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沙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棘刘振山(河北省张家口市教委教研室075031)史文彬(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学院075000)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又叫醋柳、酸刺、黑刺。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8m,雌雄异株,叶互生或近对生,披...  相似文献   
52.
正"沉思:认真、深入地思考。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初次接触到"大河沉思"这一展览题目时,身为设计师的笔者不由产生了疑问,为何要"沉思"?怀揣着这个疑问,笔者首先去查询了"沉思"二字的字面含义,进而对展览主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作为一个极具严谨、理性特点的自然博物馆,一般将运用客观展示的方法,然而就是在这  相似文献   
53.
木犀草素1具有多种生化和药理作用。基于木犀草素结构的氨基醌化合物由木犀草素和胺类反应生成,由于引入氨基导致其水溶性提高。测定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可比较研究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大小,通过检测其对乙酰胆碱酯酶(ACh E)抑制和丁酰胆碱酯酶(Bu Ch E)产生的抑制作用,可能探索出新的阿尔茨海默症治疗途径。采用抑菌圈法考察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分别与苄胺、N-苄基异丙胺、N,N-二乙基丙二胺和二甘醇胺反应的产物2、4、5和14在大肠杆菌中抑菌圈半径分别为0.678、0.650、0.730和0.680 cm,对大肠杆菌存在抑菌活性,但效果有限。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有木犀草素与乙胺反应产物7有抑菌活性,抑菌半径为0.600 cm;而对于枯草芽孢杆菌,所有化合物均未表现抑菌活性。根据Ellman法中的96孔板法分别测试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的强弱。结果显示:仅木犀草素和异辛胺反应产物17表现出对ACh E的抑制活性(71.07%),对Bu Ch E抑制率较高的有木犀草素和乙醇胺及丁胺的反应产物11和9,抑制率分别为26.94%和17.05%。因此,基于木犀草素结构的氨基醌类化合物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抑制率较低,尚不适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发生胸腔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ICU中心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研究,均为全麻下行开胸术后住ICU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胸腔感染的发生情况,通过比较发生/未发生胸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ICU中心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在98例患者中,有15例发生胸腔感染,发生率为15.31%,以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为4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前抗菌药物的使用、胸管类型和ICU中心胸腔感染无相关性(P0.05),而年龄、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创口污染、原发病灶蔓延均和ICU中心胸腔感染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术前肺功能、引流管留置时间≥3d、手术创口污染、原发病灶蔓延均是造成ICU中心胸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85、3.714、3.571、5.731、6.172、6.081,P0.05)。结论:ICU中心发生胸腔感染会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较大影响,在今后临床工作中,需重视围术期管理,积极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通过使用 PARP酶的抑制剂研究了降低PARP酶的活性对外源基因转染效率及整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转染的外源基因的吸收及瞬时表达不依赖于PARP酶的活性,而外源基因的整合作用与PARP酶的活性有关。 Abstract: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lowering PARP activity on the transfection of cultured cells with foreigh genes was evalu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RP enzyme involved in the stabl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genes into the host genome.However,inhibition of PARP activity exhibited no effect on both the uptake into the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forging genes.  相似文献   
56.
白剌花硬实种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7.
用小鼠X、Y和8号染色体特异的DNA探针,与经DTT(dithiotreitol)和LIS(lithium-3,5-diiodosalicylicacid)解聚的小鼠附单精子进行三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o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以检测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并与MMⅡ染色体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精子三色FISH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1)方法敏感稳定,且简便快速;(2)在每一个体至少分析10000尾精子的基础上计算非整倍体单,因此结果更为准确;(3)能检测多倍体即减数分裂停止的发生率及停止的时期;(4)不仅能测定发生于试数分裂Ⅰ(MI)的染色体分离异常,还能检测发生于减数分裂Ⅱ(MII)的不分离和丢失.并对探针的选用、分析标准的建立以及三色FISH用于精于染色体分析的必要性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
香蕉束顶病(BBT)是一种发生有蕉类作物的严重病害,从带有典型香蕉束顶病症状的香蕉植株中按照检测植原体的方法提取DNA,扩增患病植株中植原体16SrDNA片段,证明香蕉束顶病中有植原体存在,对此扩增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片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核酸序列分析,并与已知植原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片段与Gr1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9.
以微铺展一硝酸银染色技术制备中国准鸡sc标本。电镜的定量SC组型分析表明:中国难鸡的so 组型和有丝分裂染色体组型有良好的一致性。并对个别SC与其相应的有丝分裂染色休在长度、形态士 的差异以及sc组型分析在鸟类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可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21三体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约95%患儿的超数21号染色体来源于母亲,且随母龄增加患儿出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首次运用胞质分裂阻滞法(CB法)对不同年龄女性体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其21号染色体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年龄的增加,女性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也随之增加,但21号染色体丢失无年龄效应, 且21号染色体不分离频率远高于其丢失。该结果表明,女性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与生殖细胞同样存在年龄效应。 Abstract  Trisomy 21 is the most common genetic desease in human. More than 90% is derived from mother. With the advancing of mother's age, the frequency of trisomy 21 is increasing. We detec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chromosome 21 missegregation and age in cytokinesis-blocked female lymphocytes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chromosome 21 specfic prob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age effect also exists in female somatic cells as in gam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