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二.基因如何控制性状? 上面已经談到,摩尔根本人承认基因与其最后产物——性状的联系还有待于研究,这方面知識的貧乏,并不說明它对遺传学不重要。基因論提出以后三十多年当中,在这方面的进展还是不大的。正因如前一节所述,“基因是什么”这个根本問题既未解决,对于基因如何起作用当然也就沒有确定的统一认识。基因本身是不可能加以直接研究的,因而只有从一定的发育現象——所謂基因效应中加以推測,到目前为止,只有所謂生化遺传学的资料仿佛说明基因的作用是控制特定的酶的合成,但这种解释还未能与細胞学、生理学的基因概念统一起来。“遺传与代謝”的作者屡次指出:基因作用的最初产物或基因作用的初始阶段目前还不明了。  相似文献   
82.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与湖南省交界处,属于武陵山脉,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该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为昆虫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研究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动态变化,在春、夏、秋三季,选取茅坪、湾潭和独岭为样地,采用灯光诱集方法,对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分析了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科、属及种级)(H)、均匀度指数(J)和优势度指数(D)。结果表明: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昆虫分属21科173属227种,其中夜蛾科的丰富度最高达到62。随后是,尺蛾科和螟蛾科昆虫,它们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为58和25。从各科个体数来看,尺蛾科昆虫最多有423头,灯蛾科排第二,有351头,第三的是夜蛾科昆虫有336头。蛾类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蛾类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达到117;然后依次是秋季和春季。科级、属级和种级多样性指数也以夏季最高,分别为2.22、4.05和4.29。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以春季最高,分为2.40和0.12。研究得出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好。  相似文献   
83.
84.
作者是澳大利亚著名昆虫学家,长期在东南亚农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他在文中提出,害虫综合防治(IPM)的含义是综合害虫治理的方法以达到农业上的最大收益和持续发展,同时注意对环境有良好的影响。对小农户应提供确实可行的整套害虫治理方法,并开创他们能自行选择的机会;他们经过田间学校培训后可成为农作物管理专家,并对怎样防治害虫能作出有根据的抉择。与IPM有关的生物防治最近的发展包括:对害虫的准确鉴定、经生物工程处理和未处理过的生物杀虫药的应用、对转基因动植物的利用、及情报资料的收集。文章讨论了这些生物技术在东南亚地区水稻和蔬菜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以8及巴西大豆害虫和越南稻瘟病的治理,阐明通过农户、技术员和研究人员通力合作所获得的成绩对农业持续的发展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和基质组合的小型湿地模型净水效果及其与基质酶活性(脲酶和磷酸酶)之间的相关性, 并选出净水效果最佳的模型, 通过对两种植物(茭白和慈姑)和两种基质(石榴石和磁铁矿)进行组合构建不同的湿地模型, 对不同湿地模型进出水口水质和基质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 湿地模型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最高, 最高能达到98.87%, 最低也能达到58.06%, 对高锰酸盐的去除率最低, 最高37.91%, 最低2.51%; 湿地模型X5-X6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基本上都比X1-X4高, 总氮去除率平均高3%, 氨氮去除率平均高10%, 亚硝态氮去除率平均高10%, 总磷去除率平均高15%, 正磷酸盐去除率平均高20%, 高锰酸盐去除率平均高8%; 在相同种植数量的情况下, 茭白和慈姑混合种植的湿地模型总体上比茭白和慈姑单一种植的湿地模型具有更好的净水效果, 是实验中的最佳湿地模型; 湿地模型的脲酶活性与总氮去除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03—0.980), 脲酶可作为判定人工湿地去除养殖水体中总氮效能的指标, 湿地模型磷酸酶活性与高锰酸盐去除率总体上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21—0.992), 磷酸酶可作为判定人工湿地去除养殖水体中高锰酸盐效能的指标。研究为人工湿地植物和基质优化选择和基质酶活性评价净水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通过3'RACE克隆策略获得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 Gynostemmin的5个cDNA序列gynostemminⅠ~Ⅴ及其下游非编码区(3' untranslated region, 3'UTR)。它们的编码区长度除gynostemminⅡ为825 bp外,其余均为831 bp。其下游非编码区的长度分别为279、174、170、161和171 bp。在3'UTR中,gynostemminⅠ比另外4个多了两个小的茎环结构和一富含AU的不稳定子元件,其mRNA的稳定性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7.
从拟南芥中克隆了RD29A基因的启动子(Prd29A)及DREB1M基因的DNA片段,构建Prd29A:DREB1A融合基因,采用合成的接头将该融合基因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经鉴定,确认正确.  相似文献   
88.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core蛋白区的分子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多种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基因分型,但尚无一个“金标准”.为确定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最佳区域,从GenBank中筛选出15条对各成熟肽区域有注释,来源于不同国家地区的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对5′UTR区、core区、E1区、E2区及NS5B区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以5′UTR区建树基因分型不完全正确,而以core区、E1区、E2区及NS5B区建树,基因分型均完全正确,但同一基因型间的核苷酸演化距离存在差异.计算5条1a型序列的core区、E1区、E2区、NS5B区的核苷酸演化距离并和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演化距离比较,结果发现,NS5B蛋白区基因分型最能反映病毒株间的演化关系.同时分析各序列的core区的分子演化,为发明针对core区的新的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DNA条形码识别Ⅰ.DNA条形码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年来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发展热点.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公共数据库,并讨论了DNA条形码在检疫检验领域的应用前景.DNA条形码与DNA芯片技术的结合,将推动传统物种鉴定方法的更新,可在检疫检验领域中实现非专家检定,这对进出口口岸生物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引言近十年来,国内外对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机理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1-3〕,但磁场作用对瓜果类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工作很少见到报导,本文以上海甜椒、条茄和番茄等瓜果类蔬菜种子为试种,研究恒定磁场对瓜果类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期生长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利用华师科教仪器厂生产的高稳定度、高均匀度的Y型电磁铁产生0~100mT连续可调的恒定磁场,选用上海嘉定县长征蔬菜良种场提供的甜根,条茄和番茄种子。处理方法和测试指标:恒定磁场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取甜椒、条茄种子各200颗,分成两组,一组作对照,另一组用300mT的恒磁场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