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铊(Tl)对敏感细菌的毒性主要由细胞内积累造成,这个过程与钾离子浓度有关。而铊耐性较强的林杆菌(Alsobacter metallidurans)SK200a-9的细胞内铊的积累与钾离子关系尚不清楚。主要分析SK200a-9细胞内Tl~+积累与K~+浓度的关系。以SK200a-9为供试菌、Bacillussp.HK1为对照菌测定添加不同浓度Tl~+、 K~+对细胞内Tl~+积累量的影响,添加1 mmol/L K~+时静止细胞内Tl~+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两株菌均在Tl~+浓度1 mmol/L时具有较好的生长,细胞内积累量分别达到最大值255.5和41 ng/mg DW。K~+浓度恒定时随着Tl~+浓度的增加,SK200a-9细胞内Tl~+浓度增加的同时K~+浓度减少。当Tl~+:K~+为1:5时SK200a-9菌体内Tl~+积累量最高,为419 ng/mg DW。在静止细胞实验中,K~+的加入使SK200a-9细胞内积累的Tl~+降低至40%,同时细胞内K~+浓度直线上升至120 ng/mg DW;而菌株HK1的变化不大。这些结果提示了Tl~+使用K~+转运系统进入到细胞内的可能性。SK200a-9细胞内Tl~+积累远大于HK1,其耐性机理可能是细胞内积累的Tl~+通过K~+作用排出细胞外。  相似文献   
82.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同源性,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blaOXA基因携带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探讨CRAB在医院暴发的影响因素。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重复CRAB共35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II及体外敏感实验筛选CRAB,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肠道细菌基因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析其同源性,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33株CRAB为ST 2型,1株ST 671型,1株ST 1199型为新发现的MLST分型。ERIC可分为A、B、C、D四型,A型9株,B型24株,C型1株,D型1株。CRAB及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30±0.258、0.534±0.402,P0.05);blaOXA-23、blaOXA-51、blaOXA-24基因携带与CRAB生物膜形成能力无明确相关性(P0.05)。生物膜形成能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性的获得呈现负相关。ERIC-PCR分辨率较强,且与MLST具有一定相关性。ST2型为主要流行菌株,患者的高危因素以及医护人员的消毒意识可能与CRAB的暴发有关。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不同的激素对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及组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萌发的最佳激素条件为6-BA 180.0 mg/L+GA_3 60.0 mg/L,两种激素可能有交互作用;多花黄精块茎外植体的最佳灭菌时间为12 min;最佳诱导外植体愈伤组织培养基为:6-BA 2.0 mg/L+2,4-D 0.2 mg/L+MS,低浓度的6-BA利于多花黄精块茎愈伤诱导;最佳诱芽培养基为:6-BA 6.0 mg/L+NAA 0.2 mg/L+MS和6-BA 4.0 mg/L+TDZ 0.2 mg/L+NAA 0.2 mg/L+MS,低浓度的TDZ对不定芽的诱导和生长有促进作用;最佳生根培养基为:IBA 1.0 mg/L+1/2MS,但是过高浓度的IBA会抑制根的诱导。通过多花黄精的繁殖技术的研究,以期为多花黄精的快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4.
目的:对因自身抗体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疑难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解决办法。方法:先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定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是由于自身抗体的存在,然后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选试验等排除自身抗体的干扰以便血型的正确判定。结果: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因自身抗体引起的有10例,其中温抗体7例,冷抗体3例,温抗体同时同种抗体阳性2例,冷抗体同时同种抗体阳性2例。结论:自身抗体会影响ABO血型的正确判定,选用合适的试验进行分析判断以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5.
甘肃黑河内陆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候鸟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黑河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位于其中游的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内陆河流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2008年分季节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该保护区湿地、农田村庄、人工林和荒漠4种生境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调查共记录保护区分布的鸟类17目35科116种,其中夏候鸟73种(占鸟类种类的62.93%),迁徙过路鸟20种(占17.24%),留鸟17种(占14.66%),冬候鸟6种(占5.17%)。其中,属于《湿地公约》的水禽56种。在湿地生境共记录鸟类70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60.34%,其中繁殖期在湿地生境栖息的鸟类有50种,绝大部分为夏候鸟(47种),留鸟只有3种;迁徙季节分布有44种鸟类,其中迁徙过路鸟(只在迁徙季节见到)有17种,占迁徙季节鸟类种类数的38.64%。村庄农田、人工林以及荒漠生境中,繁殖期和迁飞期共记录鸟类57种,夏候鸟有33种,留鸟有17种,迁徙过路鸟只有3种。甘肃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区是众多水禽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是我国候鸟迁徙西部路线上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86.
