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免疫应答中,由巨噬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IL-1),不仅是介导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因子,同时也是诱导激素对免疫应答进行反馈调节的一种重要媒介。胰岛素对免疫应答有促进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应答有抑制作用;IL-1在低浓度时促进胰岛素分泌,在高浓度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并诱导糖皮质激素产生。因此,不同浓度的IL-1可分别诱导激素对免疫应答的正负反馈调节,这种双向调节作用是维持免疫应答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2.
李云端  陈化南 《昆虫学报》1991,34(4):496-498
1986年在土壤甲螨调查工作中,于西南农业大学竹林土壤中采得甲螨多头。经研究其中2头属洛甲螨科疹丘甲螨属新种。定名为棘疹丘甲螨,新种 Papillacarus echinatussp.nov.。描述如下。本文长度单位均为μm。 棘疹丘甲螨 Papillacarus echinatus Lee et Chen 新种(图1—2) 体色:黄褐色,体长:532—539,体宽:224—227。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单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7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结果正常者65例为对照组。分别收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1天、治疗第3天和治疗1周后3个不同时间节点的粪便标本,同时收集对照组的粪便标本,通过FISH实验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含量差异,同时通过16S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进一步明确观察组患者3个时期肠道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乳杆菌与对照组的数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1天双歧杆菌值为6.2%±0.56%,治疗第3天为4.3%±0.34%,治疗1周后为8.7%±0.56%,对照组双歧杆菌值为9.4%±0.98%。观察组患者治疗前1天乳杆菌值为5.4%±0.86%,治疗第3天为4.9%±0.24%,治疗1周后为6.1%±0.72%,对照组乳杆菌值为8.3%±0.51%。治疗前1天与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SrRNA/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观察组患者在3个治疗时期中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对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在治疗第3天较低,1周后有所回升;大肠埃希菌数量在治疗第3天亦较低,但1周后没有明显回升。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健康人相比有所下降,肠道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失调可能影响其发病和转归。  相似文献   
94.
(1)通过107种植物对家蚕的脱皮活性试验,发现唇形科植物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S.etZ.)是一种新的含蜕皮激素的植物。蜕皮激素收得率是0.029%,熔点239—242℃,TLC Rf 0.5—0.6(黄绿色),并经光谱分析证明为β-蜕皮激素。 (2)从资源丰富的植物土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中提取了β-蜕皮激素,并进行了蚕用试验与推广应用研究,证明活性及效果稳定,并提出了简易的制作生产方法。 (3)在试验中发现从川牛膝(Cyathula capitata Moquin-Tandon)根提取的Cyasterone给蚕添食大剂量(5微克/头或以上)时蜕变为幼虫-蛹混合型,而添食小剂量(1.5微克/头)蜕变为正常的蛹。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纤黏连蛋白重组多肽CH50对黑色素瘤B1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CH50多肽抑制肿瘤生长、侵袭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小鼠腿部皮下注射B16细胞建立肿瘤动物模型。采用明胶电泳法检测B16细胞和黑色素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和激活;以CH50多肽体外处理B16细胞或体内表达CH50,观察CH50下调MMPs表达以及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 B16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主要表达MMP-2,而在肿瘤微环境中则同时表达MMP-2和MMP-9。肿瘤组织中MMPs的表达明显高于体外培养B16细胞。CH50多肽对体外培养B16细胞的MMPs表达和激活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处理后的B16细胞进入体内后表达MMPs的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体内转染表达的CHSO多肽亦可明显抑制肿瘤表达MMPs、并抑制肿瘤侵袭能力。结论 纤黏连蛋白重组多肽CHSO可以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和激活,从而抑制黑色素瘤生长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膜型Tim-3分子对H2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探讨膜型Tim-3分子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以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大腿肌肉建立小鼠实体瘤模型,采用原位注射裸DNA的方法在小鼠体内表达膜型Tim-3进行基因治疗,观察Tim-3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RTPCR技术在肿瘤生长不同时期检测Tim-3对4-1BB、IFN-γ、galectin-9等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膜型Tim-3对脾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毒活性的影响;观察Tim-3 +4-1 BBL协同抗肿瘤作用.结果 体内转染表达Tim-3对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小鼠荷瘤早期,Tim-3可提高脾细胞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的增殖反应和对H2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Tim-3与4-1BBL协同作用时抗肿瘤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膜型Tim-3可在免疫启动阶段作为正向免疫调节因子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可与4-1 BBL协同产生更强的抑瘤效应.  相似文献   
97.
肿瘤细胞混合肽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细胞冻融、加热沉淀及酸处理等基本生化技术, 从肿瘤细胞中获取混合 肽; 将热休克蛋白70与肽体外结合, 观察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以及增殖的淋巴细胞对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并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增殖的淋巴细胞类型; 分别通过对腹腔和腿部肌肉接种了H22肝癌细胞的BALB/c小鼠进行热休克蛋白70-H22抗原肽复合物免疫注射, 观察小鼠肿瘤的抑制和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情况. 另外, 对免疫的小鼠采血进行肝、肾功能检测. 结果显示, 获取的混合肽中含有肿瘤特异的抗原肽, 其经热休克蛋白提呈后, 体外可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增殖, 增殖的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 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体内对腹水型和实体瘤型肿瘤的生长均可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同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并且这种体内免疫对小鼠肝肾功能不产生影响, 不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8.
研究了重穗型杂交水稻培矮 6 4s/E3 2的灌浆过程和强、弱势颖花中内源IAA、ABA和GA1 GA3水平的动态状况。籽粒发育过程中不同内源激素水平高低依次为 :IAA >GA1 GA3>ABA。IAA和ABA水平在强势颖花中较高而GA1 GA3水平在弱势颖花中较高。 3种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谷粒增重速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 ,两个最高的相关系数值分别存在于单位鲜重样本的IAA含量(ng/gFW ) 与籽粒鲜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2 1 8 )和单个籽粒IAA含量 (ng/grain)与籽粒干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485 )。推测启动和维持籽粒灌浆过程可能需要较高的IAA水平 ;ABA可能具有促进籽粒中同化物的累积和种子成熟的作用 ;GA1 GA3可能具有保持弱势颖花活性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9.
利用SAS软件对肠杆菌科中的90株标准菌进行系统聚类,去掉独立菌再结合判别分析的应用条件,建立了肠杆菌关于7类属(或种)的筛选变量与不筛选变量的两种判别函数。对181株临床菌用两种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判得结果的一致率为87.57%。对标准菌进行回代,与原分类情况作比较,结果是:不筛选变量时符合率为89.41%,筛选变量时符合率为97.65%。  相似文献   
10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兰州市西固区种土地利用类型(工业园区、道路两侧、农业、居民区和公园)320个土壤样品的测试,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理化性状和Pb、Zn、Cd、Cu、Hg元素积累的影响.在种类型土壤中,工业园区土壤的pH值最低而电导率最高,道路两侧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居民区、公园和农业土壤;Pb、Zn、Cu、Cd和Hg的含量在种类型土壤中存在显著差异,并明显高于兰州市土壤背景值;计算得到的工业园区、道路两侧、农业、居民区和公园土壤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4.9、3.7、4.0、2.4和2.2.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质量的影响不同,工业活动的影响最大,交通污染次之,再依次为农业活动及居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