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了解宜昌市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宜昌市城区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用K-B法作药敏试验,并根据统计其耐药情况及耐药表型(模式)分析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 575株,耐药率依次为阿米卡星7.1%、美罗培南17.2%、头孢吡肟20.4%、头孢哌酮/舒巴坦21.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5%、环丙沙星23.1%、庆大霉素23.4%、头孢他啶25.0%、亚胺培南25.2%、哌拉西林30.4%、氨曲南34.5%、复方新诺明59.0%、米诺环素75.6%。多重耐药(MDR)和泛耐药(PDR)株分别占41.5%和0.17%。对各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分别耐药的菌株仍有13%~25.7%对阿米卡星敏感,提示在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β内酰胺类抗假单胞菌药加氨基糖苷类仍是一个很好的联合用药组合。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临床上感染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仍很棘手,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22.
幽门螺杆菌是常见的感染性病原菌,人类多种疾病发生与此菌感染有关。预防和治疗菌体感染及引发的相关疾病仍是现代医学面临的课题。实验利用原核表达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1~380 aa)免疫家兔,获得效价为1∶6 000的特异性抗血清,经硫酸铵沉淀法得到初步纯化的抗体。在体外模拟胃酸环境下(pH3.4)将抗体进行水解。SDS-PAGE结果显示,抗体的重链能被水解。水解后的抗体产物经ELISA方法检测,仍然具有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实验结论证实,在体外环境下特异性幽门螺杆菌抗体保护作用不会被胃蛋白酶的水解而破坏,提示口服特异性抗体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蒲桃种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蒲桃种肉普通粉和超微粉挥发油,采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蒲桃种肉普通粉和超微粉中分别分离鉴定出21种和15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1.994%和85.449%。蒲桃种肉的2种粉末挥发油成分中,共含有13种相同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β-石竹烯(18.623%普通粉、20.304%超微粉)。  相似文献   
24.
一株红壤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提高红壤磷素利用率,探讨溶磷菌溶磷机理。【方法】利用难溶性无机盐培养基从花生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溶磷菌C5-A,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菌株C5-A在NBRIP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确定其溶磷能力;利用液体发酵实验测定不同的碳源、氮源对菌株C5-A溶磷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C5-A在不同氮源培养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浓度。【结果】菌株C5-A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遗传稳定性较好。在FePO4和AlPO4培养液中,菌株C5-A的溶磷量和pH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菌株C5-A对磷酸三钙、磷酸铝、磷酸铁、磷矿粉均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最高溶磷量分别为125.79、227.34、60.02和321.15 mg/L;菌株C5-A对不同浓度的两种磷矿粉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分别以麦芽糖和草酸铵为碳源和氮源时溶磷量最高。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出10种有机酸,分别为草酸(葡萄糖酸)、乙酸、苹果酸、琥珀酸和5种未知有机酸,然而,乙酸而非草酸似乎是影响C5-A溶磷的重要有机酸。【结论】从红壤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难溶性无机盐具有较强溶解能力溶的菌株C5-A,有望为开发高效红壤微生物磷肥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5.
体色多型普遍存在于各昆虫类群,体色多型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而且多样的着色模式对于昆虫本身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研究体色多型对探讨昆虫遗传多态性、适应机制及生物进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昆虫体色多型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探讨昆虫多态性、适应机制及生物进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采用新旧肠杆菌的2种解释标准,分析肠杆菌的耐药性,比较2种解释标准的临床意义。收集本院2009至2010两年临床分离的912株大肠埃希菌、328株肺炎克雷伯菌,用Kirby-Bauer法作药敏试验,用WO-NET5.4软件先设置CLSI推荐的旧的肠杆菌解释标准,分析耐药性。再设置CLSI推荐的新的肠杆菌解释标准[1]修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解释标准,分析其耐药性。用肠杆菌旧的解释标准分析常规检测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236株产酶株;肺炎克雷伯66株产酶株;产酶株比非产酶株的耐药率高。用新的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解释标准:对于大肠埃希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提高5.2%;头孢他啶提高10.4%;头孢噻肟提高10.2%;氨曲南提高7.1%;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提高6.7%;头孢他啶提高4.3%;头孢噻肟提高10.1%;氨曲南提高2.5%;未向临床报产酶株。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新的解释标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分别提高了0.4%和0.6%,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提高了0.2%和0.6%。新的肠杆菌解释标准更能客观分析肠杆菌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耐药株的蔓延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阐明NDRG2(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2)在乳腺癌细胞中对CD24的调控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及Bcap-37中NDRG2和CD24的表达;通过腺病毒上调MCF-7细胞中NDRG2的表达,或利用siRNA下调Bcap-37细胞中NDRG2的表达,检测CD24基因和蛋白的变化。粘附实验检测改变NDRG2表达水平后对MCF-7及Bcap-37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MCF-7细胞中NDRG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Bcap-37细胞,而CD24的表达水平高于Bcap-37细胞;在MCF-7细胞中通过腺病毒载体上调NDRG2可以抑制CD24的表达并抑制其粘附能力,而在Bcap-37细胞中利用siRNA下调NDRG2的表达可以提高CD24的水平及细胞的粘附能力;结论:NDRG2通过影响CD24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的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28.
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复制及其中西药复方乳剂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人工复制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应用自制中西药复方乳剂对子宫内膜炎模型大鼠进行治疗。方法对实验大鼠子宫眼观病变、子宫内容物及单侧子宫指数进行检查,对实验大鼠子宫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应用3%冰乙酸对大鼠子宫进行刺激,第4天对大鼠子宫接种混合病原菌,能够稳定复制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中西药复方乳剂能明显降低大鼠子宫内细菌浓度、种类及单侧子宫系数,能明显减轻子宫的病理变化。结论中西药复方乳剂对子宫内膜炎模型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9.
臭氧对原位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合色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开顶式气室(OTC-1)研究了O3胁迫对原位条件下冬小麦叶片的光合色素、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O3浓度的升高,各个生育期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组成发生改变,且在灌浆期变化明显;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增大,丙二醛(M DA)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类胡萝卜素(C ar)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O3浓度低于1×10-7(φO3)时逐渐升高,而后急剧降低.可见O3促进了小麦叶片老化,加剧了膜脂过氧化,破坏了抗氧化系统功能,影响了叶片的正常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30.
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R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辐射、花药培养及杀配子基因效应已创制出一系列小麦-大赖草易位系.为在其中找出可能的纯合易位系、明确易位所涉及的相关染色体以及易位断裂点的确切位置,利用了已被定位于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长、短两臂上的67个探针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鉴定出3个纯合的易位系:T1BL*7Lr#1S、T4BS*4BL-7Lr#1S和T6AL*7Lr#1S.其中,易位系T1BL*7Lr#1S和T6AL*7Lr#1S中染色体7Lr#1的断裂点位于标记MWG808和标记ABG476.1之间,而1B和6A染色体上的断裂点都在着丝粒附近.易位系T4BS*4BL-7Lr#1S中染色体7L#1的断裂点位于标记BCD349和标记CDO595之间,4B染色体断裂点则位于标记CDO541和标记PSR164之间的长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