了研制高活性的重组猪β干扰素,对PoIFNβ成熟蛋白第3、7和164位的3个氨基酸密码子进行毕赤酵母偏嗜性改造并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PIB。pPICZαAPIB经S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菌株X33。多株PCR鉴定为阳性的酵母转化子经甲醇诱导发酵分泌表达了PoIFNβ, 其中B1株酵母的PoIFNβ产量最高,约为2.5×10.5U/mL,其表达量约为60μg/mL,比活为4.17×10.6U/mg。将发酵上清液用PEG20000浓缩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表达产物是分子量约为28kDa和25kDa蛋白的混合物,两者均可与PoIFNβ阳性抗血清发生特异反应。表达产物比PoIFNβ理论推导分子量(约20.8kDa)大,推测可能是表达产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糖基化。重组PoIFNβ对伪狂犬病毒在细胞中增殖可呈现抑制作用,并且rPoIFNβ对伪狂犬病毒在MDBK细胞上早期增殖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7.
低空急流对中国褐飞虱重大北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云轩  谢杰  向勇  徐希燕  刘宇 《生态学报》2009,29(11):5773-5782
低空急流是褐飞虱远距离迁飞的理想空中通道之一,为了揭示低空急流对褐飞虱北迁的动力作用机制,在全面分析2007年中国褐飞虱虫情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典型个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背景资料,对低空急流在褐飞虱北迁中的动力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低空急流作为一种大尺度天气系统,对2007年中国褐飞虱的重大北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虫源输送和降虫上;(2)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和强度变化对褐飞虱降虫时段、降虫范围、降虫量多少和主降虫区位置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3)逆推轨迹计算的结果显示:迁入主降区的褐飞虱是由低空急流输送的,这与其动力作用相吻合;(4)低空急流中的下沉气流对降虫区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在大相岭龙苍沟高桥河、清水河、黄沙河流域设置三块珙桐样地,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离散分布的理论拟合,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对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为:在幼苗到幼树阶段为聚集分布,逐渐过渡到大树阶段的随机分布.在幼苗到幼树阶段具有较强的聚集度,主要是因为珙桐种子散布比较困难和主要靠萌蘖更新.随着幼苗向大树发育的全过程,环境因子作用加强,种内、种间竞争加剧,幼苗、幼树呈现出较高的死亡率,林木自然稀疏,导致分布格局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89.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红火蚁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以高于发育起点温度的天数和有效积温作为决定性因子,年均降水量、海拔高度作为限制性因子,应用GIS中的Kriging空间插值功能将红火蚁在我国的适生性分布情况分为高度适生区、适生区、轻度适生区和非适生区.结果表明,广东大部、广西中南部、云南南部的少数地区、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是红火蚁的高度适生区.云南南部、两广北部、河南最南部、安徽西部、浙江大部、湖北中东部、重庆、湖南、江西和福建是红火蚁的适生区.轻度适生区分布于河北中东部、山东中东部、北京、天津、江苏中北部、安徽大部、河南大部、浙江西北部、湖北西北部、陕西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中西部和云南中部的少数地区.我国的西北、东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为红火蚁的非适生区.  相似文献   
90.
冷杉天然林下地表主要苔藓斑块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华  包维楷 《植物学报》2006,23(6):684-690
调查分析了大渡河上游藓类-冷杉天然林下5种主要地表苔藓斑块(锦丝藓、赤茎藓、大羽藓、塔藓及锦丝-大羽藓)的生物量, 同时测定了各斑块相关环境因子(斑块表面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及基质湿度等)。对苔藓生物量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表明, 不同苔藓斑块的生物量有差异, 且不同斑块环境因子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斑块生物量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显示, 苔藓斑块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显著, 苔藓生物量特征受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灌木层盖度及草本层盖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但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斑块苔藓生物量的影响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