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采用液体悬浮培养方法,研究胞外三磷酸腺苷(ATP)通过一氧化碳(NO)调节镉诱导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悬浮细胞氧化压力和死亡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镉离子(Cd^2+)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模式引起烟草悬浮细胞氧化压力和死亡水平的上升,而施加外源ATP可有效缓解Cd^2+诱导的氧化压力和细胞死亡。进一步研究发现,和外源ATP的缓解作用相似,NO的供体硝普钠(SNP)同样可以缓解Cd^2+诱导的氧化压力和细胞死亡水平的上升;且NO合成抑制剂(L-NAME)可部分解除外源ATP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外源ATP可通过NO调节镉诱导的氧化压力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52.
细胞外三磷酸腺苷(extracellular adenosine-5'-triphosphate)是植物细胞的重要信号分子。以烟草悬浮细胞BY-2(Nicotiana tabacum L.cv.Bright Yellow-2)为材料,探讨了胞外三磷酸腺苷对铅胁迫下细胞损伤、H2O2(过氧化氢)含量及H2O2清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b(NO32浓度的不断提高(30~400 μmol·L-1),细胞外三磷酸腺苷含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胞内三磷酸腺苷含量及细胞的受损伤程度逐渐增大;同时,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有所上升,并在200 μmol·L-1 Pb(NO3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不断降低。较之Pb(NO32胁迫下的细胞,对Pb(NO32胁迫的细胞加入外源三磷酸腺苷使得细胞受损伤程度显著降低,H2O2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弱,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实验结果表明,Pb(NO32胁迫诱导的植物细胞损伤和H2O2及其清除酶水平的变化能受到细胞外三磷酸腺苷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氨酚羟考酮片治疗,研究组予以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比较两组的镇痛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27%vs. 68.23%,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β-内啡肽(β-EP)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精神状况、心理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能够调节疼痛介质表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晚期癌痛有效、安全的阿片类药物。  相似文献   
54.
月季花发育过程中花色变化的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月季‘仙境’为材料,观测其正面和反面花瓣在开花过程中6个阶段的颜色和其花色的L*、a*、b*、C*、h*值变化,花瓣组织结构,以及pH值、花色素含量、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探讨月季花色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1)半开期时,花瓣正面红色最深,花色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在盛开期时达到最高。(2)pH越小时,花瓣红色越深,而且pH值小范围内的变动,就能导致花色的改变。(3)花色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上表皮,并且上表皮呈圆锥形小突起、下表皮为扁平状,故上表皮花色深于下表皮,亮度小于下表皮。(4)a*正面与pH值、花色苷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a*反面与L*正面、L*反面、b*反面呈正相关关系;L*正面与b*正面、L*反面与b*反面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5)众多影响花色呈现的因素中,正面(反面)花色主要是受到花色素苷(L*反面)的直接作用,其他因素则通过影响花色素苷(L*反面)间接影响花色的呈现。  相似文献   
55.
蒺藜苜蓿叶片光合作用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叶片光合效率对盐胁迫的响应规律,明确其土壤盐分阈值,该研究以盆栽蒺藜苜蓿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加盐的方式人工模拟盐胁迫环境,设置不同浓度NaCl处理(0、50、100、150、200、250、300、400mmol·L-1),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析了蒺藜苜蓿幼苗光合效率参数对土壤盐分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蒺藜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作用特征参数等具有明显的土壤盐分临界效应。在NaCl浓度为100~200mmol·L-1时,蒺藜苜蓿可维持较高光合生产力,此盐分范围内适宜的光合有效辐射(PAR)为600~1 300μmol·m-2·s-1,出现Pn最大值(20.7μmol·m-2·s-1)的NaCl浓度为150mmol·L-1,对应PAR为1 200μmol·m-2·s-1左右。(2)在NaCl浓度150mmol·L-1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和最大光合速率(Pnmax)逐渐增大;在NaCl浓度为150mmol·L-1时,AQY、Rd和Pnmax分别达到最大值0.030、0.605 7μmol·m-2·s-1、19.4μmol·m-2·s-1,而LCP达到最小值19.8μmol·m-2·s-1。(3)NaCl浓度为150mmol·L-1可作为导致蒺藜苜蓿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因素的转折点,并且随着NaCl浓度升高,其光合速率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的PAR降低。以上结果表明,蒺藜苜蓿对盐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较高盐分浓度下可获得较高的光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56.
