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1.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对脊髓胶状质内GABA能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脊髓胶状质内有许多GABA能神经元胞体和末梢分布;标记的GABA能神经末梢可作为突触前成分与未标记的GABA形成输一树突触。未标记的末梢可与标记的GABA末梢形成输一轴突触。此外,标记的GABA能神经末梢还可作为突触前成分与标记的GABA能轴突、树突或胞体形成输-轴、轴-树或轴-体突触,即自调节突触。上述结果揭示:GABA能末梢可对脊髓胶状质内其它神经元产生抑制或脱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胶状质内含GAnA的神经结构可形成各种形式的自调节突触,并借此实现其对脊髓功能的复杂调节。  相似文献   
12.
糖皮质激素对癫痫大鼠海马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糖皮质激素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c-fos的影响。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2h后。导致动物急性癫痫样发作。海马内出现c-fos的高度表达。单纯向侧脑室注射糖皮质激素100μg以后,动物不出现癫痫行为。海马内也几科无c-fos表达,但先向侧脑室注射糖皮质激素100μg1h,再向侧脑室内注射马桑丙酯2h后,海马内c-fos表达明显减少。除双侧肾上腺一周,再向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2h后,动物癫痫发作更明显,海马内c-fos表达较单纯且马桑内酯致痫动物更强。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对马桑内酯致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癫痫提供了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帕金森模型小鼠黑质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帕金森病的机制。方法成年C57-BL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神经节苷脂GMI治疗组。应用TUNEL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小鼠黑质神经元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情况。结果TUNEL、Bcl-2和Bax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黑质致密部。模型组黑质神经元凋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神经节苷脂GM1组黑质神经元凋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在模型组Bcl-2阳性神经元和Bax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在神经节苷脂GM1组Bcl-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但Bax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神经节苷脂GM1可能通过增强黑质神经元内Bcl-2基因表达及抑制Bax基因表达的途径抑制黑质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小胶质细胞纯化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良现有的小胶质细胞纯化分离培养方法,建立稳定简便的培养模型。方法利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代替机械振摇纯化分离小胶质细胞;利用CD11b/c(OX42)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分离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进行鉴定,同时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及活化指标NFкBp65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细胞计数及MTT细胞活力测定检测纯化分离后小胶质的增殖情况。结果改良的方法可稳定的获得1.2×106个/培养瓶(75cm2,250ml)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达到98%,存活率≥95%,形态上以阿米巴样为主,继续培养3-5d,约半数细胞可转变为静止状态。NFкBp6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胞浆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合细胞计数及MTT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体外纯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多位于G0/G1期,培养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增殖。结论改良的方法易于操作,产量多,纯度高。为体外小胶质细胞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2,VgluT2)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和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方法研究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联系。结果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各层均有分布,特别是在Ⅱ层内侧部二分布都较为密集,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GABA阳性神经元周围有许多VGluT2阳性终末与其胞体或突起密切接触。结论小鼠腰髓背角Ⅱ层内侧部GABA阳性神经元直接接受兴奋性传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癫痫发病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及脑和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生理盐水对照(control)组(n=8);腹腔注射与致痫剂等容量的生理盐水.2.戊四氮(PTZ)组;PTZ 60mg/kg腹腔注射后2h、4h、8h、12h取脑,每个时间点各8只,检测下列指标:(1)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变化;(2)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的变化;(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癫痫发作4h后在大脑皮质和海马CA3区、CA1区和皮质内GFAP免疫反应明显增强(P<0.05);Western blot检测癫痫发作2h后cyclin D1的表达在皮质和海马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HPLC测定癫痫发作4h后大脑皮质中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的含量达到最高峰,分别为8.900±0.540μmol/g protein和17.500±0.526μmol/g protein,与对照组(分别为7.083±0.693μmol/g protein和7.017±0.419μmol/g protein)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海马内Asp的含量在癫痫发作后2h达到最高峰,为11.425±1.006μmol/g protein,Glu的含量在癫痫发作后4h达到最高峰,为17.698±0.250μmol/g protein,与对照组(分别为7.300±0.824μmol/g protein和10.925±0.323μmol/g protei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中Asp的含量在癫痫发作后2h达到最高峰,为82.65±4.81μmol/L,而Glu的含量在癫痫发作后持续增高,12h后达到72.80±3.66μmol/L.结论戊四氮致痫过程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增多,海马及皮质内星形胶质细胞激活,cyclin D1表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以上变化在癫痫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L-Glu对纯化培养的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促增殖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7组:①无血清培养基组,②含L-Glu(1m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③含MCCG(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④含MPEP(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⑤含L-Glu MCCG(分别为1mmol/L,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⑥含L-Glu MPEP(分别为1mmol/L,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⑦含L-Glu MCCG MPEP(分别为1mmol/L,100μmol/L及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L-Glu促进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单独加入mGluRs的竞争性拮抗剂MCCG或MPEP则L-Glu的促增殖作用减弱,同时加入两种拮抗剂则L-Glu的促增殖作用消失.结论 L-Glu通过作用于mGluR3和mGluR5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两者可能在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谷氨酸钠诱导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周期同步化处理的培养星形胶质细胞(1)加入不同浓度(0、10、100、1000 nmol/L)的17β雌二醇;(2)加入浓度100nmol/L的17β雌二醇分别作用24、48和72h;(3)加入浓度100 nmol/L17β雌二醇和1mmol/L谷氨酸钠分别作用24、48和72h;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1)100、1000nmol/L 17β雌二醇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效果明显;(2)100 nmol/L17β雌二醇具有强化1mmol/L谷氨酸钠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一直延续到72h.结论雌激素具有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与谷氨酸钠共同作用,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信号交流及其与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从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信息交流出发,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自已的工作基础,对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深入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仁酸致痫大鼠海马组织AMPA受体GluR2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了研究AMPA受体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海仁酸致痫大鼠海马组织AMPA GluR2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侧脑室注射海仁酸后 1h ,4h ,12h ,2 4h及 7d ,大鼠海马CA3区及齿状回GluR2的表达明显减弱 ,显微图像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 ,KA 4h ,KA 12h ,KA 2 4h ,KA 7d组大鼠海马组织GluR2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癫痫发作过程中AMPA受体 GluR2亚单位表达改变可能与癫痫发作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