓝浓度、光照能量密度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灭活解脲脲原体效果的影响,并观察两种生物群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敏感性的差异。结果显示,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在体外对解脲脲原体有明显灭活作用。在光照能量密度及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固定的前提下,这种灭活作用随甲苯胺蓝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单一633 nm红光光源在408 J/cm2及以下的能量密度对解脲脲原体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在甲苯胺蓝浓度及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固定的条件下,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的灭活作用随光照能量密度(48~408 mJ/cm2)的增加而增强;随甲苯胺蓝孵育时间(30~60 min)延长,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的灭活作用有增强的趋势。结果提示,解脲脲原体两种生物群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的敏感性相似。本研究证实,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在体外能有效灭活解脲脲原体,有望成为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纤溶活性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80例患者,按照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组、大剂量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直接给予生理盐水,常规组给予10 mg/kg氨甲环酸,大剂量组给予15 mg/kg氨甲环酸。比较三组术后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术前与术后3天三组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溶活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以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术后2周血栓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组与常规组的总失血量与隐形失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大剂量组总失血量与隐形失血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三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大剂量组和常规组FDP与D-二聚体、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常规组相比,大剂量组水平较低(P0.05);术后2周,三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氨甲环酸可进一步减少术后隐形失血量,且不会增加血栓事件的风险,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其止血效果越强,同时具有更为显著的抗纤溶作用与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在我国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其寄主范围广,对多种经济作物、园林观赏植物等存在严重威胁。本文观察研究了在寄主转换过程中该虫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包括发育历期、存活率、雌成虫大小、产仔量等,结果表明:初孵若虫存活率以烟草上最高(87.9%),扶桑、棉花、蜀葵上较高,分别为76.0%、66.2%、66.7%,马缨丹上最低(35.4%);若虫发育历期以马缨丹上最长,为42.1 d,扶桑、棉花、蜀葵、烟草上分别为27.6、20.8、20.8、16.2 d;在马缨丹(8.7 d)、扶桑(9.3 d)、蜀葵(9.6 d)上蛹历期较长,在烟草(6.7 d)、棉花(6.9 d)上较短。烟草上雌成虫个体显著较大,体长为2 349.3μm;棉花(2 017.5μm)、扶桑(1 813.9μm)次之,马缨丹(1 658.0μm)、蜀葵(1 719.4μm)较小。雌成虫产仔量烟草、蜀葵、棉花、扶桑和马缨丹上分别为376.5粒/雌、209.2粒/雌、177.8粒/雌、94.0粒/雌、27.3粒/雌。转换至马缨丹上后棉花粉蚧从第2代开始生长发育进入稳定状态,但其生物学适应性显著较低,若虫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36.4-40.5 d),存活率显著降低(31.0%-36.0%),单雌产仔量降低至25.9粒-35.0粒。从马缨丹转移至扶桑、棉花后3个世代,除了棉花上第2代、第3代若虫发育历期变短外,棉花粉蚧其他主要生物学参数均未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94.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中保守的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信号相关基因进行对比分析,并以甘蓝型油菜品种‘沪油15’为材料,对BR信号通路相关同源基因进行了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BR合成基因与信号组分在花和幼嫩种子中表达量更高;低浓度BR处理可以促进幼苗根的生长,高浓度BR处理则起抑制作用; BR合成抑制剂(Brassinozole,BRZ)处理可抑制黑暗条件下幼苗下胚轴的伸长; BR处理可以降低BR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而BRZ处理则相反,表明甘蓝型油菜中BR信号增加能反馈抑制BR的合成。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瞬时表达实验结果发现,与拟南芥BZR1基因同源的甘蓝型油菜BnBZL2编码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BR处理可增加BnBZL2的核定位。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BR处理可增加去磷酸化BnBZL2的比例。本研究进一步模拟了拟南芥bzr1-1D功能获得性突变体对BnBZL2蛋白进行点突变(BnBZL2*),并构建载体转化拟南芥,黑暗条件下转基因植株幼苗对BRZ处理不敏感,提示BnBZL2*可提高转基因植株的BR信号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中存在与拟南芥相似且保守的BR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95.
可持续农业中的害虫管理问题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戈峰  李典谟 《昆虫知识》1997,34(1):39-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害虫管理作为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可持续农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在分析这种作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害虫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对策。1可持续农业自1992年6月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需求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已成为一切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准则。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agriculture)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强调综合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自然与生物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外部物质与能量的消…  相似文献   
996.
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年来,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由于手段和技术的更新,资料大量积累,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成为植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过去近五十年的研究作了回顾,并从分子系统学、分支系统学、花原基发生的形态学、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及白垩纪花和其它生殖结构化石研究等五个方面对该领域在最近十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今后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作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分离的叶绿体作实验材料,发现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南方种源的4阶导数吸收光谱在680nm处峰值较大,在670nm处峰值较小,而北方种源中出现了在680nm处峰值较在670nm峰值小的类群,推断北方种群反应中心活力有下降趋势。南、北种源之间的低温(77K)荧光发射光谱有明显差异,PSⅠ、PSⅡ发射峰位置出现地理变动。低温荧光激发光谱分析表明,地理变异主要发生在叶绿素a的分子状态上。研究还表明,完整的针叶因为有角质层、松脂等物质干扰,检测不出光谱的差异,不是理想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98.
从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中提取微粒体膜,测定活性氧自由基变化和膜伤害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发生以下变化:(1)O_2~-和H_2O_2的产生速率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加快然后下降;(2)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逐渐增加;(3)微粒体膜上的SOD活性逐渐下降;(4)—SH基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增多以后下降;(5)与膜伤害程度有关的生理指标如根系电导率、叶片水势及其含水量等均有变化。  相似文献   
999.
重组酶法定量分析吡咯喹啉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DEAE-sephacel和CM-celulose柱层析的方法从Comamonastestosteroni菌体中纯化得到一定纯度的脱辅基的乙醇脱氢酶。在含3mMCaCl2的Tris/HCl缓冲液(20mM,pH7.0)中,该酶能与PQQ重组成有活性的全酶,测出的全酶活性大小与外加PQQ的量成正比,从而定量分析PQQ。该法专一、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1000.
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大型细胞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报导了用双酶直接酶解法从烟草叶肉细胞中分离原生质体和完整液泡。在最适保存条件下,原生质体和液泡分别在36和12小时后,尚有一半保持活力。液泡内含有大量游离氨基酸,液泡膜ATPase的最适pH为7.0,受Cl-激活,受NO3-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