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背景】V-myb禽成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 MYB)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真菌中,在真菌的胁迫响应与致病性中发挥重要功能。枝孢菌(Cladosporium sp.)作为一类对锈菌有重寄生作用的真菌,具有极高的生防潜力,然而有关其MYB转录因子尚未见报道,对其MYB家族转录因子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有助于理解枝孢菌在重寄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目的】了解重寄生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SYC63菌株中MYB转录因子家族种类数目及在重寄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本特性进行预测,并结合锈孢子诱导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枝孢菌SYC63中包含22个MYB转录因子家族基因,所有MYB转录因子均含有SANT结构域,分子量为28.26-239.05 kDa,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为4.57-10.15,均为亲水蛋白;大多定位在细胞核,共有1R-MYB和2R-MYB两类,均含有响应病原菌的启动子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82.
辽宁省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沼螺(papafossarulus striatulus)是辽宁省的肝吸虫的重要中间宿主,我们从1978年3月至1979年10月(除冬季结冻期外),每月上、中、下旬通过现场和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对纹沼螺的交配,产卵,螺卵的发育,幼螺的生长及越冬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相似文献   
83.
84.
蛙科、蝮亚科、蝮属Agkistrodon(sensu stricto)已知约12种,基本上分布于古北界。我国已知产6种,个别种的分布可向南跨及东洋界的华中区。我国产种类中,intermcdius曾作为halys的亚种;blomhoffii亦曾作为halys的亚种,因而原订Agkistrodon blomhoffiibrevicaudus Stejneger 1907与Agkistrodon blomhoffii ussuriensis Emelianov 1929就曾相应改隶为Agkistrodon halys(Pallas)1776的亚种。近年来,有主张将intermedius恢复为种级(赵尔宓,1978;Gloyd,1978),赵尔宓等在讨论我国蝮蛇的种下分类时,亦提出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泼尼松灌胃与肌内注射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对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5只、灌胃组15只、肌内注射组15只),其中正常组大鼠作为阴性对照,予0.9%生理盐水灌胃2 m L/d;灌胃组大鼠给予泼尼松0.5 mg/(kg·d)灌胃;肌内注射组大鼠给予泼尼松0.5 mg/(kg·d);12周后测定离体的大鼠椎体骨密度及血清β-CTX、PINP水平变化,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测量股骨皮质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断裂载荷等生物力学指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灌胃组及肌内注射组大鼠椎骨骨密度值均显著性降低(P〈0.05);与灌胃组相比,肌内注射组大鼠椎骨骨密度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灌胃组及肌内注射组大鼠股骨的弹性载荷、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均显著降低(P〈0.05),肌内注射组与灌胃组大鼠的弹性载荷、最大载荷、断裂载荷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相比,灌胃组及肌内注射组大鼠中血清β-CTX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PI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灌胃组相比,肌内注射组大鼠血清β-CTX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PINP水平显著降低(P〈0.05)。骨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肌内注射组大鼠的骨小梁明显纤细疏松,造血组织明显减少,脂肪组织明显增多。结论泼尼松对大鼠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代谢指标都有影响,而肌内注射泼尼松比口服对骨密度、骨强度、骨代谢的影响更大,更易造成骨质疏松症。因此,建议临床使用泼尼松时选择口服作为给药方式更安全。  相似文献   
86.
在回顾iPS细胞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肝细胞治疗的研究现状,就iPS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肝病细胞治疗中的潜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希望促进iPS细胞在肝病细胞治疗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背景】产嗜铁素细菌(Siderophore-ProducingBacteria,SPB)是一类耐重金属性能较好的促生微生物,将其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标】为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种质资源,并探究产嗜铁素细菌对Cd~(2+)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从甘肃省临泽县宏鑫矿业尾矿区采集土壤样品,分离筛选出一株能够产嗜铁素且耐镉胁迫的菌株,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并测定其嗜铁素螯合基团结构类型及生长和产嗜铁素曲线,对菌株嗜铁素分离纯化后测定其荧光强度并进行紫外光谱扫描,最后探究嗜铁素及其产生菌对Cd~(2+)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经鉴定该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W-STS-8),能产生一种黄绿色嗜铁素——脓菌素(Pyoverdine),该嗜铁素同时具有异羟肟酸型和儿茶酚型2种螯合结构;其嗜铁素产量在菌株生长稳定期的后期达到最大值(68%),而且嗜铁素产量与菌株生物量呈正相关。嗜铁素经分离纯化后,在紫外灯(254 nm)下可见荧光,在400 nm处具有紫外光谱特征吸收峰。该菌及其嗜铁素对Cd~(2+)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W-STS-8菌悬液和嗜铁素处理后黑麦草种子发芽率显著上升,分别提高了73.14%和150.92%。【结论】对该菌株的深入研究,可为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种质资源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2 229份住院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非发酵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呼吸道与非呼吸道主要分离株的耐药率差异,以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分离自患者呼吸道、非呼吸道标本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测定采用K-B法,并比较呼吸道与非呼吸道标本所检出的主要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结果共检出非发酵菌556株,其中呼吸道标本366株,非呼吸道标本190株,前3位非发酵菌分离株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非发酵菌菌株ESBLs、AmpC、MBL、同产ESBLs+AmpC和同产ESBLs+MBL检出率分别为17.62%、13.67%、14.39、12.23%和6.12%,其中呼吸道标本分离株铜绿假单胞菌的ESBLs、AmpC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标本(均P<0.05),鲍曼不动杆菌的ESBLs、AmpC检出率明显低于非呼吸道标本(均P<0.05);呼吸道、非呼吸道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呼吸道与非呼吸道标本分离的主要非发酵菌分离株对同一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治疗不同部位非发酵菌引起的感染,要考虑由于感染部位不同而产生的耐药性以及药物有效浓度的差异,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9.
随着各种检查方法的应用,许多结肠的早期肿瘤被发现,但腹腔镜手术中,由于缺乏手的触感,不能直接触摸到肿瘤,从而使这些肿瘤的定位成为腹腔镜手术中的困难之一,目前术用的术中定位很多,主要有纤维结肠镜辅助、金属夹标记、染料标记法、术中腹腔镜超声探查、手助腹腔镜技术等等,本文就目前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常用的这些定位方法加以总结、分析,以供大家根据需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0.
重金属耐性真菌的研究是生物修复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了九州虫草(Cordyceps kyusyuensis)对于Mn的耐性及富集。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0—60 g/L)的Mn离子,测定其菌丝生物量、菌丝Mn含量、菌丝抗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水平以及菌体细胞离子交换量、Mn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九州虫草菌丝生物量与M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Mn浓度60 g/L为九州虫草菌丝生长极限浓度。菌丝中Mn含量随培养基中Mn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10 g/L Mn时,菌丝细胞中Mn积累量达到细胞干重的1.0013%。九州虫草菌丝中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可溶性糖浓度与培养基中Mn浓度呈负相关,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培养基中Mn浓度增大而显著升高,但变化趋势不同。九州虫草菌丝细胞不可溶性组分中Mn的量(91.51%—98.6%)显著高于可溶部分(1.40%—8.49%)。九州虫草菌丝细胞壁离子交换量(CEC)随着培养基中Mn浓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说明在九州虫草菌丝对Mn的富集过程中,其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器对于Mn结合发挥了主要作用,细胞质中可溶性成分对Mn的结合发挥次要作用。在Mn的胁迫下,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协同作用以清除大量自由基是细胞对锰耐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