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 患者男,72岁,红皮病1年2个月,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双下肢出现结节、溃烂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尿素酶试验、PCR扩增测序比对明确诊断,同时做胸部及脑部CT.结果 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酵母细胞.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区测序比对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胸部CT显示左下肺后基底段空洞性病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由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引起的 播散性隐球菌病.给予患者静滴氟康唑400 mg/d治疗2周,之后改口服300 mg/d治疗,3个月后结节性皮损全部消退,胸片显示左肺陈旧性病变,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治疗15个月后,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仍阳性(++).结论 对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确定菌种需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42.
微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短小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家族,由18-25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RNA。研究表明microRNA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是实体瘤侵袭转移的关键步骤,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已有研究表明,microRNAs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通过对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调控,影响肿瘤生成。  相似文献   
43.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古尼虫草和亚香棒虫草进行研究,对其寄主昆虫CO(I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和真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equence,内转录间隔区)区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以确定两者亲缘关系。方法:在古尼虫草和亚香棒虫草性状研究的基础上,对两者来源真菌ITS区和寄主昆虫COI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BLAST检索比对。结果:发现古尼虫草和亚香棒虫草的来源真菌ITS区和寄主昆虫COI基因序列均有较高相似度。结论:古尼虫草和亚香棒虫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MPP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27例MPP患儿中,肺CT表现为胸腔积液17例,肺不张10例;24例治愈,1例胸膜肥厚粘连,2例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结论:对MPP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患儿应早诊断,早治疗,除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外,应联合应用头孢菌素,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5.
菌群在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附近的动力学过程是抗生素药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建立一种能确定精确的MIC且又能准确分离抗药性菌株的方法,是目前临床对药敏实验新的要求.根据Fick扩散定律制备了线性梯度平板:将15mL含适当浓度恩诺沙星的琼脂培养基在9cm培养皿中倾斜凝固,刚好覆盖整个平板底面,然后水平放置,再在其上层加入同样体积的无药琼脂培养基,凝固12h后,药物浓度达到扩散平衡而呈均匀连续线性梯度.通过实测验证药物浓度在平板表面呈线性梯度分布.将待检E.coli菌群均匀涂布在梯度平板上,培养12h后,随恩诺沙星浓度提高依次形成连续密集小菌落区和离散大菌落区,根据两区域的分界线可以确定菌群自然形成的真实的MIC,与常规药敏实验方法测定结果一致.大菌落重新涂布高梯度平板,分界线显著上升,并检测出抗药性基因突变,表明该方法很容易筛选出菌群中的抗药性菌株.梯度平板可以方便地呈现整个菌群在MIC附近的动力学过程和遗传生理变化,并预警该抗生素使用后可能出现的抗药性,从而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46.
为构建灰盖拟鬼伞Coprinopsis cinerea的核定位蛋白重组表达系统,本研究通过蛋白序列比对和信息学分析,预测了灰盖拟鬼伞组蛋白H2B的核定位序列,构建了融合组蛋白H2B核定位序列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重组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入灰盖拟鬼伞AmutBmut菌...  相似文献   
47.
盐单胞菌属BYS1四氢嘧啶合成基因ectABC克隆及其盐激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SEFA-PCR技术从中度嗜盐菌Halomonassp.BYS-1总DNA中克隆了四氢嘧啶合成基因ectABC及其上游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DQ017757);OMIG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ectA、ectB、ectC位于同一个操纵子上,大小分别为573bp1、251bp和387bp,预测编码的DAT(L-二氨基丁酸转氨酶)、DAA(L-二氨基丁酸乙酰转移酶)和ES(四氢嘧啶合酶)大小分别为21.1kDa(191 amino acid)、45.7kDa(417 amino acid)和14.5kDa(129 amino acid);将包含ectABC基因及其上游1000bp序列的片段克隆到pUC19中并转化E.coliDH5α,转化子E.coli(pUC19ECT)能够在盐激条件下合成四氢嘧啶,但其耐盐能力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8.
重金属递进胁迫对黑麦草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研究Cu2+、Zn2+、Cd2+与Pb2+胁迫对黑麦草初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对种子发芽率抑制效应相对较小,尤其Cu2+与Zn2+的抑制作用最小。高浓度Cu2+、Cd2+胁迫对株高、根系长度、地上生物量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大,尤其Cu2+对根系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大,在300 mg·L-1下,与对照相比,根长最高下降了 85.48%。高浓度Cd2+胁迫显著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在300 mg·L-1时比对照降低了45.51%;与对照相比,Cu2+与Zn2+所有处理都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从递进胁迫进程看,一些重金属对某一生长指标的影响往往表现在低浓度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又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9.
NaCl胁迫对甜菊不同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质培养法,用含3.0、3.5、4.0、4.5和5.0 g·L-1NaCl的Knop营养液进行胁迫处理,对5个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及其耐盐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条件下,5个品种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质量、株高、根长、叶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以及主茎节数和分枝数等生长指标均低于对照,且随NaCl质量浓度的提高总体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品种各指标的降幅存在明显差异.NaCl胁迫对'中山3号'和'守田2号'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质量影响较小,对'中山2号'和'守田3号'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质量有较大影响.在NaCl胁迫条件下,5个甜菊品种幼苗的根冠比均大于对照;'中山2号'和'守田3号'幼苗的根冠比随NaCl质量浓度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4.0 g·L-1 NaCl胁迫条件下达到最大;其他3个品种的根冠比均随NaCl质量浓度的提高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NaCl胁迫对根长的抑制作用小于株高,对叶片长度的影响小于叶片宽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甜菊幼苗的叶片数和分枝数与地上部分干质量的相关性显著,是导致地上部分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根据实验结果,供试甜菊品种按耐盐性从强至弱依次排序为 '中山3号'、'守田2号'、'中山4号'、'守田3号' 和'中山2号',其中'中山3号'和 '守田2号'耐盐性较强且各项生长指标均相对良好,可作为优良的甜菊耐盐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0.
蝴蝶兰组培快繁及热激处理抑制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蝴蝶兰品种的花梗和无菌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间不定芽诱导率及增殖系数的差异,并选出增殖系数高、中、低的3个代表性品种‘内山姑娘’、‘梦幻兄弟’和‘万花筒’,对不定芽增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培养过程中褐变严重的品种‘内山姑娘’进行了热激处理抑制褐变的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不同蝴蝶兰品种间不定芽诱导率和增殖(分化)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且花梗芽诱导率和繁殖系数高的品种,其叶片的不定芽诱导率和分化系数也较高。(2)6-BA是影响蝴蝶兰不定芽增殖的主要因素,椰汁次之。培养基1/2MS+7.0mg.L-16-BA+0.2mg.L-1 NAA+100mL.L-1椰汁适于‘内山姑娘’和‘梦幻兄弟’品种的不定芽增殖,1/2MS+5.0mg.L-1 6-BA+0.2mg.L-1 NAA+50mL.L-1椰汁适合‘万花筒’品种的不定芽增殖。(3)40℃热激处理9min恢复48h后再切割接种能够显著减轻蝴蝶兰‘内山姑娘’叶片的褐变程度,热激处理后叶片组培过程中的褐变指数、总酚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且三者的两两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证明短时间的热激处理可降低酚合成酶PAL的活性,减少酚类化合物的积累,从而减轻组培过程中的褐变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