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0 毫秒
31.
食(药)用真菌可以产生多种酶系家族来降解环境中的木质纤维素,从而获得营养或与植物共生或寄生。通过注释和比较不同营养模式的食(药)用真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酶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食(药)用真菌的生活模式,并进一步改善培养条件。本文系统地研究了46个食(药)用真菌和3个降解木质纤维素模式真菌的基因组,根据预测蛋白质组解析了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Hs)、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s,GTs)、多糖裂解酶(polysaccharide lyases,PLs)、碳水化合物酯酶(carbohydrate esterases,CEs)、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s,CBMs)以及附属活力酶(auxiliary activities,AAs)和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s P450)的种类分布。比较基因组学结果显示,食(药)用真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相关酶系家族的数量和种类差别很大,同时酶系家族的多样性与食(药)用真菌的生态类型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腐生营养真菌比共生营养真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酶类更多,而腐生营养中的白腐真菌和草腐真菌的酶系比褐腐真菌多。  相似文献   
32.
Genome shuffling(基因组改组)技术是借助递归式原生质体融合策略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遗传改良的一种新兴微生物育种方法。自2002年首次被用来培育tylosin高产菌株以来,目前已为育种工作者广泛采用。对Genome shuffling技术的原理及最近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局限性,并展望了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3.
了解2018-2019年福州市五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RVA)基因组特征.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49份RVA阳性标本进行核酸扩增,对扩增到的40份标本进行全基因组二代测序,获得G1P[8]型RVA毒株7株,G9P[8]型RVA毒株33株.根据VP7节段分型,40株RVA毒株中有30株G9-Ⅵ亚型、3株G9-Ⅲ亚型和7株G1-Ⅰ亚型;根据VP4节段分型,40株RVA毒株均属于P[8]-3亚型.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除了VP7节段外,序列差异比较大的有NSP4和NSP1两个节段.本研究获得11株G9P[8]型Waa-ike株(G9-P[8]-I1-R1-C1-M1-A1-N1-T1-E1-H1),22株NSP4节段重配的G9P[8]-E2株(G9-P[8]-I1-R1-C1-M1-A1-N1-T1-E2-H1),在测序的33株G9P[8]型RVA毒株中G9P[8]-E2重配株占66.7%.7株G1P[8]型RVA毒株均为Wa-like株.研究结果表明,2018-2019年福州地区流行的RVA毒株中G9P[8]-E2重配株已经成为优势株,为了更全面了解福州地区RVA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后续还需加大标本量持续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34.
改变治疗环境有益足癣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足癣彻底治愈的最佳途径。方法将临床已确诊的足癣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①特比萘芬试验组。②伊曲康唑试验组。③氟康唑试验组。④咪康唑霜试验组。每组分别设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求从治疗之日起采取预防真菌再感染的措施,如更换新鞋、袜及鞋垫,不与他人共用浴具等生活用品。对照组除应用抗真菌药物外,其他无特殊要求。结果4个试验组的治愈率(停药2周后)分别比4个对照组的治愈率(停药2周后)各提高27.1%、24.8%、26.6%、25.5%,经统计学处理,各组的x^2值均〉3.84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变皮损周围真菌的生存环境,是足癣彻底治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5.
刘晓丽  吴冰  王志玉 《病毒学报》2009,25(2):101-106
为了探讨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E1中二硫键对风疹病毒细胞融合活性的影响,在构建重组载体pBSK-SPE2E1的基础上,利用PCR定点突变与体内同源重组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11个突变体,分别将E1外功能区的11个半胱氨酸残基突变为其它氨基酸残基,从而去除一个二硫键,利用Giemsa染色法定性检测由此引起的细胞融合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导入的外源DNA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效率,血吸附检测重组表达的突变体蛋白的受体识别活性。结果表明E1外功能区的10个二硫键对RV的细胞融合活性都有重要影响,任何一个二硫键的去除均导致E1的细胞融合活性丧失;其中第5和第8个半胱氨酸残基所形成的二硫键与E2和E1的相互作用有关,第3、第4和第13个半胱氨酸残基所形成的二硫键可能直接影响E1的细胞融合功能。  相似文献   
36.
条纹斑竹鲨基因组的RAPD分析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11种随机引物对4 条条纹斑竹鲨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表明, 11种引物在每条个体上扩增的 DNA片段总数在77~84之间, 单个随机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目由1至11条不等,平均为7.5条 DNA 片段, 片段的大小在 300~2 800bp之间。个体之间的相似率在90%以上。 Abstracts 4 individuals of Chiloscyllium plagiosum were analyzed by RAPD method using 11 arbitrary primers. For the 11 arbitrary primers, each individual showed 77~84 bands corresponding to amplified products. Each primer gave 1~11 bands for each individual. On average, about 7.5 bands were obtained per primer per individual. The length of the fragment is 300~2 800 bp. The similarity between band profiles of the four individuals was over 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