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发展了一套测定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对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的生测系统。这套系统由嗅觉仪、风洞和风洞室组成。用这套系统测定了棉铃虫对萎蔫后的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叶、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叶、香椿Toonasisnensis叶、新鲜的芹菜与胡萝卜花挥发物以及苯乙醛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 ,萎蔫的枫杨叶、加拿大杨叶、香椿叶的挥发物均对棉铃虫处女雌蛾表现出显著的引诱作用 ,而对已交配过的雌蛾和雄蛾无明显的引诱作用 ;新鲜的芹菜与胡萝卜花挥发物对棉铃虫两性性成虫均不表现出显著的引诱作用 ;苯乙醛对棉铃虫处女雌、雄蛾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讨论了杨树枝把引诱棉铃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2.
构建重组 FN多肽 CH50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小鼠体内表达 ,研究其趋化与抗肿瘤作用 .采用重组 DNA技术构建表达质粒 ;体内进行基因转染 ,采用 RT- PCR鉴定导入基因的表达 ;通过肝素亲和层析、SDS- PAGE和 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 ;腹腔细胞计数、Giemsa染色分析以及肌肉组织切片与染色观察体内基因转染后的趋化作用 ;小鼠黑色素瘤模型研究基因转染抑制肿瘤的作用 .从 CH50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多肽的 c DNA,5′端加上小鼠 IFN- 5′端非编码区和信号肽编码区的 c DNA,3′端加上人 FN c DNA的 3′端非编码区 ;将重组 c DNA插入 p REP8质粒 ,即构建出p CH50 3质粒 .巨噬细胞在体内经 p CH50 3转染 ,然后在体外培养 ,能够产生 CH50多肽 .以p CH50 3分别进行腹腔基因转染和肌肉内基因转染 ,均可对免疫细胞产生趋化作用 ;p CH50 3体内转染可以使小鼠腹腔内黑色素肿瘤结节数降低 50 %~ 60 % . CH50真核表达载体 p CH50 3可在小鼠体内表达 ,体内基因转染可趋化免疫细胞和抑制肿瘤结节形成 ,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03.
构建重组FN多肽CH50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小鼠体内表达,研究其趋化与抗肿瘤作用.采用重组DNA技术构建表达质粒;体内进行基因转染,采用RT-PCR鉴定导入基因的表达;通过肝素亲和层析、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腹腔细胞计数、Giemsa染色分析以及肌肉组织切片与染色观察体内基因转染后的趋化作用;小鼠黑色素瘤模型研究基因转染抑制肿瘤的作用.从CH50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多肽的cDNA,5'端加上小鼠IFN-γ5'端非编码区和信号肽编码区的cDNA,3'端加上人FN cDNA的3'端非编码区;将重组cDNA插入pREP8质粒,即构建出pCH503质粒.巨噬细胞在体内经pCH503转染,然后在体外培养,能够产生CH50多肽.以pCH503分别进行腹腔基因转染和肌肉内基因转染,均可对免疫细胞产生趋化作用;pCH503体内转染可以使小鼠腹腔内黑色素肿瘤结节数降低50%~601.CH50真核表达载体pCH503可在小鼠体内表达,体内基因转染可趋化免疫细胞和抑制肿瘤结节形成,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105.
荔枝异形小卷蛾在格木纯林危害极为严重,导致其难以成林,目前对其形态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研究极少,限制其开展营林技术防控和生物防控技术等应用。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荔枝异形小卷蛾雌雄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荔枝异形小卷蛾触角为线状,成虫触角上存在着7种感觉器,即:刺形感器、毛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性感器、鳞形感器、锥形感器。绝大部分触角感觉器存在于梗节和鞭节上,并且多处于触角的腹面和侧面。其中毛形感器是最主要的感器,数量较大且分布较广。通过研究成虫触角感器为探索利用信息素防治该虫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6.
等重同位素标记方法,如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可以对肽段进行化学标记,之后通过质谱分析得到的报告离子的强度信息而实现对肽段的定量.目前,这种标记技术在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DiART也是一种等重同位素标记方法,且与iTRAQ的定量原理类似,但是其化学结构组成与iTRAQ有所不同,因而其定量特征有其独特表现.本研究通过对DiART标记的简单蛋白样品、复杂蛋白样品以及复杂样品中目标蛋白的定量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对DiART的定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同时与iTRAQ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iART方法在定量稳定性、准确性及动态范围方面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7.
本草基因组学极大地推动了药用植物分子育种、次生代谢网络调控和品质成因等研究的进程.本研究基于本草基因组学,从模式药用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基因组中克隆丹参COI1(SmCOI1)基因并初步分析其蛋白特征及表达模式.利用RNAi技术获得丹参COI1沉默株系(iCOI1).抗虫性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iCOI1株系叶片损伤指数上升,对昆虫咬噬耐受性减弱;同时,抗性相关基因WKRY70和NPR1的表达量在iCOI1株系中显著降低.进一步检测iCOI1株系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与积累情况,结果表明iCOI1株系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含量较野生型显著降低,其生源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C4H,RAS,HCT,HMGR,GGPPS,CPS,KSL,CYP76AH1的表达量较野生型显著下调,且与丹参COI1的沉默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丹参COI1基因参与调控丹参抗虫性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过程.本研究为丹参抗性研究和次生代谢过程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优质高产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肠道抗菌肽(AMPs)由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或分泌的一类防御性肽类活性物质,在肠道的先天性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猪肠粘膜上皮细胞可分泌β-防御素2(BD2)、β-防御素3(BD3)、RegIIIγ、溶菌酶(LYS)和血管生成素4 (ANG4)等多种抗菌肽。文章通过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分析新生仔猪RegIIIγ、ANG4、BD2、BD3和溶菌酶等抗菌蛋白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内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抗菌肽的mRNA水平在出生后均逐渐升高,但在断奶后的表达水平降低,随后又显著升高。此外在肠道中最主要的抗菌肽是溶菌酶和RegIIIγ,意味着这两种抗菌肽在肠粘膜的先天免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单链抗体(ScFv)是由一个重链可变区(V_H)、一个轻链可变区(V_L)经连接肽(linker)连在一起构成的单价小分子抗体,为使其能组装成双价,我们对一个抗人红细胞的ScFv进行了改造,将其连接肽由17个氨基酸[SR(GGGGS)_3]缩短为6个氨基酸(SRGGGS),强迫不同分子间的V_H和V_L组合成F_V,从而形成双价小分子抗体(Diabody),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后,显示:①具有血球凝集活性:抗人RBC ScFv虽可与RBC结合,但不能产生凝集  相似文献   
110.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鼠视网膜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和erb-B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表明:①EGF,EGF-R和erb-B分别在视网膜各层有不同表达;②EGF免疫反应着色不强,但有特异性地均匀分布在节细胞层(GCL)、内核层(INL)、外核层(ONL)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③EGF-R免疫反应着色以GCL和INL的细胞明显,分布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以细胞核更明显;④erb-B的分布类似EGF.但在ONL内出现一条较明显的着色带.对以上结果的可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