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6篇
  免费   989篇
  国内免费   3558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45篇
  1965年   19篇
  1964年   21篇
  1963年   21篇
  1959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豚鼠暴露于125dB SPL噪声下1小时后即刻、1天内耳组织中葡萄糖(46.0±18.3μg/mg蛋白,102.2±56.3μg/mg蛋白)及丙酮酸量(30.6±8.4μg/g蛋白,47.1±15.7μg/g蛋白)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葡萄糖26.4±8.9μg/mg蛋白,丙酮酸23.7±8.9μg/g蛋白),p<0.05。与此同时豚鼠听功能耳廓反射阈衰减dB值(30.0±12.2dB,44.8±2.5dB)显著地低于暴露前水平(49.4±2.9dB,46.2±1.9dB),P相似文献   
73.
74.
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对沈阳西部城市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75.
本文主要描述池塘养殖条件下鲥鱼幼鱼的生长与食性。1)1987—1989年8月至11月幼鱼生长迅速,快于同期珠江天然个体的生长速度;2)体长26.6—94.9mm的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植物出现率随个体增大而减少。食物共有18个属种,摄食频度为100%;3)幼鱼的平均饱满指数为75.70‰。各类食物重量百分比的顺序为:桡足类>枝角类>无节幼体>虾类溞状幼体>轮虫>藻类。  相似文献   
76.
本文报道了10株从腹泻病人分离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Sereny试验阳性,均携带侵袭性大质粒。经39种生化检测,除分解葡萄糖产气外均符合志贺氏菌属定义。各单项生化试验结果与Ewing(1986)描述的鲍氏志贺氏菌相符,与Edwards(1972)描述的鲍氏14型完全一致。血清学鉴定与鲍氏14型血清凝集阳性(++++),生理盐水对照阴性。噬菌体裂解试验支持上述结果。故将它们定为鲍氏14型产气变种。  相似文献   
77.
利用表面活性剂及还原剂处理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细胞,在培养液pH7—11范围内,可使C.utilis产生的尿酸酶快速地释放到胞外。当Triton X-100及巯基乙醇浓度为0.1%,培养液pH为8时,获得的最高酶活性为4.78u/g湿菌体,最适pH值为8—9,处理时间为4小时。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最高酶活性高于一般常规处理方法,即超声波法及透析法,它们的酶活性分别为1.9u/g湿菌体及0.76u/g湿菌体。  相似文献   
78.
从捣碎大麦芽的增菌培养液表面的悬浮物中发现很多细菌芽孢。纯化后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乳酸旋光性测定等表明,此菌呈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产芽孢,周身鞭毛,产物为DL-乳酸,系同型乳酸发酵类型。再经乳酸发酵试验,50℃发酵120小时,以葡萄塘为碳源,对葡萄糖的转化率为86.5%。以玉米糖化液为碳源,对糖的转化率为85.2%。  相似文献   
79.
中国假笼菌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薇  张克勤 《真菌学报》1991,10(3):200-202
  相似文献   
80.
躯体传入冲动抑制中枢性心肌缺血的脊髓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伟建  张荣宝 《生理学报》1991,43(2):141-148
本工作在58只尿酯-氯醛糖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人工呼吸,切断迷走神经的兔上进行。结果显示:电刺激正中神经(MN)和腓深神经(DPN)均能抑制或部分抑制下丘脑背内侧核(DMH)诱发的缺血性心电 ST 段偏移,以刺激 MN 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蛛网膜下腔注射(ith)吗啡(40μg)也能抑制这种缺血性心电变化。ith 纳洛酮(20μg)则可阻断刺激 MN 对中枢性心肌缺血的抑制作用。完整兔在刺激左侧 MN 或 DPN 后,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得胸 2—5(T_2-5)节段两侧中间外侧柱(IML)中亮氨酸脑啡肽(LENK)含量明显增加。在颈1(C_1)水平横断脊髓,以同样参数刺激左侧 MN,同侧胸髓 IML 中 LENK 含量明显增加,而对侧胸髓 IML 中 LENK 含量无明显改变;刺激一侧 DPN,T_(2-5)的两侧 IML 中 LENK 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刺激 MN 与 DPN 均能抑制 DMH 诱发的中枢性心肌缺血,但以MN 作用较明显。我们推测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通过脊上机制双侧性增加 IML 中 LENK 含量有关,MN 的抑制作用可能尚包括直接激活胸髓内的脑啡肽系统,增加同侧 IML 中 LENK含量,加强了对交感输出活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