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31.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四川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与檫木、香椿、香樟3种阔叶树种的混合凋落叶及纯马尾松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总酚和缩合单宁的变化特征.设置马尾松:檫木质量比为6:4、7:3、8:2,马尾松:香椿质量比为6:4、7:3、8:2,马尾松:香樟质量比为6:4、7:3、8:2混合处理.结果表明:经过180 d的分解,纯马尾松凋落叶缩合单宁的降解率为84.4%,混合凋落叶缩合单宁的降解率均高于纯马尾松凋落叶.在所有组合中,马尾松:香樟6:4混合凋落叶的缩合单宁和总酚降解率最高,分别为90.3%和68.6%,凋落叶的混合促进了马尾松凋落叶缩合单宁和总酚的分解.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马尾松与3种阔叶凋落叶所有混合处理缩合单宁的降解率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纯马尾松凋落叶、马尾松:香樟(7:3)和马尾松与香椿的所有混合处理总酚的降解率呈现在分解前90 d上升此后下降的趋势;马尾松与檫木的所有混合处理及马尾松:香樟6:4和8:2混合处理总酚降解率呈现上升趋势.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单宁和总酚的变化特征还与凋落物基质质量、凋落物分解相关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亮氨酸氨基肽)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32.
按认识规律对教材重新处理和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从生命现象的描述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从生物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性的宏观研究进入到与生命有关的一切领域的研究。初中各生物学科主要是讲述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对形态构造、生理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感性的描述较多,而高中生物学主要是阐述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其中理论性部分较多。因此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233.
张宏亮  项辉 《蛇志》1994,6(1):33-35
本文报告眼镜蛇毒注射液可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使动物免疫器官重量增加,而可的松则使免疫器官减轻;可使动物的血清溶血素水平上升(P<0.001);还可明显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P<0.01,P<0.001);明显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234.
强化龙葵富集镉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日渐兴起,获取与超富集植物高效互作的微生物是实现联合修复技术进步的关键。龙葵在镉农田污染修复中广泛应用。【目的】筛选可促进龙葵生长及富集镉的耐镉根际促生菌。【方法】从龙葵根际土分离耐镉菌株,筛选具有良好促生特性的菌株,水培试验考察镉胁迫下菌株对植物生长及镉富集能力的影响,确定可促进龙葵生长及富集镉的微生物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的初步鉴定。【结果】分离得到NT1、AXY1、AW2和AW1四株强化龙葵富集镉促生菌,经鉴定分别为Lysinibacillus sp.、Beijerinckia fluminensis、Achromobacter animicus和Herbaspirillum huttiense。上述菌株均可有效促进龙葵生长,增加其株高和干物质积累,提高地上部镉富集量。其中,NT1可使株高、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31.33%和62.65%,AW2可使地上部镉富集量增加37.29%。【结论】筛选所得菌株可为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提供实践依据,为研制田间施用生态功能菌剂做铺垫,用于农田镉污染的微生物-龙葵联合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235.
目的 了解许昌市2013—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13—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许昌市6年来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病例377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4.54/10万,总体保持较平稳趋势,不同年份发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046.76,P<0.05)。东城区、魏都区年均报告发病率都高。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每年4—7月出现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例为1.77∶1,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456,P<0.0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3~15岁人群,占84.06%,其中>10~15岁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6.39%。学生发病数最高,2342例,占62.02%。结论 许昌市2013—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效果较好。今后防控重心应放在人口密集场所和流动性大的地区,学生、托幼儿童应作为重点关注人群。建议对6岁组儿童加强接种一剂次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的疫苗。  相似文献   
236.
中亚热带4种森林凋落物量、组成、动态及其周转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婧  喻林华  方晰  项文化  邓湘雯  路翔 《生态学报》2015,35(14):4668-4677
为研究亚热带次生林保护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等功能过程的影响。采用凋落物直接收集法,比较湘中丘陵区3种次生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凋落物量、组成特征及其周转期。结果表明:4种林分年凋落物量在414.4—818.2 g m-2a-1之间,3种次生林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3种次生林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落叶对林分凋落物量的贡献最大,占林分凋落物量的59.9%—66.6%。杉木人工林和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的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呈"双峰型",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呈"不规则型"。优势树种的凋落物量对其林分凋落物量的贡献随林分树种多样性的增加而下降,杉木、马尾松凋落物量的月动态与其林分凋落物量的月动态基本呈一致变化趋势,但南酸枣、青冈、石栎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率最低(0.31),周转期最长(3.2 a),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分解率最高(0.45),周转期最低(2.2 a),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周转随林分树种多样性增加而加快。可见,次生林凋落物量大,且分解快,周转期短,有利于养分归还和具有良好地力维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37.
