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本文报道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发现一例慢速a链异常血红蛋白,经化学结构分析确定,它是a链C末端延长的变异物,与Clegg等(1971),和Weatnerall和Clegg(1981)所报道的Hb Constant Spring(Hb CS)化学结构相同。本例异常血红蛋白化学结构分析在中国为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42.
以黑豆皮为实验原料,采用酶法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提取率,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改性黑豆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优工艺为: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1∶2)的添加量为5%,p H值为4.6,温度为50℃,时间为3 h。SDF的提取率为14.90%。经验证实验得其接近理论值。研究发现改性后黑豆皮SDF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提高3.71%,10.97%。通过扫描电镜图表明,改性后黑豆皮SDF较原始SDF的表面光滑,蜂窝状小孔较少,结构较分散,颗粒大小形状不一。本研究为黑豆皮高膳食纤维食品的开发及黑豆皮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背景】目前关于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生防基因的研究不多,仅从其基因组中克隆了2个几丁质酶基因片段,其单个几丁质酶的完整基因序列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目的】克隆S.sampsonii KJ40的几丁质酶基因Chi KJ40并进行原核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并研究其抑菌作用。【方法】采用PCR扩增法从S.sampsonii KJ40中克隆几丁质酶基因Chi KJ40,连接到表达载体p ET-32a,导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使用His标记蛋白质微量纯化试剂盒对重组几丁质酶进行纯化,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粗酶液和纯化酶液的浓度,几丁质酶试剂盒测定粗酶液和纯化酶液的几丁质酶活性。观察重组几丁质酶对桉树焦枯病菌(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紫丝核菌(Rhizoctonia violacea)几种致病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Chi KJ40基因(登录号为MF434484)在E.coli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42 k D的重组几丁质酶,不同浓度IPTG在37°C诱导3 h,蛋白产量无明显变化。0.2 mmol/L IPTG 16°C诱导过夜,重组几丁质酶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上清,小部分以包涵体存在于沉淀中。粗酶液几丁质酶活性为0.080 U/m L,酶比活力为0.041 U/mg,纯化酶液几丁质酶活性为0.046 U/m L,酶比活力为0.115 U/mg,纯化倍数为2.8,酶活回收率为57.5%。重组几丁质酶处理后,C.scoparium、C.parasitica和A.alternata菌丝细胞出现分节、膨胀,R.violacea菌丝溶解且部分被破坏成碎片。【结论】Chi KJ40基因的研究补充了S.sampsonii的生防背景,为几丁质酶基因找到了新的来源,并为其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
编码纤维蛋白β链N末端七肽(β七肽)的寡核苷酸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插入到金葡核酸酶(P-1蛋白)基因的5′端。在P_RP_L启动子的调控下,β七肽以融合蛋白(β七肽·P-1)的形式在E.colfi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出抗β七肽抗体;纤维蛋白原(FG,4g/L抑制实验证明,该抗体对纤维蛋白(FP)有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45.
兰州地区植被的历史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揭示了兰州地区植被的历史演替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从早更新世以来,有5种植被型:(1)草原,主要分布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地带;(2)森林和森林草原,主要分布于较高的山地;(3)其它还有疏林草原和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46.
目的:筛选适合分离纯化辣椒叶总黄酮的一种大孔树脂,同时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纯化工艺。方法:采用热回流法提取辣椒叶总黄酮,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考察6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HPD100、HPD450、HPD600、HPD826、D101、AB-8)对辣椒叶总黄酮的吸附能力与解吸能力,确定最佳树脂。通过动态吸附解吸实验考察此树脂对辣椒叶总黄酮的最佳分离纯化工艺。结果:通过对辣椒叶总黄酮吸附分离性能的分析显示HPD600为最佳树脂,最优工艺为:上样浓度为10 mg/mL,上样量为10 mL,洗脱体积为4 BV,洗脱液流速为4 mL/min,洗脱液pH为7,依次用水、10%、30%乙醇冲洗树脂柱,50%乙醇为洗脱液。纯化后的黄酮纯度435.4 mg/g。结论:该方法简便,操作简单,对辣椒叶总黄酮的纯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7.
血液化学成分的常数是檢查人体健康与营养状况以及诊断疾病的重要参考资料。测定我国人民血液化学成分的常数,以林樹模的报告为最早,测定的项目与人数也较多。但作者未曾严格规定条件作为血样品选择的标准。我们考虑到年龄、性别、营养与其他有关健康的条件,选出我医学院中正常成年学生数百人这血样品供给者,进行了15种血液成分的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纤维蛋白元、非蛋白氮、脲氮、尿酸、肌酸与肌酐、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钙与无机磷。这些工作是1955  相似文献   
48.
【目的】在人的鼻腔中鉴定出一种源自α-2-巨球蛋白的抗菌肽(命名为A2M3),并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作用和机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人类鼻液的质谱结果进行分析,并筛选潜在抗菌肽;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分析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时间杀伤曲线(time-kill curve);采用透射电镜、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 PI)摄取实验、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蛋白质泄露实验分析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膜完整性、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和荧光光谱实验探究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源自α-2-巨球蛋白的潜在抗菌肽A2M3,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5.0 μg/mL,且能在3 h内完全杀灭细菌。A2M3通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促使核酸和蛋白质泄漏,继而穿过细胞膜嵌入DNA的碱基对,影响细菌的基因功能,从而导致菌体死亡。【结论】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涉及多靶点协同作用,能够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菌的基因功能。这一发现揭示了从人体体液中筛选和分离抗菌功能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