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内脏器官是动物生理功能的基础,脏器质量及脏器指数能反映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为进一步了解高原动物对各自生存环境的适应对策,本研究比较了高寒草甸3种啮齿动物脏器指数及脏器质量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高原鼠兔的心脏、肝脏指数低于高原鼢鼠和根田鼠,根田鼠的脾脏、肺脏和肾脏指数高于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高原鼠兔的肾脏指数高于高原鼢鼠;3种动物肝脏均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的肾脏与体质量显著正相关,根田鼠心脏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物种脏器指数及器官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差异可能是物种对物质环境、能量环境、生物个体大小、外界病原体、能量代谢需求等多方面综合因素进化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牛磺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磺酸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保护心脏、降压、降血脂、降血糖、减轻脂肪肝、降转氨酶、抗衰老等诸多作用。本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将其分析归纳,综述了牛磺酸性质、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为含有牛磺酸的守宫及含守宫中成药的抗肿瘤等临床作用机理提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93.
?????? 目的 测算酒精性肝硬化理论住院日,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18位患者资料,用住院日适当性评价方案对患者9 694个住院日进行逐一分析,测算酒精性肝硬化的理论住院日,然后用SPSS 20.0对不适当住院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6%的住院日是不恰当的,等待检查报告和等待手术导致的不适当住院日占76.09%;术前等待日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不适当住院日的两大因素。结论 不适当住院日处于中间水平,应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在医技科室和网络上加强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94.
为了解杭州湾及钱塘江河口区域围垦过程中多种人工湿地对于鸟类的作用及在快速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中鸟类的响应过程,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作者对上虞曹娥江口至镇海甬江口沿岸滨海湿地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6目52科220种,其中候鸟173种,占总数的78.6%,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24种.对研究区域的8种生境的鸟类群落组成、多样性及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记录物种数较多的生境依次为芦苇水塘(95种,占总数的43.2%)、海涂林地(93种,占总数的42.3%)、自然潮间带和海涂水库(均为78种,各占总数的35.5%),其他生境的物种数均不少于67种(占总数的30.5%以上);从不同鸟类类群的分布看,82.5%的鸻鹬类分布在自然潮间带,69.2%的雁形目鸟类出现在海涂水库,73.4%的雀形目鸟类分布在海涂林地,海涂林地也是大量鹭鸟的繁殖场所;与自然潮间带相似性系数最高的生境依次为围垦滞留区、海涂水库和芦苇水塘,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6、0.34和0.30;从整体上看,海涂林地和海涂水库的鸟类群落G-F指数最高,自然潮间带最低,但水鸟G-F指数最高的生境类型依次为围垦滞留区、海涂水库和自然潮间带.围垦是目前对杭州湾鸟类动态影响最大的人为干扰活动,适度围垦和合理的垦后土地利用方式可能提高整个区域的鸟类多样性水平.为了有效保护杭州湾鸟类多样性尤其是依赖自然潮间带的鸟类多样性,应加强对滩涂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滩涂围垦过程中应尽量保留足够数量和面积的高潮停歇地;同时,加强对围垦滞留区的水位管理,并注重营造适合鸟类栖息的类型多样的围区人工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95.
甘肃鼢鼠小肠仅为相同体重高原鼢鼠小肠长度的70%,为满足相同的能量需求,甘肃鼢鼠消化系统中某些部位必然会发生相应调整,以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吸收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对成年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的小肠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甘肃鼢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间距均显著小于高原鼢鼠,而其空肠管径显著大于高原鼢鼠,两种鼢鼠小肠总绒毛面积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甘肃鼢鼠通过缩小小肠绒毛间距并增大空肠管径来增加小肠吸收表面积,减缓食物通过速率,提高小肠对食物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进而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和吸收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96.
杭州湾滨海滩涂盐基阳离子对植物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统贵  吴明  虞木奎  萧江华  成向荣 《生态学报》2011,31(20):6022-6028
滨海滩涂由于其高含盐量显著影响了植物群落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目前有关滩涂含盐量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较多,但不同区域盐基离子组成不同,且对植物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以杭州湾南岸不同年代形成的滩涂为研究对象,系统监测了50个样方土壤交换性盐基阳离子的组成、分布和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等,采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4种盐基阳离子对物种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滩涂4种主要盐基阳离子含量(g/kg)大小顺序为Ca2+>Na+>Mg2+>K+,其中Ca2+占到总含量的61.97%;经DCCA分析发现4种盐基阳离子对植物群落的分布均有显著影响,但以Ca2+的影响程度最大;随着盐基离子含量的逐渐降低,物种数量逐渐增加,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同时也发现Ca2+对两种多样性指数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7.
广西本地鲢和长丰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32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广西本地鲢和长丰鲢两个群体的遗传差异,计算并统计其微卫星遗传参数。结果显示:32个微卫星标记广西本地鲢鱼和长丰鲢群体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19个,其中两群体所共有为88个;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937 5和3.406 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87 3和2.074 7;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0.727 1和0~0.748 4之间,平均值为0.293 6和0.360 0,表明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不高。两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73 9和0.559 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27 1和0.413 3,均表现为本地鲢群体低于长丰鲢群体,说明两个群体的均不高,并且广西本地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长丰鲢群体;两个鲢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297 7和0.742 5,表明两个鲢鱼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大。两个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在不同微卫星位点间差异明显,平均0.171 7。本研究为广西地方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鼠兔隶属于兔型目,大多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是研究哺乳动物对高寒缺氧环境适应机制的理想模型。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在机体的氧气利用和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了柯氏鼠兔线粒体全基因,然后分析了5种分布于较高海拔的鼠兔与6种较低海拔的兔科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并探讨了鼠兔高海拔适应时线粒体基因的作用。研究表明相比于较低海拔物种,鼠兔积累了更多的非同义突变,并且在鼠兔的线粒体编码基因的NADH2、NADH4L、NADH4、NADH5、NADH6、Cytb上均检测到正选择信号。ND2、ND4和ND5亚基的正选择位点位于非跨膜区,鼠兔的ND4L、ND6亚基的正选择位点位于TM区,但并不在与质子转运相关的关键区域。NADH脱氢酶亚基可能通过氨基酸变异干扰了质子转运过程的有效性。Cytb上的正选择信号位于跨膜螺旋H,氨基酸的变异可能影响到泛醇的结合与转移,进而改变了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99.
回顾和评价了防御性医疗行为测量和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针对既往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应研制具有较高可行性、效度和信度的防御性医疗行为测量工具,构建医师防御性医疗行为模型,并以此为工具分析各种因素对医师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北京市某医院开发研制的肝病十二分级诊疗系统疾病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方法 收集肝病十二分级诊疗系统实施前306名和实施后418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病历数据,开展实施前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 实施后术前等待日减少1天,但总住院费用没有变化;常规治疗收入、材料费和药品收入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减少,第一诊断和第二诊断好转比例增加。 结论 实施肝病十二分级诊疗系统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建议在此基础上开发肝病相关病种的临床路径研究,科学测算肝病的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