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刘军  周一云  刘政 《生命世界》2012,(10):32-37
大量的古鲸鱼化石在世界各地被人们不断发现,给科学家研究古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载体和证据。2008年美国科学家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早期的鲸鱼长着强而有力的腿,它们当时主要靠腿部的  相似文献   
62.
刘军  周一云  刘政 《生命世界》2012,(10):24-27
2011年8月3日,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临近孔望山风景区,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19°36′、北纬34°36′的一处房地产项目在施工中,从距地表2.5米至3米深的地下淤泥中挖掘出一块鲸鱼脊椎骨化石。化石出土时呈灰黑色,质地如石,重约15公斤,大小约32厘米×22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国人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体积与肿瘤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1年10月70例确诊为前列腺癌并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总结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体积与肿瘤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肿瘤病理分级与根治性前列切除术获得最终病理分级具有显著差异(P=0.003);在活检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标本中,前列腺体积与高级别肿瘤发生率均呈负相关(P<0.05);小前列腺与阳性手术切缘、前列腺外侵犯及高级别肿瘤在单变量分析中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精囊腺侵犯及淋巴结侵犯则无相关性(P>0.05);在校正了年龄、体重指数及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后,前列腺体积与阳性手术切缘、前列腺外侵犯、精囊腺侵犯及高级别肿瘤发生率均呈负相关(OR<1,P<0.05),而与淋巴结侵犯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是高级别前列腺癌的重要预测因子,利用其对高级别肿瘤风险的预测能力可帮助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4.
表面活性剂分为化学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两大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新型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可通过改变瘤胃液乳化特性、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分泌酶活性、酶吸附能力和瘤胃发酵模式,来增强瘤胃微生物对粗饲料的降解能力,进而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综述提出了表面活性剂在反刍动物瘤胃营养调控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5.
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危害公共卫生和食品行业的一种重要人畜共患病致病菌.PCR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地运用到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之一.就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中的特异性鉴别基因、模板DNA制备等关键因素及多重PCR、巢式PCR、反转录PCR与定量PCR等主要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6.
长白山林区核桃楸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种群年龄结构、存活曲线统计和Leslie模型对长白山核桃楸种群在水胡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占优杂木林和杂木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核桃楸种群表现出衰退型的年龄结构特点,幼苗和幼树比例较小,种群在幼年期死亡率较高,反映出核桃楸种群15~20龄在个体经历了比较强烈的环境筛作用;Leslie模型预测显示,核桃楸幼苗数量和种群总数量在今后35年基本呈下降趋势,除在核桃楸占优的林分中种群维持增长外,在其它3中森林类型都表现出衰退趋势。因此,促进核桃楸的天然更新、加强幼苗幼树的抚育工作对长白山地区核桃楸种群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7.
赵琪  刘勇  程健  严晓敏  吴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813-1815,1804
目的:探讨NOD/SCID(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小鼠移植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CD34+细胞后免疫重建的特性。建立hu—NOD/SCID人鼠嵌合模型并观察其人源化免疫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分化特性、存活时间及其对HBV感染的清除作用。方法:1.NOD/SCID小鼠于C0603.5Gy照射后24h内尾静脉输注HUCBCD34+细胞;2.以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小鼠外周血中CD45+,CD3+,CD19+,CD56+等人源化细胞的比例;3.NOD/SCID小鼠于移植后第4wk注射HBV感染者血清并以未移植的NOD/SCID小鼠作为对照,注射同等量的患者血清;4.于感染后1、7、10、15天采血,免疫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其HBV—DNA含量。结果:1.HUCBCD34+细胞移植后第2wk,在小鼠外周血中检测出的CD3+CD8+T细胞、CD3+CD4+T细胞、CD19+B细胞、CD56+NK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8.6%、16.1%、13.1%和27.8%。各细胞比例随小鼠周龄而变化。所有移植小鼠存活时间均达9wk;2.移植后小鼠感染HBV血清后,病毒仅在感染后第一天检出,随后消失;未移植CD34+细胞的小鼠外周血HBV—DNA一直维持在103水平:结论:1.NOD/SCID小鼠经射线照射后移植HUCBCD34+细胞,在不加任何刺激因子的情况下小鼠可以长时间存活并重建免疫;2.hu—NOD/SCID人鼠嵌合模型小鼠免疫成功重建后,对HBV感染有快速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68.
采用AFLP技术对三株紫杉醇产生菌(HQD33、HQD43、HQD54)及HQD33菌株经复合诱变后再经原生质体诱变得到的两株诱变株UL50-6和UV40-19及其融合菌株J1-3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株紫杉醇产生菌分属不同的种属,同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实Z35-8,J1-3为两株不同的融合子,为下一步的基因工程育种工作中的基因定位和分子克隆提供丰富可靠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9.
病案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2002年开始实施的《医院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范》,对依法治档、规范病案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面对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医护人员应增强病案管理的法律意识。本文探讨了病案管理中法律观念与行为的内涵,分析了病案管理中法律问题表现形态和病案管理的内在需求,提出了病案管理法律观念与行为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70.
东海区大型水母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 2 0 0 4年 4月和 6月东海区中北部海域大型水母的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 ,分析了东海区大型水母的主要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温度、盐度环境的关系、以及主要种类间的个体生长差异。结果表明 :4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多管水母约占 75 %、霞水母约占 15 %和沙水母约占 5 % ;6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沙海蜇约占 6 0 %、多管水母约占 2 0 %和霞水母约占 10 %。其中沙海蜇和霞水母为往年东海区大量暴发的种类。沙海蜇为低温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12~ 17℃ ,主要分布于黄海冷水团伸向东海舌锋的锋面以北海域 ,密集分布区最高网产为 10 0 0 0 kg/ h左右 ;霞水母为暖水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2 0~ 2 5℃ ,主要密集分布于东海北部的暖水控制海域。黄海冷水团势力强弱可作为判别沙海蜇暴发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子。东海区大型水母主要优势种的生长速度以沙海蜇最快 ,其次为霞水母 ,而多管水母相对较慢 ,且个体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