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马桑内酯对培养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实验研究了马桑内酯对纯化培养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发现:(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马桑内酯作用2h可引起胶质细胞核内NF-кBp65的表达,8h达高峰,至24hNF-кBp65阳性胞核的百分率和平均光密度仍维持在高水平;预先用PDTC作用1h可完全抑制NF-кBp65的核表达,而TNFα单抗则可延迟NF-кBp65免疫反应阳性胞核出现的时间,阳性胞核百分率及其平均光密度也有所下降;(2)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发现马桑内酯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内TNFα含量升高,PDTC可部分对抗此作用,本实验表明马桑内酯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部分是由TNFα介导的。  相似文献   
22.
本文应用免疫电镜术观察到,在大鼠脊髓胶状质内,亮啡肽(LEK)阳性的轴突终末与某些未标记神经元的树突、或树突棘、或胞体形成突触。其中一些轴(LEK)树(未标记)突触为对称性的。因此。在胶状质内,LEK神经元可以突触后抑制方式影响其它神经元的活动。LEK终末之间的对称性轴轴突触提示LEK终末可能具有自身调节作用。我们也发现少量的LEK终末与由硬脊膜外注射辣椒泰所致的一级传入C纤维变性(DEG)终末之间也存在直接和间接联系。这些联系包括以下几种:(1)轴(DEG)→树(LEK)突触;(2)轴(LEK)→轴(DEG)突触样接触;(3)轴(DEG)→树(未标记)←轴(LEK)三联体。这些联系分别提示:(1)一级传入C纤维可直接兴奋胶状质内含LEK的中间神经元,这可能是LEK对痛信息传递进行负反馈调节的机制之一;(2)LEK通过轴轴突触对一级传入C纤维的活动进行突触前抑制的可能性不能排除;(3)LEK可通过对上述三联体中的未标记树突进行抑制来间接调节一级传入C纤维的传入信息。此外,由未标记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所形成的轴轴突触的存在提示,胶状质内非亮啡肽神经元也可通过轴轴突触以突触前抑制影响一级传入C纤维的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 (Interleukin 1beta ,IL 1β)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脑内PKACβ表达的影响 ,为阐明IL 1β在致痫中的作用机制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将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对照组、Glu组、IL 1β +Glu组、IL 1ra +IL 1β +Glu组和MCCG (2 methyl 2 carboxycyclopropylglycine +IL 1β+Glu组 (每组 8只 )。采用行为学测试及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 MCCG组大鼠痫性发作潜伏期 [平均 (1 1± 0 2min) ]较Glu组 [平均 (2 0± 0 3min) ]及IL 1β +Glu组 [平均 (1 8± 0 2min) ]明显缩短 (P 0 0 5 ) ,痫性发作持续时间 [平均 (4 6 4± 1 6min) ]明显延长(P 0 0 5 ) ,且发作程度加重 ,对照组及IL 1ra +IL 1β +Glu组无痫性发作 ;WesternBlot结果显示PKACβ含量在Glu组和IL 1β +Glu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均较对照组和IL 1ra +IL 1β +Glu组明显增多 (P 0 0 5 ) ,而对照组和IL 1ra +IL 1β+Glu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MCCG +IL 1β +Glu组PKACβ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 0 0 5 )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PKACβ免疫反应增强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海马CA3区及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层 ,其各组间的变化与WesternBlot结果一致。结论 IL 1β参与致痫 ,IL 1对Glu致痫的促进作用与PKA介导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作用于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运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核转录因子NF-k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ACM作用后30min即可诱导NF-kBp65的核内表达,2h达高峰。结论: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可溶性的神经活性物质使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兴奋性升高。  相似文献   
25.
地塞米松对TNF-α致痫大鼠海马GABAA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地塞米松作用下,肿瘤坏死因子(TNF-α)致痫大鼠海马GABAA受体表达的改变,从而研究癫痫发病过程中内分泌和免疫调节相互关系的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分别注射TNF-α、地塞米松(Dex) TNF-α以及生理盐水建立大鼠模型,运用S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GABAA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GABAA受体免疫反应主要定位于胞膜上.细胞计数及统计学处理表明: TNF-α组海马CA1、CA3区GABAA受体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及Dex TNF-α组显著减少(P<0. 01),而对照组和Dex TNF-α组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地塞米松对TNF-α致痫有抑制作用,提示地塞米松的抑痫作用和TNF-α的致痫作用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抑制性氨基酸受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IL-1β(interleukin-1 beta) 单独应用及与谷氨酸(Gluamate,Glu)联合应用对体外纯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血清剥夺培养24 h后,(1)加入不同浓度(0、10、100、1000 U/ml)的IL-1β;(2)加入浓度100U/ml的IL-1β分别作用24、48、72 h;(3)加入浓度100U/ml IL-1β 1mmol/L Glu分别作用24、48、72 h; 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1)不同浓度的IL-1β可使星形胶质细胞S和G2/M期的细胞指数较对照组增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IL-1β浓度的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更明显,同一浓度的IL-1β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减,(2)IL-1β与Glu联合应用较IL-1β单独应用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更明显.结论 IL-1β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并启动细胞周期进程,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增殖;IL-1β与Glu在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时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揭示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e contined medium,ACM)对大鼠脑内钙调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McCarthy和DeVellis的方法作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然后收集对照组ACM和CL激活的ACM。取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CL组(32只),对照组侧脑室注射未加任何刺激物的ACM 10μl,CL组侧脑室注射CL激活的ACM 10μl(按注射后的时间分为2h、4h、8h和12h,每个时间点8只)。观察两组大鼠的行为表现,用免疫组化检测脑内CaMKⅡ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脑内CaMKⅡ含量的变化。结果CL组大鼠有痫样发作,而对照组无痫样发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aMKⅡ在CL组的皮质和海马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皮质和海马CaMKⅡ亚基含量的结果显示,α和β亚基在CL各时间组与对照组的比较,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L激活的ACM对致痫大鼠脑内CaMKⅡ亚基α和β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8.
癫痫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综述了癫痫基因的定位,癫痫候选基因的筛查和癫痫相关基因的寻找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29.
大鼠海马触液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其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HRP追踪与电镜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白鼠海马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和皮质内联系。光镜观察在海马的多形细胞层和锥体细胞层等处可见散在的神经元被标记,而在室管膜层标记的细胞较多,它们分布于交织成网的阳性纤维中。透射电镜可见海马室管膜层的HRP反应阳性的神经细胞、树突末稍及神经胶质细胞。在海马室管膜上也见到了被标记的神经纤维。同时在海马室管膜层内还发现未标记的阴性轴突与被HRP标记的阳性树突构成的轴-树突触。上述结果提示海马为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存在的部位之一,其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并受到其它神经元的突触调控  相似文献   
30.
本文利用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在不同浓度马桑内酯(5μmol/L~250μmol/L)作用后12、24、48小时,应用双抗夹心法检测各时间点培养上清中γ-氨基丁酸和生长抑素含量。结果表明,各浓度中以25μmol/L马桑内酯作用最明显,在此浓度作用后12小时,γ-氨基丁酸分泌受抑(抑制率为8.3%),生长抑素分泌则增加(增加率为20.4%)。作用后24、48小时,γ-氨基丁酸分泌进一步受抑(抑制率为10.6%、14.5%),而生长抑素分泌则呈现增加幅度降低趋势(增加率为11.7%、8.2%)。与未加药组相比,γ-氨基丁酸在三个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长抑素只在加药后12小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对马桑内酯作用后两种神经递质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