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9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5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9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来源的50株白念珠菌的基因型及其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伊曲康唑、氟康唑和咪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白念珠菌rDNA 25S的Ⅰ类内含子包含区,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判断基因型(A型为450 bp,B型为840 bp,C型为450 bp和840 bp)。采用CLSI M27-A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50株白念珠菌对上述6种抗真菌药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50株菌分为3种基因型:A型30株,B型和C型各10株。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和咪康唑的MIC值较低,MIC范围依次为0.25~0.5μg/mL,0.125~0.5μg/mL,≤0.03μg/mL,0.25~8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较高,MIC范围分别为0.25~8μg/mL,0.5~64μg/mL。B型和C型对5-氟胞嘧啶的MIC值均为0.125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4%、70%。不同族别来源的菌株基因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菌株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疆地区白念珠菌分A,B,C三种基因型。汉...  相似文献   
102.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的重大问题。为探讨免疫预防对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对667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进行研究。这些孕妇按HBVe抗原(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分为HBeAg阳性组及阴性组、DNA阳性组及阴性组;按是否于孕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分为注射组及未注射组。婴儿于出生24h内均肌内注射HBIG100IU,并按0、1、6方案注射10μg重组酵母HBV疫苗;8~12月龄后随访婴儿,并进行HBV标志物(HBV-M)检测。667个婴儿中,20例感染HBV,免疫阻断失败率为3.0%。孕妇HBeAg阳性组免疫阻断失败率为8.7%,阴性组为0.2%,两组差异显著(P<0.001);两组婴儿对疫苗免疫应答率分别为83.0%和83.1%,无显著差异(P=0.988)。孕妇DNA阳性组免疫阻断失败率为8.1%,HBVDNA均≥6log10copies/ml。孕期注射与未注射HBIG组婴儿免疫阻断失败率分别为3.7%和2.7%,无显著差异(P=0.479);两组婴儿对疫苗免疫应答率分别为84.4%和82.4%,无显著差异(P=0.519)。孕妇HBeAg阳性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的免疫阻断失败率分别为8.4%和8.9%,无显著差异(P=0.892)。孕妇HBeAg阴性注射与未注射HBIG组的免疫阻断失败率分别为0.0%和0.3%,也无显著差异(P=0.538)。11例免疫阻断失败的婴儿中,10例出生时血清HBsAg已为阳性;8~12个月后随访,HBsAg仍持续阳性,提示为宫内感染。本研究证实,孕期注射HBIG未能提高婴儿对HBV疫苗加HBIG的免疫阻断效果。宫内感染可能是疫苗加HBIG免疫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采用降低孕妇血清HBVDNA的措施,如对孕妇进行抗HBV治疗,也许能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3.
大量采集新疆各地网衣属(LecideaAch.)地衣标本,发现1个中国新记录种L.hypocrita,4个新疆新记录种L.berengeriana,L.confluens,L.lactea,L.lithophila。文中对这些新记录地衣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反映地衣特征的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104.
几种昆虫水提和醇提物对灵芝深层发酵生产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高强  章克昌 《菌物学报》2006,25(2):308-315
研究了几种昆虫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灵芝深层发酵生产菌体和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毛虫水提物在剂量为30mg/L时,能促进灵芝菌体的生长,生物量从15.23±0.53g/L提高到16.26±0.67g/L。其它昆虫提取物对灵芝菌体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其中斑蝥提取物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灵芝多糖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蜣螂水提物在剂量为50mg/L时,能显著提高灵芝胞内多糖的产量,产值从1.93±0.09g/L提高到2.34±0.13g/L;地鳖虫醇提物在剂量为55mg/L,以及松毛虫醇提物在剂量为35mg/L时,对胞内多糖的生产也具有促进作用。此外,蜣螂醇提物在剂量为20mg/L时,对胞外多糖的生产具有促进作用,产量从520.3±20.2g/L提高到589.5±24.1mg/L。结果提示药用昆虫中含有促进灵芝多糖生物合成的功能因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将新疆南疆地区栽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小白杏应用于化妆品领域,发挥其保持皮肤弹性、柔软和透明的功效。方法:以小白杏杏仁油为原料,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通过改变乳化温度、时间、转速,使油相与水相搅拌均匀。结果:最佳配方为:杏仁油13%,羊毛脂4%,蜂蜡3%,尿素3%,乳化剂1.5%,温度85℃,时间7 min,转速140 r/min。结论:以新疆小白杏杏仁油为主要原料,可研制适合于干性皮肤的防皲裂护手霜。  相似文献   
106.
 以同处于干旱区的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和黑河下游(乌兰图格)断面为研究区, 比较了荒漠河岸林主要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spp.)、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在长期遭受不同干旱胁迫下的根、枝条木质部导水力和栓塞化程度的变化特征, 并分析了木质部导水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适应策略。结果表明: 1)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的导水能力显著高于塔里木河下游, 其中柽柳、胡杨、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根木质部的初始比导率(Ks0)分别高11.97、6.74、7.10和3.73倍, 枝条的Ks0分别高9.48、3.65、2.07和1.88倍, 地下水埋深导致的干旱胁迫程度不同是诱发荒漠植物导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 2)柽柳耐干旱能力最强, 适应范围较宽, 而花花柴、疏叶骆驼刺的耐旱性相对较弱, 适生范围较窄, 这可能与植物的根系分布有关; 3)干旱胁迫较轻时, 枝条木质部是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传输的主要阻力部位, 干旱胁迫严重时, 根木质部是限制植株水流的最大阻碍部位; 4)荒漠河岸林植物主要通过调节枝条木质部的水流阻力来适应干旱胁迫, 且其适应策略与干旱胁迫程度有关, 干旱胁迫轻时, 植物通过限制枝条木质部水流来协调整株植物的均匀生长; 干旱胁迫严重时, 植物通过牺牲劣势枝条、增强优势枝条水流来提高植株整体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临床相关性,提高对CHD的防治水平.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且确诊为CHD的患者82例,按照患者CHD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后,检测和比较患者血清Hcy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ey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6,r=0.738,r=0.802,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动态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可有助于预测CHD病变的发展并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8.
普氏野马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吉木萨尔野马繁殖中心的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背景.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5匹普氏野马线粒体DNA D-loop高变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测定15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高变区15464~15866片段序列402bp.检测到12种单倍型,包括37个多态位点,占全部序列的9.2%,其中转换位点24个、颠换位点20个、转换位点和颠换并存位点8个、缺失位点3个.A%+T%含量(56.1%)高于G%+C%含量(43.9%),平均A含量为28.4%,T含量为27.7%,C含量为29%,G含为14.9%.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0,单倍型多态性(h)为1±0.00116,核苷酸多态性(π)为2.90%.15匹普氏野马线粒体DNA D-loop高变区之间平均核苷酸变异率为2.48%.结论:研究表明我国新疆吉木萨尔野马繁殖中心的普氏野马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存在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禽巴氏杆菌C48-3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基因cpm39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通过PCR从禽巴氏杆菌C448-3。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pm39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d,并对目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Clustal X和Mega 2.1软件将测定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16种血清型巴氏杆菌株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cpm39基因大小为1002bp,与已知的16个血清型巴氏杆菌cpm39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1.5%~100%。结论:克隆得到禽巴氏杆菌C。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cpm39基因,该基因在不同血清型巴氏杆菌中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蛋白可以作为研制预防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