陈建国  闫文德  项文化 《生态学报》2015,35(22):7543-7552
为了研究中南丘陵区林-稻系统镉的迁移规律,2012年5月下旬至9月上旬(中稻稻季)在湘北汩罗市桃林林场选择两种类型的林-稻复合生态系统针对降水、地表径流、山塘水、稻田水及其中镉含量用收支平衡法进行了原位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以降水形式从区域外输入的镉是湘北地域地表系统主要的外来镉源,镉的输入主要集中在稻季的早期;(2)镉以雨水形式输入丘陵林-稻系统后,53%被林地截留,7.5%累积于山塘,11.6%存留于稻田,其余28.9%以稻田水和稻草、谷粒的形式输出林-稻系统;(3)不同林-稻系统比较,混-稻系统对外源镉的固持功能最强,松-稻系统其次,对照系统最弱,其原因在于各系统间岗地森林郁闭度存在差异,郁闭度大能增强岗地对镉的固持能力;(4)在岗地截留镉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山塘能够减缓系统镉的迁移强度;(5)岗地输入山塘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能加强镉在稻田中累积。综上所述,林-稻系统镉的累积与雨水常年输入镉有关,系统内岗地森林郁闭度、与有机物输出相关的森林类型影响镉在系统中的迁移和分配。  相似文献   
238.
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的入侵给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及乔木更新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揭示其繁殖特性和扩散机制, 在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下由林缘至林内60 m设置5个梯度, 采用机械布点法对垂序商陆的结实量、种子雨分布和扩散格局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1)垂序商陆的结实量与种子雨量由林缘至林内逐渐减小, 分别为2 273-1 846和1 382-621粒·m-2, 不同空间种子雨密度占结实密度的60.80%-33.64%, 平均为49.52%, 人为搂割及动物取食是种子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2)种子雨始于9月中旬, 林缘种子雨的发生早于林内, 种子雨的平均强度由林缘至林内逐渐减小, 在10月下旬和12月中旬各有一次种子雨高峰, 最大强度分别为32-4和59-5粒·m-2·d-1; 3)种子雨由林缘至林内散布范围逐渐减小, 同时随距母株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其中最大散布距离与加权平均距离分别为210-180 cm和94.32-63.03 cm, 整体加权平均距离为81.00 cm。表明垂序商陆种子雨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对预测其扩散潜力及群落结构组成趋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9.
以湘西南石漠化地区灌丛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功能群植物以及3种不同石漠化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下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 湘西南石漠化地区常见植物叶片平均N含量为12.89 g·kg-1,P含量为1.19 g·kg-1,N/P值为11.24,大部分植物生长受到N的限制.不同生活型之间植物叶片N含量为落叶灌木>常绿灌木>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P含量与N/P值为落叶灌木>多年生草本.不同科植物之间叶片N、P含量和N/P值差异显著,禾本科植物叶片N、P含量最低,与其他科植物共同受N限制;豆科植物叶片N含量和N/P值最高,主要受P限制.双子叶植物与C3植物叶片N、P含量分别高于单子叶植物与C4植物,N/P值差异均不显著.固氮植物叶片N含量以及N/P值均高于非固氮植物,P含量差异不显著.各样地中植物叶片N、P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N/P值与N含量的相关性显著,仅与中度石漠化样地P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石漠化程度之间植物叶N、P含量以及N/P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0.
为了揭示辽宁省冬季温室内越冬粉虱伪蛹的种类及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情况, 于2012年1月份在辽宁省不同县市区的温室作物上采集了17份粉虱伪蛹样品(每样品含30头粉虱伪蛹) , 镜检鉴别粉虱种类并利用mtCOI基因对烟粉虱生物型进行了鉴定; 检测了烟粉虱携带TYLCV情况并对其PCR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分析。结 果表明: 辽宁省冬季温室内存在越冬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与烟粉虱。17份粉虱样品中, 11份样品为烟 粉虱样品, 6份样品为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混合样品。混合样品中, 温室白粉虱仅在锦州凌海(LH)样品中占优势。17份烟粉虱样品(包 括混合样品)中, 仅有4份样品为B型与Q型混合样品, 其他13份样品烟粉虱生物型均为Q型。17份烟粉虱样品中有3份Q型烟粉虱样品检测 到TYLCV, 系统树分析进一步证实该病毒是TYLCV。调查结果为辽宁省粉虱与TYLCV的早期测报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