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关系到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前景,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在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中,绝大多数选择标记基因来源于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培育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安全型转基因植物的培育途径,包括共转化系统、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转座子系统、同源重组系统、不依赖于组织培养的简易转化技术及再生相关基因利用等技术,探讨了各种途径的优缺点,以期推动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和转基因植物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2.
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57,自引:8,他引:49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自动收集仪在华北平原9个监测点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为28.0 kg/(hm2.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量平均分别为3.76 mg/L和1.85 mg/L。不同地区比较,北京大气氮素沉降为32.5 kg/(hm2.a),明显高于山东和河北两省的23.6 kg/(hm2.a)。北京各监测点的大气氮素沉降也存在明显空间变异,东北旺、房山的氮素沉降水平较高,延庆、顺义的氮素沉降水平较低。大气氮素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6~9月份。氮素的输入与降雨量呈乘幂型正相关(r2=0.67),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以铵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2.0倍;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硝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0.79倍。在东北旺试验点近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等量降雨量条件下湿沉降输入的氮素(18~20.6 kg/hm2)明显低于混合沉降(26.3 kg/hm2),湿沉降的氮素输入仅占后者的73%,而混合沉降中的超量部分主要来自铵态氮,表明干沉降尤其是降尘带入的铵态氮也是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3.
冬枣果实硬核期对15N尿素吸收、分配及再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冬枣为试材,研究了冬枣果实硬核期土施15N尿素条件下N的吸收、分配和再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细根中的肥料氮比率(Ndff%)最高为10.64%,其次为新生营养器官.果实采收后,叶片和枣吊中的15N回撤;翌年萌芽前,粗根中的Ndff%最高(3.69%);盛花期,新生营养器官(当年生枣头枝、枣吊、叶片和花)中的Ndff%最高.果实硬核期施肥后,当年根系吸收的15N尿素主要用于营养生长(叶片、枣吊、根系),回撤15N优先贮藏于根系,休眠季节根系(54.01%)贮藏15N略高于地上部器官(45.99%),主要的15N贮藏器官为粗根(38.61%).地上部枝干中的贮藏15N从采果后到萌芽前含量变化剧烈,可作为贮藏15N营养诊断的“靶器官”,同期粗根中贮藏15N变幅较小,属长期 “库”.贮藏15N具有就近利用的特性,其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  相似文献   
74.
下一代测序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微生物、人类、动物、植物等的基因组分析.样品制备是开展大规模测序的必要前提和测序成功的根本保证.对大规模测序造成干扰的主要因素有: polyA干扰测序信号及高丰度基因对低丰度基因的掩盖等.文章以堇菜(Viola verecumda A.Gray)叶片为试材, 提取总RNA, 合成双链cDNA, 利用DSN核酸酶对双链cDNA进行均一化处理, 并对双链cDNA polyA进行了切除, 将处理后的cDNA进行了TA克隆, 挑取100个克隆随机测序.结果表明, 未处理的cDNA样本测序有15个克隆由于polyA的存在而影响了附近碱基的正确阅读, 独立克隆只有62个, 而处理后的cDNA样本经测序未发现polyA, 独立克隆有94个.序列分析发现, 经过处理的cDNA样本随机测序有两个克隆是经MALDI-TOF检测在样本中有蛋白质峰, 而基因克隆一直没有分离到的序列.以处理后的cDNA样本为模板扩增2个已知表达丰度差异较大的基因显示, 处理后这2个基因的PCR扩增产量差异明显减小.这些结果表明polyA切除、DSN核酸酶处理的cDNA样本完全满足大规模测序、寻找新基因的要求.  相似文献   
75.
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带鱼逐月渔获物胃含物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其摄食习性.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属于广食性动物.优势种类有少鳞犀鳕(37.99%)、蓝圆鲹(16.42%)和中国毛虾(10.03%).蓝圆鲹和尖吻小公鱼全年在全湾带鱼的食物中均有出现,是重要的饵料指标种类.摄食强度与饱满指数的季节差异十分显著(P<0.001),食物多样性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秋季最高,全年平均为1.97.聚类分析表明,北部湾带鱼在达到50%性成熟肛长值(190 mm)时,饵料由幼鱼的以小型浮游动物、中上层鱼类及甲壳类为主向成鱼的以较大型鱼类和头足类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76.
用做标记的两种酵母菌完整染色体DNA的简化制备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蒋继志  尚晓冬 《菌物系统》1998,17(2):174-178
已知分子量在小的染色体DNA分子标记是脉冲电泳研究中用以估算样本染色DNA分子大小必不可和的参照物。对用做标记的啤酒酵母和粟酒裂殖酵母完整染色体DNA几种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以及改进研究表明,液氮冷冻研磨法,凝胶包埋法以及凝胶包埋破壁法效果均很好,都得到大量染色体DNA,且彼此此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7.
笼养大紫胸鹦鹉的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晓君  杨岚 《动物学报》1998,44(3):277-285
研究了笼养大紫胸鹦鹉的行为活动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大紫胸鹦鹉一天中除静栖外,其余各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中午较小,而在早晚较大;在一年中不同月份间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时间比例也有变化,呈明显的年周期和日节律;节律变化与日出、日落时间、季节、温度等变化有关。大紫胸鹦鹉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静栖45.55%、身体护理16.66%、取食14.51%、运动10.60%、在巢8.98%、繁殖2.55%、社  相似文献   
78.
青霉素G酰化酶操纵子的负调控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G酰化酶(PA)操纵子的调节基因(pacR)存在于青霉素G酰化酶结构基因(pac)内部Dral-Taql一段约500bp的DNA片段内,此片段内含有2个ORF。2个ORF及其突变体分别克隆到pUC18得到一系列重组质粒,用这些重组质粒转化青霉素G酰化酶产生菌E.coliD816,测定克隆片段对PA表达的影响。如果克隆片段含有具功能的pacR,诱导剂苯乙酸(PAA)不能使由高拷贝却pacR表达的阻抑物全部失活,部分阻抑物结合pac操纵基因,阻碍RNA聚合酶对pac的转录,因此PA的表达量降低。结果表明,阻抑物是由pac结构基因内部的ORF2编码的蛋白因子,pacR即ORF2。RNA—DNA杂交实验证实了pacR在转录水平阻抑pac的表达。  相似文献   
79.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近年来又发现,某些神经细胞本身即具有内分泌机能。研究这两个系统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神经细胞的内分泌机能就构成了神经内分泌学的主要内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神经内分泌学的某些新进展。首先简单地介绍了神经内分泌的一般概念,然后重点综述了下丘脑肽类神经激素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0.
自桑兰叶甲分离出的一种微孢子虫(Mic-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州郊区罗岗的桑园及菜地捕捉到的桑兰叶甲Mimastra cyanura Hope成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卵圆形的微孢子虫(简称Mic-Ⅰ)。孢子大小为(3.35±0.46)×(1.96±0.17) μm;孢子具单核、双核两种类型;极丝10~11圈;孢子表面抗原的血清学类型与家蚕微粒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不同;在家蚕Bombyx mori体内以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发育,发育过程符合变态孢虫属Vairimorpha微孢子虫发育特征。Mic-Ⅰ微孢子虫对家蚕具强病原性,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也有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