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述了中草药抗氧化作用机理及其评价方法、高效抗氧化剂的筛选、中草药抗氧化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中草药抗氧化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布朗葡萄藻分别在Chu13、Chu13×2和BG-11培养基中培养结果的比较,发现在气升式光照生物反应器中Chu13培养基最有利于布朗葡萄藻的生长和烃的合成,培养15d后,其生物量和粗烃质量分数分别为1.82g/L和58.7%;棕榈酸、油酸和亚麻酸是布朗葡萄藻的主要脂肪酸组成,Chu13培养获得的藻体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最高。Chu13培养基中布朗葡萄藻代谢规律的研究表明:粗烃含量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15d后粗烃产量达到最大值1.07g/L,不同生长周期烃的组成保持一致,布朗葡萄藻的烃主要由C33H56和C34H58组成;在布朗葡萄藻生长周期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著上升,培养15d达到64%以上。  相似文献   
13.
水母雪莲细胞悬浮培养合成黄酮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水母雪莲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黄酮积累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经15 d液体培养可获得最大生物量干重和黄酮产量分别为17.2 g·L-1和607.8 mg·L-1,通过调控基本培养基种类和有机添加物可提高雪莲细胞的生长和黄酮积累.获得的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雪莲细胞中的黄酮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肉苁蓉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分离提纯、药理作用和资源开发利用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生物诱导子调节植物组织次生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物诱导子对植物组织次生代谢的调节作用,包括生物诱导子的作用机制、生物诱导子的来源和种类以及生物诱导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4种红景天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大花红景天、云南红景天、长鞭红景天和库页红景天的茎和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大花红景天以茎为外植体诱导芽效果最好,其它3种红景天以叶为外植体诱导芽效果最好。云南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适合的芽诱导激素组合是0.1mg/L NAA和2.5mg/L 6-BA的组合,在该激素水平下两种红景天的出芽频率分别达到71%和84%;大花红景天和库叶红景天适合的芽诱导激素组合是0.5mg/L NAA和2.5mg/L 6-BA的组合,在该激素水平下两种红景天的出芽频率均达到80%。长鞭红景天和库叶红景天在添加IBA的培养基上容易生根形成完整植株,生根率分别达到87%和73%;经过炼苗后,长鞭红景天再生苗能够成功移栽,成活率达66%。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并且在地球物质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约99﹪的微生物目前还不能通过传统的培养方法得到纯培养物(即未培养微生物),给这些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环境基因组学的产生和发展。在不进行相关微生物培养分离的情况下,通过从环境样品中直接提取获得所有微小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并构建环境基因组文库;进一步利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从文库中寻找编码产生新的有生物活性产物的基因;通过对系统发育相关锚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从而确定特定生态环境体系中未培养微生物的种类结构组成及进化地位,并最终重建该体系中微生物群体的基本物质循环模式。此外,环境基因组学也可以在对未培养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发展合适的培养体系,最终获得某些特定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本文对环境基因组的构建及相关分析研究策略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其在微生物分类及生态学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微藻培养过程的光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培养过程中光的吸收、衰减以及光暗循环等特性是影响微藻的生长速度及其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微藻的光吸收过程、光在微藻培养液中的衰减特性以及微藻培养过程中的光暗循环特性,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各类光生物反应器中光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青蒿毛状根生长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5℃~35℃)对青蒿毛状根生长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发现25℃有利于毛状根生长,30℃促进了青蒿素生物合成。通过温度改变的二步培养技术(培养前20d温度控制在25℃,后10d温度提高到30℃),青蒿素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高于在恒温培养时(25℃或30℃)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