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现有猪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优化。以巴马小型猪为供体,采用超数排卵技术,采集5~6日龄的胚胎(囊胚/桑椹胚),比较冷冻方法、胚胎承载工具胚胎、透明带处理和冷冻胚胎移植受体对猪胚胎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方法I[胚胎首先在冷冻液1(TCM199+20%FBS+10%EG+10%DMSO)中平衡3min,然后立即转入冷冻液2(TCM199+20%FBS+20%EG+20%DMSO+0.4mol/LSUC)中并在1min内装管(每管含2~6枚胚胎),直接投入液氮保存]与冷冻方法II[透明带完整的胚胎在NCSU23(含7.5μg/mLCB)培养液中平衡25min,13000×g离心12~13min,然后在含2mol/LEG的NCSU23中平衡5min,再在含8mol/LEG+7%PVP的NCSU23中快速漂洗,装进OPS/GMP管,放入液氮保存]冷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GMP法能显著提高冷冻胚胎存活率(83.8%vs77.6%,P<0.05)和囊胚细胞数(47.5vs53.1,P<0.05);以0.5%链蛋白酶(Pronase)处理透明带10s,虽然对猪胚胎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能...  相似文献   
472.
冬季鹅喉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12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鹅喉羚冬季昼间行为。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警戒、休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比例雌羊为68.0%、7.0%、19.6%、5.0%、0.4%,采食行为消耗的时间最多,“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雄羊为29.6%、19.2%、29.3%、20.6%、1.3%,采食行为所消耗时间仍占最多,但较雌羊已大幅减少。无论雌雄,各行为在10 min观察期内所占据平均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其他”行为在10 min观察期内所占据平均时间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外,雌雄其余4类行为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雌羊采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在11:00—12:00、13:00—14:00和17:00—18:00;移动高峰出现在13:00—15:00和18:00—19:00;警戒最高峰出现在13:00—14:00;休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在12:00—13:00和16:00—17:00。雄羊采食行为也有3个高峰,分别在10:00—11:00、13:00—14:00和17:00—18:00,但不如雌性明显;移动行为在13:00—14:00和18:00—19:00有2个高峰;警戒行为在13:00—14:00和18:00—19:00出现小的高峰;休息在15:00—16:00达到最高峰。雌性鹅喉羚采食、移动、警戒、休息行为在各个时段差异均显著,而雄性则是采食和警戒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73.
刘伟 《人与生物圈》2009,(2):120-123
一直在美国读博士的刘伟,这几年每年都有四五个月的时间在卧龙保护区作研究,已经第五个年头了。5·12地震的前一天,刘伟到达卧龙自然保护区,原计划要在那里工作五个半月,但是地震发生后,他的研究变成了参与救援。在此后的大半年时间里,7月、9月、10月及2009年2月,他又先后四次进入卧龙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研究。下面一组图片就是他在地震当时及其此后了解到的卧龙保护区的状况。  相似文献   
47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组织的生长和血供密切相关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被公认为是诱导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的一种细胞因子 ,其自身也和骨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VEGF及其受体分子结构、其在骨发育和骨损伤修复中所起作用、以及目前常见应用方式的相关研究作一系统性回顾 ;阐述了VEGF在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积极影响 ,增强其表达的相关条件 ,以及各应用方式的利弊 ;从而展示了VEGF在骨缺损修复中的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75.
Jolly - Seber 法估算长爪沙鼠种群参数的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2000 年6 月~10 月群居性长爪沙鼠野生种群的标志重捕资料为依据, 采用Jolly - Seber 模型估算了该鼠种群参数, 结果表明, 长爪沙鼠个体间具等捕性(Leslie 法检验) , 研究期间取样个体的重捕率平均为89.7 %(77.4 % ~ 100 %) ; 参数估计结果具有合理的生物学意义, 认为采用该模型估算长爪沙鼠种群参数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476.
2005年5月和8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北部典型草原调查了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种群的感染特征,分析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的感染率与其性别、年龄、体重及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感染率没有性别差异,雄鼠与雌鼠的感染率相当;但是与布氏田鼠体重/年龄密切相关:幼鼠的感染率较低,成鼠感染率较高,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布氏田鼠达到一定的年龄(或体重)后才可感染肝毛细线虫病,其最低感染体重为24.3 g。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对肝毛细线虫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同一样地不同季节感染率不同,本次调查显示,2005年5月份感染率高于8月份群体感染率,同一样地的春季感染率与秋季感染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77.
常见生物生长模型的时差性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曲线是估计生物年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对生物年龄的计算起点时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情形.例如在一些有关哺乳动物生长的研究中,年龄有出生年龄和受精年龄的区分.这种年龄计算时间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一些生物生长模型出现不同的拟合结果.本文分析了4种常见的三参数生长模型(Spillman、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的时差性特征.结果表明,这4个方程均具有时差不变性,即无论时间(年龄)起点如何,它们对生物生长数据的拟合结果都一致.文中还引用了小毛足鼠体质量生长数据,采用两种年龄进行了实例比较.  相似文献   
478.
将新城疫病毒(NDV)F48E8株融合蛋白基因导入鸡痘病毒(FPV)插入载体pFG1175-1的P7-5启动子下游,得到转移载体pFG1175-1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该质粒转染FPV282E4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过多次蓝斑筛选纯化,获稳定的重组病毒rFPV-NDF。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rFPV-NDF感染的CEF中表达了NDV的融合蛋白。用rFPV-NDF免疫的SPF试验鸡能产生对NDV强毒攻击的免疫力,保护率达96.3%。  相似文献   
479.
探讨区域尺度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估优势树种(组)的固碳能力,可为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百山祖国家公园保存了我国东南沿海最为典型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但百山祖公园碳密度和碳储量的特征还不清楚.本研究以百山祖国家公园公益林为对象,利用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基于浙江省各优势树种(组)的相容性生物量...  相似文献   
480.
兽类物种多样性高,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系统类型和兽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多数生态系统的兽类物种资源情况仍未完全掌握,许多区域缺乏调查记录或长期监测资料。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兽类动物资源保护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兽类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以下简称兽类网)于2011年启动建设,结合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背景下的国家重大需求,以陆生兽类及其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先后建立了55个监测样区,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发表有关论著180余篇(部),其中红外相机工作日累计超156万天,获得图像775余万张;同时,推动建立了我国兽类多样性监测标准化技术体系和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对兽类群落组成、种群动态和行为变化以及关键驱动因子开展长期监测研究,为我国重要兽类资源保护、有害生物管控提供先进技术和科学数据支撑。本文回顾了兽类网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在监测技术方法、编目发现、行为生理、种群、种间关系、群落和保护管理方面的监测与研究进展。未来需加强技术和学科交叉,聚焦多尺度、多维度、多营养级的综合研究应用,为全面、深刻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