以SGC7901和SGC7901/ADR为细胞模型,检测了冬凌草活性部位与化疗药物联用后,对SGC7901/ADR耐药性的逆转效应;冬凌草活性部位处理细胞后,检测耐药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变化、耐药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以及mdr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冬凌草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可以有效提高化疗药物阿霉素在SGC7901/ADR细胞内的蓄积,降低P-gp的表达,降低mdr1基因的转录。冬凌草逆转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ADR多药耐药性的活性部位是冬凌草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其逆转作用与抑制P-gp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7.
为了筛选出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的最适温度和鳞片层次,解决兰州百合种源不足、繁育周期长的问题,该文以兰州百合鳞片为材料,采用温度(20、25、30℃)和鳞片层次(外层、中层、内层)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二因素对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效果的影响。通过对鳞片疑似发病率、分化率及小鳞茎分化数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温度处理及各鳞片层次对鳞片疑似发病率、分化率及小鳞茎分化数的影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1)温度越高,鳞片的疑似发病率越低,在埋培2周时,20℃处理下疑似发病率最高(38.67%),30℃处理下最低(10%);各层次鳞片的疑似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外层中层内层。(2)在25、30℃处理下,小鳞茎分化率最高,埋培结束(6周)时分别为91.33%、90.89%;中层及内层鳞片小鳞茎分化率极显著高于外层鳞片。(3) 30℃处理下鳞片形成小鳞茎数最多,在埋培6周时达到每片2.00粒;同时中层及内层鳞片小鳞茎分化数显著高于外层鳞片。综上结果表明,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以选用中层(3~4层)、内层(5~7层)鳞片在25~30℃条件下繁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8.
肝细胞脂肪变性是丙型肝炎患者的突出病理特征,但丙肝病毒(HCV)诱导脂肪变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究HCV非结构蛋白5A(NS5A)参与诱导脂肪变性的可能分子机制,本研究以HCV NS5A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采集3~16月龄NS5A转基因小鼠和同窝非转基因小鼠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GC-MS)法分析脂质主要成分胆固醇酯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细胞中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基因肝X受体(LXR-alpha)、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alpha(PPAR-alph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同窝非转基因对照小鼠相比,3~5月龄NS5A转基因小鼠的肝组织没有发生显著的病理性变化,但6~16月龄的NS5A转基因小鼠的肝脏发生了显著的脂肪变性(47.1% vs 130%;P=0.003).与此相一致,胆固醇酯的含量在NS5A转基因小鼠的肝脏中显著升高(P < 0.01).RT 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小鼠相比,14月龄NS5A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基因LXR.alpha、SREBP.1c、FAS、SCD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 0.05),而PPAR alpha的表达则没有显著变化(P > 0.05). 以上结果提示,NS5A在小鼠肝细胞中可能通过调高LXR.alpha/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质重新合成,诱导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59.
海巴戟果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获得海巴戟水溶性粗多糖,经DEAE-Sephadex A-50分离纯化得海巴戟果水溶性多糖(MOCI)。经纸层析、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SepharoseCl-4B柱层析纯度鉴定表明,MOCI为相对分子质量均一的纯多糖。抗衰老活性研究结果表明,MOCI能有效清除.OH和O2^-.自由基。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卤地菊Wedelia prostrate(Hook.et Arn.)Hemsl.的乙醇提取物W40单体对非小细胞肺癌GLC-8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MTT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W40对非小细胞肺癌GLC-8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W40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W40对细胞凋亡的诱导;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结果:MTT实验表明,W40对GLC-82细胞有较为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表明,W40可以显著抑制GLC-82细胞增殖,且抑制程度呈现浓度依赖效应;细胞划痕实验表明,W4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GLC-82细胞的迁移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的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Stat3下游蛋白Bcl-2、Mcl-1的表达减少。同时,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多,并伴随Caspase-9、Caspase-3活化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酶切失活;p-BRAF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BRAF下游蛋白p-MEK、p-ERK表达减少。结论:W40通过抑制BRAF/MAPK/ERK及Stat3信号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